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提及的开国中将,西路军失败后一路乞讨到延安

《毛泽东选集》提及的开国中将,西路军失败后一路乞讨到延安

在朱德、陈毅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毕占云,是率领国民党军队整连整营成建制加入红军第一人,起义后被毛泽东委任为“特务营营长”,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到了他。红军时期,毕占云是我军一员虎将,曾任红22军参谋长、红1军团第1师参谋长、红8军参谋长、红9军参谋长等职。在长征路上,毕占云是红军主力红8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毕占云大部分时间战斗在太岳军区,任军区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长等职,曾护送刘少奇回延安。在解放战争时期,毕占云作为豫皖苏军区支前司令,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毕占云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受朱德、陈毅的影响,毕占云毅然起义上井冈

毕占云1903年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大革命时期,毕占云原系川军向成杰部,敌人为阻挡红军进攻湘东南,将毕占云临时调归湖南军阀唐生智部阎仲儒旅指挥,毕占云任阎部第8团所部营长,先后驻平江、礼陵、安仁、桂东等地。1928年6月,由于毕占云部的3个连中有2个连连长为共产党员之事暴露,团部命令毕占云立即处决这两个连长。毕占云将两人叫到营部,开门见山地说:“共产党是好是坏,我心中有数。现在团部要进行‘清党’,我留不得你们了。”当晚,毕占云放了这两位连长离队。团部对毕占云不再信任,将毕占云营缩编为一个连,他由营长降为连长了。

8月底,毕占云部驻桂东,在沙田、寨前等地,以阻止红军进入湘南。在一次战斗中,红军俘虏了毕占云麾下的部分官兵。红军优待这些俘虏,用好酒好肉款待他们,给他们讲红军的纪律,对他们进行政治教育,三天后就把他们放回去了。这些俘虏兵回去以后,不仅揭穿了湘军对红军的诬蔑和欺骗宣传,还当了红军的义务宣传员,大讲红军的好话。有的俘虏兵还这样说:“到底老乡就是老乡,朱德、陈毅对我们四川老乡格外好哩!”毕占云虽深感寄人篱下的艰难,但要他立即把队伍拉到红军中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在毕占云在选择人生道路上犹豫不决之际,朱德和陈毅的联名信对他最终投向革命阵营发挥了关键作用。1928年10月下旬,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4军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途中,红28团行至遂川左安一带,俘虏了在此抢劫民财的敌军一个班。经过审讯,这小股敌军原来就是毕占云所部,驻扎在桂东沙田一带。这时,红28团党代表何长工向俘虏了解到了毕占云所部的情况,了解到毕占云由营长降为连长,有向我军投诚之意等等。何长工立即将这些情况向军部领导作了汇报,毛泽东、朱德、陈毅一致认为,为争取毕占云,应当将这个班连枪带人全部放回。朱德、陈毅还联名以四川同乡的身份给毕占云写了一封信:“蒋介石历来的手段就是排斥异己,培植亲信,结党营私,他把你们送到前线来,本意就是要通过红军之手来削弱你们,最后把你们消灭,而他则可以从中得利。红军和共产党与你们无冤无仇,你何必如此与之为敌,更何必刀戈相见呢?红军是为劳苦大众、为民族解放的新型军队,得到所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们主张革命不分先后,希望你尽快弃暗投明,早定大计,上井冈山来和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尽一份匹夫之责!”

