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旱情或致玉米減產200-500萬噸

東北旱情或致玉米減產200-500萬噸

今年7月,氣象臺連續第20天發佈高溫預警,內蒙、遼寧、河北、天津最高氣溫衝上40°C,武漢7月連熱天數則打破了67年的紀錄,山東濟南刷新10年最高氣溫紀錄;其中,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東北玉米主產區受災尤為引人關注。

遼寧大連旱情初探

儘管8月6日開始,東北開始出現降雨,並有效緩解高溫和乾旱帶來的不利影響,但大災過後的影響究竟幾何?讓我們一窺全貌。

以大連為例。據大連市農委通報當前當地旱情及農業抗旱工作的進展情況顯示:今年大連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乾旱,特別是7月14日以後,大連地區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持續高溫晴熱天氣,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中到重度乾旱。目前,不包括果樹,農作物受旱面積已達77.3萬畝,其中玉米和大豆受災嚴重。

據各地農業部門和防汛抗旱部門統計,當前大連市農作物受旱面積為77.3萬畝,其中,輕度乾旱33.8萬畝,中度乾旱11.2萬畝,重度乾旱28.5萬畝,特重3.8萬畝,受旱面積佔當前農作物在田面積18.5%。受旱農作物中,玉米、大豆旱象最為明顯,受旱面積分別為57.5萬畝和10.96萬畝。

兩個關鍵數字

注意兩個數:受旱面積佔當前農作物在田面積18.5%和玉米受旱面積為57.5萬畝。經查核,大連市玉米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8.6萬公頃左右,去年大連全市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1萬公頃的基礎上,繼續調減籽粒玉米1.3萬公頃,但基數不改。如此算來,目前大連玉米受旱面積57.5萬畝約合3.8萬公頃相當於大連玉米總面積的20%;與18.5%相呼應。

在暫且不考慮後期可能遇到的天氣風險的情況下,大連玉米受旱面積20%,長達2-5天的高溫在開花前後每日影響單產5%計算,意味著大連有20%的玉米單產下降10%-25%,對全市產量的影響在2%-5%。若其他地區也有類似數據可如法炮製。

當然,若全東北玉米按照產量減少2%-5%計算,1億噸玉米基礎相當於減產200-500萬噸。當然,今年遼寧不是我國玉米主產區旱情最嚴重的地方,具體損失還需秋收時實地評估。(來源:一本正經說玉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