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上空的巅峰对决:绝地反击的英国为何取得了胜利

40年的英伦三岛可能只是纳粹德国眼里的一页扁舟,是随时可以掀翻的!诚然,此时的德国几乎携欧洲整个大陆的能量于一身,正掌握着难以想象的优势。然自1941年7月10日至1941年10月12日,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却让处在人生巅峰的德国人结结实实的摔了一个大跟头,干脆掉头挑战北极熊,走向了两线作战的不归路。

英伦上空的巅峰对决:绝地反击的英国为何取得了胜利

德国的一手好牌,到底怎样玩臭的?

首先,两国决策者的态度决定了双方的命运。德国一直抱着与英国媾和的想法,而英国则拼劲老底死磕!希特勒一直筹划着东线战争,并且对于海军的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不希望在西线过分的浪费资源,就主动向英国人伸出来橄榄枝,只要英国不与德国为敌并且归还一战侵占的德国殖民地,和平不是问题。始料未及,丘吉尔铁腕是出了名的,铁了心和德国人死磕,于是恼羞成怒的德国未经充分准备就匆促出击,对战役进程未作具体规划,想到哪打哪;而英国人对德国人的空袭早有预见,装备制造和人员训练早已展开,物资准备相当充分。

在战略执行上,戈林显然不合格。经历了欧战战役的辉煌胜利,戈林自信心膨胀到极点,单纯的认为仅靠空军就足以征服英国;作战上严重失误,作战初期,重点攻击英军机场、指挥中心和飞机制造厂,这无疑是正确的,然之后戈林没有将轰炸目标定为英国的工业基地,以此来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却对伦敦这样的城市和民用目标进行报复性轰炸。伦敦的残垣断壁给了皇家空军宝贵的喘息机会,大量的机场被重新修复,成百上千的飞机开出工厂,德国距离取胜的道路越走越远。

英伦上空的巅峰对决:绝地反击的英国为何取得了胜利

德国空军战略思想有缺陷,对战略轰炸认识不足,造成德国空军整体的结构性缺陷:整个二战德国都没有胜任的重型战略轰炸机,不列颠空战一直依靠中型轰炸机来执行轰炸任务的,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小、航程短、自卫能力差,轰炸效果及其差劲。本质上讲德国是在以一支战术空军执行战略任务;德国虽然数量碾压,但性能各有优势,Bf 109 在性能上稍好于“飓风”,但与“喷火”旗鼓相当,各有优势,Bf 109的短腿问题在空战中被无限放大,至于Bf 110 虽然航程、速度和武备都不错,但机动性逊色于英军单发战斗机,不足以承担护卫轰炸机的任务,它们自身甚至都需要由Bf 109 护航。此时的德军如果有零式。。。

再看情报战,英国人压着德国打!在海岸布置了众多对空远程预警雷达和防空观察哨,让英国人占尽先机;机械式密码破译机让英国人密码破译能力无出其右,德国的作战计划英国人一览无余。效果就是英国人总是以逸待劳,并随时根据战场最新的动态进行兵力部署或调整,很多时候弱小的英军能够集中兵力压着德国人打。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此时的大英帝国虽然江河日下,但百年的基业和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使得英国底蕴深厚,和德国比起来甚至不是弱小的一方,背后还有美帝这个大boss。因此德国的战败没什么不可思议的,甚至于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