毕占云接信后心潮澎湃,经历一个不眠之夜。再三思考,他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选择。他通过比较、选择之后,认定只有投奔红军,才是唯一的出路。毕占云最后下了决心上井冈山。翌日,毕占云派四川籍贴身副官蔡达景来到江西遂川,与驻扎在那里的红军联络。恰巧,接待这位毕占云特使的就是陈毅。随后,蔡达景立即返回桂东,将确定的起义计划向毕占云如实作了汇报。不料,毕占云与井冈山红军秘密往来的事被阎仲儒发现,遭到监视。为保证起义成功,毕占云决定立即起义。

10月26日,毕占云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茨坪。陈毅亲自来迎接。毕占云连忙迎了上去。

“欢迎你,毕占云同志”。陈毅微笑地握住毕占云的手说。“对不起。与你们对阵一年多了。”毕占云内疚地说。“过去是敌人,现在可是同志了。”陈毅爽朗地拍着毕占云的肩膀说。朱德随后代表红4军正式宣布毕占云所部为红4军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陈毅安为党代表,陶云清为副营长。随后,陈毅将毛泽东介绍给了毕占云。毛泽东亲切地对他说:“现在回去是不可能了,就留下来在这里学习,都会打枪吗?”毕占云说:“我们是搞地方工作的。”毛泽东说:“搞革命要懂得军事,我们以前就是不懂得军事,吃了很多苦。”毕占云对此深有感触。陈毅接着问毕占云有无困难。毕占云说,到了井冈山就很好。陈毅见毕占云部衣衫褴褛,就给了他们每人2块银洋做衣服用。随后,毕占云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选集》提及的开国中将,西路军失败后一路乞讨到延安

◆《井冈山的斗争》。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称:“红军经崇义、上犹向井冈山回军之际……此时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儒部有126人投入我军,编为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毕占云曾回忆:“1928年8月,朱德部与我部在距桂东六十里路的地方相遇,两军只距一百多米,进行交锋。我连没有下决心打,结果朱德部安全走了。以后又在桂东和酃县交界处,与红军打仗。这时,我就召开会议,决定投奔红军,参加革命,在火线上派出人员与红军部队联系。结果,在遂川大汾附近,陈毅同志来找我们部队,后来派党代表陈毅安到我部进行政治工作。10月,我们到达宁冈,后又被编为红4军特务营,直属于红4军军部领导。毛泽东同志常来特务营了解情况,关心干部和战士,进行政治教育,给我们很大鼓舞。”

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实行改编,毕占云任红1军团第1师参谋长。9月,毕占云任红一方面军直属第14师第42团团长。10月,红一方面军直属第14师与独立第1、第2团和红1军团第3师组成红9军团,毕占云任红9军团第14师第42团团长。

长征中的红8军团参谋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毕占云奉命率两个团的新兵,随主力由江西王母渡过桃江,向坳头、大垅方向前进,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不畏艰难继续西进。途经大余、南雄到达湘南时,将两个新兵团交给中革军委。

随后,毕占云被任命为中革军委部队设备营司令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毕占云组织庞大的设备营队,顶风冒雪,不分昼夜地工作,千方百计保障部队宿营所需。

11月23日,毕占云任红8军团参谋长。30日,毕占云与军团长周昆等军团领导率部从凤好出发向嘉禾方向前进。途中,与国民党军遭遇,周昆、毕占云等指挥部队边打边撤,几番激战后仍难摆脱追兵。这时,红军先头部队由水车渡过湘江,又遭到国民党军的截击。红军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险。毕占云知道,此时唯有背水一战才可能绝处逢生。他协助周昆指挥已过江的和还未过江的部队,于湘江两岸同国民党军展开殊死较量。

12月1日,敌人向湘江两岸的红军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围歼中央红军。由于双方力量悬殊,战斗极为惨烈。尤其是红军部队缺医少药,伤员得不到及时抢救,加上饥饿和严寒的侵袭,减员日渐增多。毕占云和周昆等率部浴血奋战两天两夜,付出了重大伤亡,后在红3军团掩护下,于12月3日全部渡过湘江。

12月11日,红8军团挺进到了湘西南的流源、辰口一线,并进占麻隆塘。部队进入黔东时,中革军委为充实作战部队,撤销红8军团建制,编入红5军团。毕占云到中央纵队后梯队任参谋主任。1935年1月,毕占云任工农红军总参谋部第2科科长。6月,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他被调任红四方面军侦察科科长,并随红四方面军继续长征。

