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月入近3万

工作三年,月入近3万

有时想想,这个世界也蛮公平。

愿意改变和努力的人,活得会越来越好。

比如我这伙计,三年时间,工资从3000到近3万。

这朋友,三年前来了北京。

三年时间,工资涨到27000,还不算他手里的期权。

原来底层搬砖,摇身一变COO(首席运营官)。

周末向他取经,刷新了认知,分享给你们。

嗯,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与其说他是打工,不如是在规划自己。

上班拿工资,不是找份工作就够了。

他把自己当做商业模式去规划,经营好自己,增加价值。

这样,同样在打工,但价值更高的人,同样的时间,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工资)。

他走到今天,可以说是三步棋。

第一步是高维打低维。

没来北京前,你绝对想不到,他之前是个船长。

不是普通的船长,开国际航线,常混南非那一带。

开了两年多,有些厌倦,想来北京闯闯。

二话不说裸辞到了北京。

性格也是有些任性了。

一开始找工作,经验不对口,北京人才又多,吃了几次闭门羹,郁郁不得志。

后来想想自己,没啥太大的优势,即使应聘中了,什么时候能出人头地?

大刘的《三体》小说中有个概念叫降维打击。

朋友改编了下,使用高维打击,找到了工作。

什么叫高维打击?

他觉得和自个能力强的人竞争很难,大公司也高攀不起。

主动降低维度,找能力更差的人竞争,找份难度小的工作

——地推,月入3000。

工作三年,月入近3万

对,就是这类招呼大家扫码下载APP。

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多数能力比他差,这就叫高维打低维。

同事们大多是兼职,很多人也以为练摊就完事了。

他会分析老板的需求,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根据结果,倒推出每天要完成多少下载量,目标人群是谁,有什么特点,哪种方式效果更好...

做的得心应手。一个月后,成功晋升主管。

工资从3000涨到8000,开始带团队,摇身一变,成了小领导。

简历也挂到了猎聘网,有猎头10K、12K来挖...

第二步离开舒适区,去找机会。

猎头给的工资可观,但他觉得地推没多大意思,成长空间不大。

得跳进互联网圈做事,才有更多机会。

互联网算包罗万象,电商门槛不高,于是他跳槽到一家电商平台做社群运营。

工作当然也很累,除了睡觉时间,都要盯着社群,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

接触到互联网后,他发现电商新的机遇是分销,但领域里的人才少。

他倒不断琢磨,把分销这事想透。

正好公司要上线一个分销项目,他主动申请,去做早期产品运营。

姐之前是产品经理,和他也是同事,因为对接项目,彼此才认识。

这个项目上了正轨,这伙计考虑升级打怪,又一咬牙狠心离开现有舒适圈。

去挑战分销了。

第三步打造个人品牌。

几个分销项目下来,他攒了不少经验,专业上也算小成。

甚至有咨询公司找来,愿意花一千块一小时,请教他一些分销的问题。

他还跟我炫耀过呢~

目前在这家公司,月工资是27000,附加期权。

前老板还舍不得他,一直想让他回去,给个CMO(首席市场官),还许诺了股份...

这俩虽然是创业公司,但人都走了,还能让老东家惦记,我也是很服气。

他最近开始琢磨个人品牌。

也就说,年龄越大,拼的就是资本,而不是时间了。

人也到了中年,他说怕自己中年危机,准备去在行、微信公众号、脉脉、知乎分享经验,打造成分销的专家。

攒点影响力做背书,等哪天搬不动砖了,方便以后创业。

看吧,会赚钱的人,眼光总是更长远。

我这朋友,靠努力和改变,硬生生走出了自己的路。

他没什么天赋异禀,只是愿意去思考,把事想清楚,然后用心去做。

如今很多鸡汤自媒体制造焦虑,说什么阶层固话、贫富差距、寒门难出贵子...

其实没有最坏的时代,我反觉得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每人都有一把向上爬的梯子,只是有人嫌太陡不敢爬。

或者很多人,压根没想去爬。

很多人为生活而工作,压根没想过弯道超车,按点上下班,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不主动想怎么把事做好,反被阶级固化洗脑,走到哪都觉得有门槛,不去想怎么跨过去。

好运气不会自己上门,但生活却不辜负有心人呐。

ps:

所以,我也要做有心人,定了个目标,减肥减肥。

炫耀一下晚饭:

工作三年,月入近3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