2018年合資緊湊型轎車能否抗住中國緊湊型SUV的「吊打」?

大數據分析:2018年合資緊湊型轎車能否抗住中國緊湊型SUV的“吊打”?

周麗君 汽車之家行業分析師

由於緊湊型轎車與緊湊型SUV存在較大的設計差異,在多數車企的市場定位中,幾乎不太可能把兩者歸類到彼此的核心競品中。但廣大購車用戶最核心的考量指標是售價,且在最熱門的9-15萬元價區,聚集著大量中國品牌緊湊型SUV與合資緊湊型轎車,兩者在實際消費層面的“爭風吃醋”會屢見不鮮。

2018年合資緊湊型轎車能否抗住中國緊湊型SUV的“吊打”?

過去幾年緊湊型轎車與緊湊型SUV的銷量佔比一直呈現此消彼長的走勢,目前緊湊型轎車還是第一大車市,緊湊型SUV已躍升至第二大車市,後者的核心用戶也將聚焦到家庭型購車用戶,兩者相互替代關係會越來越顯著,尤其是在低增長的2017-2020年,中國品牌緊湊型SUV如想繼續高歌猛進,只能從合資緊湊型轎車的飯碗裡搶食。其中以哈弗H6、傳祺GS4、博越等中國品牌車型為代表的緊湊型SUV表現得咄咄逼人,緊湊型SUV的銷量佔比由2009年的5%上升至2016年的20%,其中中國品牌在緊湊型SUV的銷量佔比由不到20%躍升至58.93%。以朗逸、英朗、速騰、高爾夫等合資車型為代表的緊湊型轎車一直在頑強抵抗,緊湊型轎車的銷量佔比由2009年的45%滑落至2016年的35%左右,其中合資緊湊型轎車一直維持在75-80%的高位。

2018年合資緊湊型轎車能否抗住中國緊湊型SUV的“吊打”?

2017年中國品牌緊湊型SUV基本形成了對合資緊湊型轎車的“吊打”之勢。近幾年中國品牌緊湊型SUV一直採取“高舉高打”的策略,如整體標配率在2016年達到了29.82%,合資緊湊型轎車僅有24.24%。其中胎壓監測、無鑰匙進入、無鑰匙啟動、車身穩定系統、定速巡航等熱門裝備的標配率,中國品牌緊湊型SUV都要大幅領先於合資緊湊型轎車。2017年VV5、領克01等一定會進一步提升中國品牌緊湊型SUV的標配率。目前中國品牌緊湊型SUV最缺的是“吊打”的章法,其中最需要改變的是營銷思維,得抓緊擺脫“緊湊型SUV”概念的束縛,加速把“窩裡鬥”的小格局升級為引導車市整體消費的大格局,努力讓自己成為“消費升級”的弄潮兒,而不是守著金飯碗,天天哭窮或內鬥。

2018年合資緊湊型轎車能否抗住中國緊湊型SUV的“吊打”?

近幾年合資緊湊型轎車一直採取“降價促銷”的策略,朗逸、卡羅拉、高爾夫、速騰、軒逸等主力合資緊湊型轎車的廠商指導價,大體都在12萬元以上,但從經銷商的報價來看,主力價區紛紛滑落至12萬元以下,其整體優惠力度遠高於中國品牌緊湊型SUV。“降價促銷”在短期內有助於穩住合資緊湊型轎車的銷量下滑勢頭,但長期內會嚴重透支品牌價值,最終影響銷量,目前法系、韓系等部分合資緊湊型轎車的銷量已出現大幅下滑。另外,降價促銷也可能滋生出偷工減料埋等巨大隱患。從“汽車門”發佈的汽車投訴指數TOP10來看,2017年8月寶來、科魯茲等合資緊湊型轎車包攬了緊湊型轎車與緊湊型SUV榜單的前五位,其中有不少投訴與偷工減料密切關係,諸如寶來的排氣管居然可以“燙傷”後備廂,真是聞所未聞。

2018年合資緊湊型轎車能否抗住中國緊湊型SUV的“吊打”?

進入2017下半年,中國品牌又投放了長安CS55、哈弗M6等進一步優化配置、突出價格優勢的新一批中國品牌緊湊型SUV,接下來還有哈弗H4等也會陸續湧入,或將吸引一大批原本準備購買捷達、桑塔納、寶來、朗逸等的用戶,共同助推2018年中國品牌緊湊型SUV的銷量佔比向25%發起衝擊。2018上半年合資緊湊型轎車如繼續依託大規模的價格戰、偷工減料等,不排除銷量佔比繼續下滑的可能。

整篇文章反過來讀也是一樣的道理,合資緊湊型轎車如能爭分奪秒強化品質、豐富配置,在目前整個消費升級的潮流裡,也可能對中國品牌緊湊型SUV來個“回馬一槍”或致命一擊,諸如思域等已有成功先例。哈弗等中國品牌緊湊型SUV的銷量增長勢頭一旦停滯或被打壓,其“內耗”等各種隱患或將徹底暴露。

2018年中國品牌緊湊型SUV與合資緊湊型轎車之間的一場大決戰,已經浮現在眼前,建議雙方充分利用2017下半年難得的喘息機會,爭分奪秒秣兵歷馬、排兵佈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