西征路上九死一生

1937年10月,时任红5军参谋长的毕占云参加了红军西路军的西征。1937年1月,国民党马家军以部分兵力钳制倪家营子红军主力,集中4个旅、3个团及部分民团共2万余人的兵力,围攻高台县城,以4个旅围攻临泽。他们先以数团人马将驻守临泽城外的红军分割包围。毕占云和红5军政委黄超率领3个团,分别被围在城东南4个村庄里。毕占云率部攻击数次未果,只好令各部以村庄为依托抵抗马家军。毕占云指挥指战员用手榴弹、石头和大刀迎战,击退了马家军的多次进攻。毕占云白天指挥战斗,战斗间隙组织部队修筑工事。晚上,他亲自带队巡查阵地,看望伤病员,激励大家的斗志。

1月19日22时许,毕占云命第43团团长万汉江率一个营向北临泽城佯攻,自己亲率第43团大部从南面突围,向附近的第37团靠近。两支队伍同时向马家军出击,马家军顿时混乱起来。等马家军发现中计后,毕占云已经率部突围成功。这时,红5军3个团由原来被分割包围,变为相对集中于临泽城南的两个村里。1月20日下午,高台红军与马家军激战数日后全军覆没,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余将士壮烈牺牲。马家军占领高台后,攻击临泽。面对几倍于红军的马家军的猛烈攻击,毕占云率所部指战员毫不畏惧,一次次打退了马家军骑兵的轮番攻击。

这时,部队弹药和粮食严重缺乏,有的红军战士手中仅有一把大刀,伤亡日增。尤其是连续战斗,已使部队极度疲惫,加上伤病、饥饿和寒冷的侵袭,非战斗减员日渐增多。毕占云所属红军3个团只剩下不足2000人,战斗力越来越弱。1月24日黄昏,毕占云接到西路军总部命令:放弃临泽,突围向倪家营子靠拢。马家军追兵步步紧逼,毕占云率队且撤且战,追兵渐渐减少。1月25日中午,黄超和毕占云率领从临泽突围出来的六七百人赶到倪家营子,与西路军总部会合。2月27日,马家军包围了倪家营子。毕占云指挥指战员奋力冲杀,打退了马家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始终未让马家军踏进西路军总部一步。

3月5日,西路军再度突围。毕占云率部突围出来,连夜转移到沙河、南流沟一带,马家军在后面紧追不舍。3月14日,西路军进抵石窝附近,西路军总部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将现有人员编为3个支队:红30军1000余人编为左支队,由军政委李先念、军长程世才率领,到祁连山左翼打游击;红9军剩下的300多名步兵和100多名骑兵编为右支队,由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领,到右翼大青山打游击;总部特务团、妇女抗日先锋团余部及西路军后勤人员和伤病员共1000余人,由毕占云率领随右支队行动,担任牵制马家军的任务。毕占云率千余人出发不久,马家军即跟踪而来。为尽快摆脱追兵,毕占云将所部分为3个大队,1大队由毕占云直接带领,2大队由西路军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部长曾日三带领,3大队由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吴永康带领。

3月20日拂晓,毕占云率部刚接近一小镇,马家军骑兵就从左翼迂回袭来,欲切断西路军的去路。曾日三率2大队300余人同绝对优势的马家军奋力厮杀,掩护3大队通过。激战中,2大队大部分红军战士惨遭马家军骑兵杀害,曾日三壮烈牺牲。入夜,毕占云指挥1、3大队向山地转移。毕占云组织有战斗力的指战员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命令女红军和伤病员尽快向山里转移。由于双方力量悬殊,一部分红军指战员在与马家军奋战中英勇牺牲,大部分被冲散。部队被打散后,毕占云一路乞讨到兰州、西安。凭着坚定的信念、意志和毅力,毕占云矢志不移地向陕北走去。1937年冬,毕占云终于到达延安。经过一段时间休养,身体恢复后,毕占云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一局副局长。

