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远去的自由,归来的英雄

前言

时代巨变,追求自由的冠军归去来。

李宁,远去的自由,归来的英雄

2008年8月8日夜里,万人瞩目之时,他升入高空,环场一周,点燃火炬。那是李宁和李宁公司共同的高光时刻。随后,却是一路跌宕。李宁不得不强迫自己成为一个代理CEO,落入繁杂的事物之中。

2018年7月28日, 55岁的李宁先生起了个大早赶到鸟巢。他需要在台上做3分钟的讲话,台下是一群5岁的小足球运动员。这是他周末繁忙行程中的一个。时间匆匆,他来不及多做停留。

吴晓波这样总结奥运后的这十年:希腊神话般的「诸神诞生」不再出现,遍地英雄皆凡人,商业回归到世俗的本意,体制突破的戏剧性下降,模式创新、资本驱动和法治规范成为商业运营的主轴。在某种意义上,感性突变的「艺术时代」结束了,诸神黄昏,理性的「科学时代」降临。

李宁,远去的自由,归来的英雄

救火

2014年11月中旬,香港九龙旺角亚皆老街朗豪坊大楼45层,会议室内,正紧急召开董事会。这一天,51岁的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在离开具体管理职位16年后,再次被推到前台——眼下正是公司的危急时刻。

李宁公司已连亏3年,亏掉了31个亿。李宁面容平静,但股东们的心情不太好。公司元老们早就坐不住了,纷纷跑到李宁家里,劝他出山做CEO。

面对劝说,李宁岿然不动。他闲散惯了,还是想找职业经理人,挑了两三个,最终相中一个西班牙裔的候选人,要价一年一个亿。双方已经达成意向,马上准备签约。李宁觉得钱是一回事,此人也确实有能力。

公司股东、董事、上下员工,都不同意。元老张向都苦苦相劝:「老板,你不是光对你一个家庭负责,你现在要对几十万人负责。这位西班牙人,首先有语言沟通成本,你说一句,给他翻一句,而且翻得不一定准,这是最大障碍啊。」

十几年来,李宁和自己创立的这家公司刻意保持距离,他不相信个人的力量,却笃信职业经理人制度,从1998年开始放手,他先后聘用了三任CEO。

可在危急时刻,如果公司的创始人都不出来,还有谁能救公司?

李宁只好硬着头皮,接了。

李宁,远去的自由,归来的英雄

吉祥物

即使已经回归公司3年半了,李宁脸上仍有一种疏离感。

多年来,李宁都被公司上下视作一个吉祥物式的存在。对于员工来说,他更像遥远而模糊的精神象征。他出现的形式包括园区内「李宁交叉」的雕塑、年会舞台上那个遥远的身影,和每个新年一封加油鼓劲的员工内部信。李宁出现的次数之少,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一位设计师面试实习生,两个人出门时遇见李宁,设计师认为是大喜之事:「你运气非常好,你看前面是谁?可能注定你要在这家公司工作了。」

20年前,李宁就开始与公司的日常管理脱离。1998年,李宁到北大上学,把公司交给CEO,自己只做董事长。2004年公司在港股上市,他更是把家搬到香港,陪伴一对子女在那里上学。

他的放手是相当彻底的:只参加一年四次的董事会,每两个月和CEO见一次面,但极少在管理会议上出现。他任命了公司第一任CEO陈义红,但陈离开时,继任者张志勇是陈自己选的。CEO以下的管理层,李宁更不干涉。

在公司遇有重大决策时,李宁会出现,但他不一定拿主意。最著名的故事是,2010年夏天,公司决策层决定换标。他们要放弃那个打上李宁深深烙印的L型logo,换一个更锋利、时尚的——这是后来饱受诟病的决定。但出席了提案会的李宁并不显露喜恶,只推说腰痛复发,问他们:「我能不能不选?」

他不是那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创始人。7月23日,他再次向《人物》重申了他的观点:「我并不想做一个CEO,我是想做一个企业的投资人,或者创业者。」

高光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李宁一生始终和体育深度缠绕,他的性格和人生关键时刻都与此相关。

2008年,是他离开赛场之后的人生高光时刻。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之夜,这个荣耀把18岁的李宁公司推向了最高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世界将变得更加开阔自由。这段时间里人们做的选择,往往就是他们的价值取向所在。

