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中國父母,培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什麼是焦慮的中國父母?這個詞其實已經伴隨著很多80後90後00後走過了他們的童年。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和任務,不光學習還要多才多藝,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學完舞蹈學鋼琴,學完鋼琴學游泳,再學學跆拳道,美術,小提琴,甚至乒乓球。

看似豐富多彩的童年背後,是孩子的辛苦和勞累。

焦慮的中國父母,培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但是這一系列培訓的背後,真的是中國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嗎?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是儘管如此,中國式父母仍然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落後,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

但是不是孩子輸不起,問題的本質在於中國父母害怕輸。

就像馬東說的,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北京大學曾發佈《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

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哪怕考上大學後,跳樓、臥軌、跳河的慘劇也是接二連三發生。

每一個數據都足以讓我們心驚膽戰。

它讓我們知道,中國式父母焦慮,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家長的用力過猛,可能廢掉的是孩子光明燦爛的一生。

很喜歡白巖松說的一句話:不要教孩子如何贏,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的輸。

社會已經有很大的壓力了,為什麼還要給孩子額外的負擔呢?

焦慮的中國父母,培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兔兔的同學中也有很多拔尖的孩子,他們還不到十歲,已經在各種培訓班,各種輔導機構遊刃有餘。

作為一個老父親,我也希望我的兔兔變得更好更優秀,我也會讓她學芭蕾舞學鋼琴,但是我不會讓她那麼累。

我知道她喜歡玩,那我就可以陪著她一起玩,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覺得自己非常快樂。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人一起出席一個活動,然後在樓上休息的時候,我帶著兔兔在上面看底下舞臺上的小朋友們進行合唱表演。

幾個小男孩穿西裝,幾個小女孩穿著公主裙,站的整整齊齊,偶爾還變幻一下隊形。

我問兔兔:“你想不想上去表演節目呀?”

兔兔目不轉睛的說:“我不想,我就想在臺下看他們表演。”

我當時心裡想:“兔兔,爸爸就喜歡你愛不務正業的樣子!誰說一定要當英雄呢,你做為英雄鼓掌的那個人我也高興哈哈。”

父母永遠不會幫助孩子阻擋他們一生中的風風雨雨,拋去成功學,拋去焦慮的教育方式,如何能夠引導孩子成為內心富足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1、帶孩子體驗生活。

我不想讓我的女兒吃苦,但是在此之前,要讓她真正體驗生活之艱難,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喜歡帶著孩子旅行,也喜歡帶著他們回我的家鄉,一起摘菜,一起走在泥濘的小路上,一起參加市集,一起賣東西,還有一起做飯。

焦慮的中國父母,培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焦慮的中國父母,培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全部責任其實是在家長。作為父親,不一定非要每天逼著他們成功,也可以帶著他們看看生活本真的樣子。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有那麼多功成名就,更多的是柴米油鹽。

焦慮的中國父母,培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2、陪伴多一些。

之前的一段時間我都是很忙的。忙的結果,是父親角色的缺位,是孩子性格的叛逆,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複製的陪伴的缺失。

其實很多家庭都意識到了父親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由於社會角色分配及工作壓力等諸多因素,很多父親認為“工作、賺錢”才是自己的第一責任,放手把孩子扔給母親。

焦慮的中國父母,培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家長的陪伴,遠比一些所謂的鼓勵更能給孩子力量。

所以我真的認為,我們有必要反思。我也會反思自己。

中國式父母該給孩子們的不是一條規劃好的標配之路,而是應該教會自己的孩子:如何吃下人生之苦,如何笑對未來的人生。

為人父母的我們是時候給自己降降溫了,有時候不是孩子不優秀,是我們太著急了。

焦慮的中國父母,培養不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讓焦慮培養焦慮,最後的結局也一定是更加焦慮的人生。

人生漫長,我希望我的兔兔和喬治敢於直面星辰大海,也能直面每一個或大或小的挫折,享受在這個世界看到的每一瞬間,真實且幸福的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