抗战期间护送刘少奇回延安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组建八路军留守兵团,毕占云任留守兵团参谋处处长。1940年1月,毕占云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第二科科长,1941年8月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参谋长。1942年11月,从华中回延安的刘少奇一行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稍作休息后,越过了日军严密封锁的白晋铁路和公路,到达八路军第129师所在地太岳军区司令部。从太岳区到晋西北,中间有100多公里宽的大平原。这里是敌占区,日军沿同蒲铁路和汾河、太汾公路,布置了三道封锁线,用来分割晋东南和晋西北两大抗日根据地,企图以此来隔断延安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越过这道封锁线,只能夜行昼伏。

为护送刘少奇过封锁线,平遥县武工队、游击队在敌占区设置了大良庄和上贤庄两个地下联络点。当时正值日军集中6万兵力“扫荡”太岳根据地,刘少奇一行随同太岳军区部队参加了反“扫荡”斗争。在反“扫荡”斗争中,刘少奇听取了军区参谋长毕占云的汇报后说:“趁敌人仍在大举‘扫荡’的时候,从他们后面穿插过去。这是个有利的空子,把我们送出去了,也可以减轻军区在反‘扫荡’中的负担。”毕占云担心这样行动太艰苦,怕刘少奇身体吃不消。刘少奇说:“革命本来就是艰苦的,特别是在敌后反‘扫荡’斗争中,我们全党全军谁不是在极端艰苦的斗争中过日子呢,不要把我看得特殊!”刘少奇一行在毕占云的护送下巧妙前行。敌人在山下过,他们从山上走;敌人在前村“扫荡”,他们在后村煮饭,等到敌人向后村搜索时,他们已吃完了饭,又转到敌人后面去了。胜利完成了护送刘少奇的任务。

《毛泽东选集》提及的开国中将,西路军失败后一路乞讨到延安

◆1938年7月,毕占云(二排左四)在延安参加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暨边区保安部队第二次首长会议合影。

1943年上半年,太岳军区粉碎了日伪军的春、夏季“扫荡”,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与发展。1945年初,太岳军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军委的号召,开展大规模对日伪军攻势作战。4月3日,毕占云和军区副政委王新亭率第二、第四军分区4个团,奇袭伪军张伯华部老巢杨庄和毛庄,将其大部歼灭。5月,毕占云根据太岳军区首长指示,组织第一、五军分区主力部队于同蒲铁路南段向日伪军发起攻势。8月,太岳军区向当地日伪军发起全面反攻。毕占云和军区其他领导指挥军区主力向平遥东南推进,并对同蒲铁路平遥至介休段展开破击。第四军分区部队协同八路军游击第1、3支队攻克济源、垣曲县城。同时,组织同蒲铁路沿线各军分区分别向当面之日伪军进攻,收复据点50多处,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倾注全力组织支前

抗日战争胜利后,毕占云调到冀东军区,于1946年5月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2月,毕占云调任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5月,中原野战军发起宛西战役。毕占云协助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委吴芝圃指挥所属部队,配合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主力3纵、8纵收复河南许昌,歼灭国民党军独立第21旅。6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开封、杞睢战役,豫皖苏军区担负打援任务。毕占云协助张国华、吴芝圃率所部,与中原野战军第1、3纵和华野10纵一起,坚决阻击驰援开封之国民党军第18军。10月底,华野、中野即将发起淮海战役。豫皖苏分局根据中原局的指示,组成支前司令部,毕占云兼任司令员,豫皖苏行署副主任杨一辰兼政委。支前司令部负责调集豫皖苏边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支援淮海战役。11月4日,毕占云率支前司令部作战、通讯、机要人员和警卫部队,随中野司令部进驻皖北宿县以西、临涣集以东6公里的祁集镇。

