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vs范冰冰,我看出不一樣的東西

崔永元vs范冰冰,我看出不一樣的東西

如今涉及某圈的事情,莫名就很火,(蹭熱度)最近被爆范冰冰疑偷稅,總局對"陰陽合同"動手,於是小白的我去查了查,所謂"陰陽合同",是指合同當事人就同一事項訂立兩份以上的內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對內,一份對外,其中對外的一份並不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而是以逃避國家稅收等為目的;對內的一份則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可以是書面或口頭。

這讓我想起“洗錢”,(咳咳,跨度有點大)長期以來,中國內地的影視劇(大型革命史片除外)存在三個鮮明反差:一是觀眾沒好片子看,每年的垃圾爛片卻大量生產;二是大投入製作的影視劇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影視劇越來越少;三是演員片酬越來越高,演員的演技越來越差。

那些吹出來的第五代、第七代導演,雖揹回過幾個"國際獎",但真正耐看的有幾部?面對中國影視業的這種現狀,善良的百姓還以為是藝術本身出了問題,實際是很多拍攝影視劇的資本投入根本無視影視劇質量,只關心如何"洗錢"。

影視圈是國際性"洗錢"的黃金樂園。

"洗錢"要洗的"黑錢",包括黑社會的走私、販賣軍火、詐騙、盜竊、搶劫、偷稅漏稅和貪汙腐敗所得等。(瑟瑟發抖)

而在中國大陸利用影視圈"洗錢"的主要套路:

1、虛高投入成本"洗錢"。現在大投入的片子越來越多,已成一個特點。一部耗資巨大的影視作品拍攝完畢,一些名貴的道具、奢侈品、古董、字畫等被投資方"無償"拿走,但已"攤到"到作品成本;至於到國外取景、宣傳,意味著鉅額花費。而國外沒發票,只有投資方說多少算多少,全部進了成本等等。

2、用陰陽合同"洗錢"。現在內地只需成立若干空殼影視製作公司,投資一個影視劇,再以製作費、明星的天價片酬等名義,把買辦、貪官、黑社會的大筆黑錢洗白。而明星高票房佔用大量製作經費,其他拍攝投入少,就是一個很突出的現象。如,請一個演員預算1億,做兩份合同,一份1億上稅給演員,很可能另一份1000萬才是演員實際所得。大家現在都盯著演員的稅收,演員也有苦難言。

3、虛報票房收入"洗錢"。電影行業的洗錢流程:某一億黑錢投資一部電影,真實成本一千萬;電影院、電視臺等等實際收入一千萬;黑錢主人與電影女一號勾搭在一起,通過女一號與電影院造假票房收入達一億。黑錢主人洗白一個億,順便玩個女人;女一號獲得知名度和金錢,真正的雙贏。這幾年,票房屢破新高,媒體揭露的各種幽靈場、冥幣票價、偷票房事件不斷。

4、集團性勾結"洗錢"。利用影視圈"洗錢",需要各方比較緊密配合,所以,資本、導演、明星會長期保持合作,這樣才會降低出問題的概率,牽扯利益太多,也沒有人去砸大家的奶酪。這就形成集團化產業化的影視圈的洗錢鏈條。

由於影視劇在處於意識形態的特殊地位,所以,利用影視圈"洗錢",這不僅僅是一種犯罪,更是資本和明星對話語權一種挾控,既扭曲了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的性質和使命,又將觀眾當圈養起來的羔羊,傳達太多的變態人性觀、價值觀等垃圾產品,進行精神汙染。因此,如何完善法律,加強監管,嚴打利用影視圈"洗錢",已經是刻不容緩。(溜了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