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敲警钟!别把“野泳禁令”当成耳旁风!

天气炎热,出门游泳成了不少市民的避暑选择。然而,有些市民并未在有专门救生员监管的游泳池内游泳,而是选择去水库、溪边甚至是水流湍急的河里“野泳”。殊不知,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暗藏着吞噬生命的杀机。

据统计,我国大约每年有57000人死于溺亡,这样算下来的话,每天大约就有150人溺亡。汉江以及东荆河属于野泳溺亡事故的多发地段,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市民心存侥幸,为享受片刻的清凉不惜以生命做赌注。

再敲警钟!别把“野泳禁令”当成耳旁风!
再敲警钟!别把“野泳禁令”当成耳旁风!
再敲警钟!别把“野泳禁令”当成耳旁风!

纵然野泳悲剧频发,市民对野泳的危害认识也日益深刻,那为何还要以身试险呢?

再敲警钟!别把“野泳禁令”当成耳旁风!

虽然市游泳协会的会员们每天下午6点到晚上8点,都会在河岸边开展巡查,一旦发现有溺水者立即开展救助。但尽管如此也不可存在一丝侥幸心理,即便要野泳也请携带合格的游泳装备,时刻远离深水区,注意生命安全。

再敲警钟!别把“野泳禁令”当成耳旁风!再敲警钟!别把“野泳禁令”当成耳旁风!

市游泳协会会员龚保江

小孩一定要家长带着,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当然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带装备!之前有个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同学结伴下来到汉江河野泳,他没有携带任何游泳装备,加之本身就已经身心疲惫,一下水后就引起小腿痉挛,好在当时岸边有人及时发现并将其救上岸来。

从以往的溺水事故来看,溺水者多为青少年,他们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弱,对危险的估计不足,又存在群起而呼效应,青少年夏日野泳屡见不鲜。家长的监护和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要。

家长在掌握游泳安全知识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尽量不参与野泳,若孩子执意野泳,也需要有大人陪伴。记得要时刻叮嘱孩子注意游泳事项,危险的、人迹稀少的山塘水库或江河绝对不允许去,要时刻监督和保护好自己与孩子的安全。

市教育局安全办工作人员周金梦

教育局要求学校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亲自巡查,加强重点水域管控巡逻。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将防溺水的安全提示告知信和暑期安全教育宣传片,发到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家长群、每一个班级群,不断提高学生暑期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生暑期安全。

“明天和死亡,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到。”必要的急救措施一定要牢记,在溺水事件发生时也要打有准备的仗!

如果发生了溺水事件,应立即拨打120或者是附近医院的电话。第一目击者或者是医务人员到现场后首先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淤泥杂草,打开气道吸氧等,再就是注意控水处理,将溺水者放在救护者的大腿上,头向下按压背部,使水流出来,做好心肺复苏。

生命只有一次,“野泳”不可大意,避免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多方努力。

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告诫和教育学生,“野泳猛于虎”,要前往安全正规的游泳场所;相关部门要加强夏季河湖岸边的管理,设置危险警示牌,安排专人守护,及时救援,减少溺水死亡率;对于野泳人员而言,尽量改变“野泳”习惯,或者选择安全水域,做好热身和防护措施,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潜江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新媒体中心

爆料&投稿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