《毛泽东选集》提及的开国中将,西路军失败后一路乞讨到延安

◆三排左五为毕占云。

从军粮征集到物资运输,毕占云对支前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11月16日,淮海战役已开始10天。随着前方战争日益激烈和伤员数量增多,所需粮草、担架用量越来越大。从物资征集到送到目的地各个环节,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天寒地冻,路远道差,民工们带来拉车的牛驴大牲畜途中死亡多,损失大。伤员转运路程远,民工体力消耗太大,要求多设转运站。新的解放区支前干部数量也严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毕占云于11月18日主持召开了由各军分区及专署有关领导参加的支前工作会议,在广泛征询与会者意见和建议后研究确定了解决办法。在整个淮海战场上500多万支前民工中,豫皖苏军区就有10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5%以上。在支前运输队伍日益庞大的情况下,为便于管理,毕占云把各县来的担架组成担架团(队),由县级党政干部兼任团(队)长或政委,下设营连排班组织。在各担架团(队),毕占云建立了一套类似部队政治工作及生活管理制度,既确保了支前任务的完成,又保障了民工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少县区和部队对民工的政治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做得很出色,民工与部队的感情日益深厚,同甘共苦,有的到一线抢运伤员,有的帮助部队挖掘堑壕、运送弹药。通过在战地服务,进行诉苦教育,一些觉悟高的民工在支前一线入党,许多人后来担任了村干部。

11月下旬,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各种物资消耗巨大,一些新解放的城市粮食蔬菜极度匮乏,支前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在11月底的支前工作紧急会议上,毕占云强调:“我们现在的支前工作难度是增大了,但工作标准不能降!不管眼下困难有多大,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好支前任务。”毕占云在会后组织全区军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动用和集中全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与杜聿明集团作战时,更是动员了各军分区的民众。除少数老弱病残外,几乎全部投入到支前工作中去。在毕占云的组织下,老区人民响亮地喊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口号,支前民工自己赤着脚、饿着肚子,却及时把鞋子、粮食送往前线,满足了部队需要。在毕占云的领导下,全区筹集了3亿余斤粮食,超额筹集1倍以上。战役结束后,剩余粮食多达1.4亿余斤,都用以救济战区受灾群众。

12月1日,我军占领徐州。淮海战役总前委要求豫皖苏军区在1949年1月15日前,修复被毁坏的陇海铁路中段及相应的公路,确保华北、华东、豫西、晋南等后方物资运往淮海前线。时间紧,任务重。接受任务后,毕占云向铁路、公路沿线各县下了死命令:“必须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毕占云调整了人力和物资部署,指挥工程队24小时轮流作业,既抓进度,又抓质量,实现了陇海铁路提前25天修复通车,公路也按时修通。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战役中,豫皖苏军区支援前线粮食1. 5亿公斤,柴草3. 25亿公斤,担架30多万副,肉和食用油100余万公斤,50多万公斤蔬菜等。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对此,毕占云和支前司令部的工作人员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1955年5月,毕占云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9月,毕占云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毛泽东选集》提及的开国中将,西路军失败后一路乞讨到延安

◆毕占云与毛泽东在一起。

1961年10月,毕占云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省军区司令员。1962年6月,毛泽东视察武汉时作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毕占云认真贯彻这一指示,组织河南各地大力抓好民兵工作“三落实”。他以主要精力指导武装基干民兵训练试点和骨干培训。他狠抓训练人员、时间、内容、效果落实,亲赴训练现场指导,参训率及训练水平明显提高。当年全省受训民兵达16. 55万人,其中培训骨干2. 06万人。1963年3月,毕占云在信阳检查工作时发现,有个公社一次集中185名基干民兵训练10多天,受训民兵除生产队补助伙食外,县里每人每天还补助5角钱的菜钱,同时受训民兵家中自留地管理、吃水等均要生产队包起来,加大了地方负担。毕占云予以纠正,要求民兵训练以劳为主,劳武结合,提倡小型分散,就地训练。随后,毕占云向武汉军区领导汇报了民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武汉军区专门发出文件对民兵训练进行了规范。

1965年4月,毕占云离职休养。1977年2月27日,毕占云在郑州逝世,享年73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