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破發,雷軍喊話布局IOT,真能穩住股價?

小米上市破發,雷軍喊話佈局IOT,真能穩住股價?

作為國內手機巨頭,小米給外界的印象顯然是一家硬件公司,但雷軍卻多次申明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小米上市當日,IPO遭破發,10日卻又高開,連日來股票值上下浮動。

雷軍: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雷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小米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把公司做好,以經營做核心。

手機作為小米的主營業務,據IDC最新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全球銷量報告顯示,小米的市場份額超過OPPO排在全球第四,在全球總體下降2.9%的形勢下,小米同比增長達 87.8%。僅手機一項就佔據了其70%以上的營業額,但其中以低價機型為主,在最關鍵的利潤指標上,並不能讓投資者滿意。

以智能手機為主營業務的小米,給外界的印象是一家硬件公司,但小米同時也意識到了手機業務未來必會遭遇殘酷競爭,做了基於小米生態鏈的智能硬件圈層,讓用戶在小米生態中總能找到適合的產品,從此便永遠是小米的用戶。

IOT是逆風翻盤的底牌?

根據小米招股書中顯示,IoT與智能家居板塊在2017年已經佔據了小米總營收的20%,是目前小米體系中增長最快,利潤率最高的板塊。

可以說IOT是小米一直在重點經營的,只是早期沒有規模效應,在2017年有了亮眼的財務數據,才被拿出了重點渲染。而在接下來的經營中,小米則將其作為重中之重。

但在IoT技術高速迭代的今天,小米真的能夠如願以償嗎?

雖然小米一直都習慣於站在風口上,但這次的家庭智能硬件迎來的AI風口,需要對自然語言交互、語義理解等技術進行深層積累。而就小米目前情況來看,很多關鍵AI技術都還需要購買以及合作。而這也導致其AI交互方案很難快速推進到更多智能設備品類裡。

據招股書,小米計劃將30% IPO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手機、電視、音響及更多品類的智能硬件共同作為搭建IoT體系的基礎,佔了60%的融資成本。所以,物聯網發展將會成為小米IPO之後的發展重要方向,足以證明小米未來發展消費級物聯網的決心。

小米的物聯網定位是明朗的,但隨著BAT等各大互聯網廠商在IOT領域的攻城略地,留給小米的時間並不是很充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