2008年后,他作为亲善大使,跟着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人员出国访问,到过莱索托、孟加拉、柬埔寨,有些地方环境恶劣,出发前要打许多针疫苗。但李宁非常乐意做,他那是代表中国,所到之处都会有中国大使出面会见,而他向驻在国民众发放的每袋粮食上都有国徽,这些是他在意的。

李宁,远去的自由,归来的英雄

2010年,他做了上海世博会健康大使,开幕之前排主题歌,他也愿意去上两三次。

那时的李宁公司,上下情绪一片高涨,他们认为扩张是必要的,也想要一个更国际化、更年轻化、更有活力的公司形象。2010年公司换了商标,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把新的研发中心开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波特兰。那是球鞋产业的世界「圣地」,耐克和阿迪达斯都在那里有设计中心。这足可见得当时李宁进军国际的野心。尽管这野心建立在尚未成熟的商业模型之上。

但是很快,命运的馈赠就结束了。过分的乐观最终需要一个偿还。2008年后是一个更现实的年代,它结结实实地撞了上来。

李宁,远去的自由,归来的英雄

对手

2010年,李宁业绩发生断崖式下跌,净利润暴跌至11.08亿,股价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被腰斩。仅2011年,李宁就关店1821家。

时至今日,李宁公司的高管们已经能客观看待当年的「试错」,认为这都是公司战略的问题,盲目扩张、投入,最后形成负债,「都是自己的事」。

尤其是2008年之后,公司因为战略重心从「体育」转到「时尚」,因此选择性放弃对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伙伴的争夺。这后来被许多人认为,是第二任CEO张志勇任内错误的决策之一。它不仅意味着李宁失去了一个趁胜追击的机会,还意外地养大了对手——当时营业额还不到李宁一半的晋江企业安踏,拿到了战略合作伙伴资格,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

「安踏像猎犬一样,一直在寻找这个味儿。」

挫折没有就此结束,对李宁公司来说,触动更大的是2013年,安踏以高出他们一倍的价格,拿下了国家体操队的赞助权。体操队是李宁的「娘家」,当时的舆论认为,安踏已经攻破了李宁的禁地,它不仅是为了商业价值,更是为了打压李宁的士气。

2013年开标当天,李宁、张向都、时任CEO张志勇都在李宁办公室等着。中午11点,电话打来,告知安踏中标,李宁只说了四个字:恭喜他们。

没人知道这次对李宁的冲击有多大。李宁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没有大开大阖的情绪。他的表达谨慎、克制,说什么话都给对方留有余地。采访时,他对此事最严重的表达,也不过是,「有一点难受」,他说他现在不能常去体操队了,为了避嫌。

但李宁的一位同学曾在某个场合听见过他的感慨:「现在做企业不能再靠经验、感觉和关系了,企业要发展,必将会碰到训练有素的职业选手,所以我们也必须很职业。」

个中况味,里面蕴含的人情,商业,潮起潮落,残酷,也许只有李宁才知道这感受有多复杂。

归来

时隔16年,李宁重新出任公司CEO。

他关于公司治理的理念也在变化。十几年来,他笃信职业经理人治理公司,把家族成员全部请了出去。但这次,他不仅对学金融的侄子委以重任,还唤回了一些离职的公司元老回到重要岗位,提拔了老将洪玉儒为副总裁。

时至今日,他不得不否认当年自己坚持的东西,「我也在总结自己过去20多年的发展。好的一面是我们还是给了职业经理团队很大的空间。不好的一面,在中国这种巨变的市场中,我们本身技能也不是很强,这个(职业经理人)模式也不是非常成熟。」

打火的人

2018年,10年轮回,走过幽暗低谷,李宁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今年2月、6月,李宁公司在纽约和巴黎各做了一场秀。面目清冷的外国模特穿着的红黄配色的体操服、田径服、T恤衫上写着大大的「中国李宁」字样,印着李宁当年在吊环、鞍马比赛时的照片。那时他还是国之青年,丰逸俊朗,替国出征。

当他再次与国家一起出现,似乎一切都对了。这是60、70、80几代人的奥运回忆,同样符合90一代的符号表达。纽约时装周一月后,李宁公司升值近30亿港元。

李宁,远去的自由,归来的英雄

时机让人慨叹,当年李宁公司想要争取90后,却失去城池。如今,似乎可以说水到渠成。

然而,资本时代,体育早已不是体育用品行业的游戏。

李宁常常在会议与会议的间隙,站在写字台边练字。时间只有10分钟,他就只想偷走10分钟的宁静与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