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鋪養三代?別做夢了

一鋪養三代?別做夢了

前兩天講房地產課,有人問商鋪該不該投。

五一閒著,問了幾位北京的中介朋友。

梳理了下,今天聊聊到底能不能買商鋪。

不懂商業選址 ,就別輕易入坑。

老一代人總覺得,百年基業、一鋪相傳,至少可以養三代。

翹腿當租婆,吃喝永不愁。可世道變了,很可能一鋪坑三代。

買商鋪,很多是投資,看投資回報、成本高低。

投資回報一是經商或賺租金,二是轉手賺差價。

賺租金,要考慮地段有沒有賺錢的價值,地段的熱度,租金能不能漲。

北京樓市一直是全國風向標,商鋪也拿它嘮嘮。

就比如北京朝外SOHO。

一鋪養三代?別做夢了

臨街優質好商鋪,一平米4.8萬起,50平米的商鋪算下來250萬左右。

這種商鋪一般公攤面積大,實際的使用面積30平米左右,得房率70%左右。

用於出租的話,一天5元/平米,一年是9萬多的租金,年化回報率在3.6%左右。

位置偏一點的,年化收益不到3%。還不如被閹割的餘額寶年化收益高。

一套商鋪40年產權,極少部分50年產權,到手能剩30年算很不錯了。

250萬的商鋪,得27年不間斷出租才能回本,普通人的錢套不起。

租金上撈不到便宜,又有人想,等漲了賣出,不就好了?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當你手頭緊了,想變現也是個難題,不一定能及時賣個好價。

去年3.26日,北京出臺商辦項目調控政策

,重點打擊商住,但商鋪也跟著躺槍,更難買賣了。

一鋪養三代?別做夢了

直接提高商業地產的購買門檻。

想買的人買不著,想賣出的自然找不到接盤的,把流動性按在地板上摩擦。

找了個數據,一年後,也就是今年3月26日,北京商辦項目簽約3589套,環比調控前一年跌幅達到了94.6%

商鋪的價格,往往跟著市場供需來走。

成交量小了,對商鋪影響可不小。

住宅紅火了近20年,根正苗紅,商業地產一直是丫鬟的命,自立更生,價格漲跌更多看供需。

需求被摁住了,商鋪價格走低,想指望左手買進,右手賣出賺差價的朋友,就別趟渾水了。

而且這幾年,消費方式變了,網購已經是大趨勢,商鋪越來越狼狽。

去年雙11,天貓成交額逼近1700億,實體店被啪啪打臉。

電商實力吊打,實體店該倒的倒,該轉的轉。

大家可能覺得這是北京,房價本來就高。

那我舉個三線的例子。

我一同學,家住陝西銅川,屬於三線小城市。

去年她買了一套100平米商鋪,總價約200萬左右。

租了出去,每年收5萬租金。

年化收益才2.5%,10年才收50萬,投資10年都不回本。

這資金效率也是慢的一匹了。

收益率還不如存銀行定期。這還沒算上裝修、出租空檔、各種稅費...

她已經去面壁思過了,辛苦湊來的錢加上貸款,全被套牢,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

並且,商鋪的命被大經濟和市場帶動,還有很多影響因素,實在不容易。

比如很多三四線城市已經開始出現商業項目過剩嚴重的情況,商鋪承租困難...

再說下成本。

買商鋪得貸款,商鋪按揭五五分,首付五成,貸款五成,貸款利率上浮10%左右。

首付比例、貸款利息都比住宅(首套)高出不少。

還得繳稅。

土地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及附加、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契稅...各種稅來一套。

加起來,可以佔到你差價的一半。再刨去房產評估等一些手續費,到手的票子少的可憐。

現在一算,你還覺得買商鋪真合適嗎?

還有朋友問,自己做筆小生意,商場裡的商鋪可以買嗎?

得分業態和位置。

它的命運,跟著商場走。這幾年實體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人去樓空的現象不少見。

如果你有幸選擇了一家經營不錯的商場。我建議你可以多看看地下層的商鋪。

繁華的商場地下一層多半是餐飲,美甲,小而美,高毛利。

地下商鋪價格偏低,運氣好的,遇上業主急著賣的,或許能撿漏,比如北京世貿天階地下一層有的1萬/平米(很少見)。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

資質好的頭牌商鋪,大多屬於開發商物業的,只租不賣。一般人也買不到這樣的黃金商鋪...

而且這類房子產權容易分散,比如多個開發商持有,一個不小心陷入法律糾紛。

承租人也很難按所有投資人的意思去經營,最後變成閒置商鋪,看著都肉疼。

總之,商鋪投資這條路遠比住宅坎坷,大家儘量別走。

手裡若有百八十萬的,拿去分散投P2P、指數基金,或者買點香港分紅險,回報率都比商鋪高,還不會套牢你的錢。

ps:

有踩過商鋪坑的,我們評論裡留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