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時間「記帳」,這位上海紐約大學畢業生很會時間管理

看點 物質條件的快速提高,讓現代人面臨著多重誘惑,在多種形式的快餐娛樂中,時間的流逝也愈發不被覺知,尚未形成自控力的孩子更是如此。上海紐約大學2018屆畢業生陳詩允通過“給時間記賬”達成了包括背單詞、學習計算機語言、提高GPA在內的諸多學習目標。對於尚在學校體制中被動執行著學習任務的學弟學妹們,他說,我們可以通過記錄開啟覺知,通過覺知培養自覺。

“過去兩年,一個無意間的嘗試,讓我似乎摸到了‘自覺’的開關,並且因此完成了不少事情:比如說背單詞,我把單詞APP裡面凡是你想得到的單詞書,都背完了,GRE、GMAT、LSAT ……最後實在沒單詞可背,我就卸載了;後來又學了三門計算機語言,在Excel上也把自己練成一個骨灰級玩家,大學四年的GPA最終得到飛躍式的提高……”

今年7月,在【2018青春上海·造就FUTURE】演講大會上,上海紐約大學的2018屆畢業生陳詩允發表了以“量化自我”為主題的演講,與其同臺發表演講的還有著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建築師青山周平等。會後,陳詩允說,能夠和大佬們同臺分享是很榮幸,但也深感自己的不足,所以,還是要“好好工作,少說話,多看書”。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陳詩允

從上海中學到上海紐約大學,陳詩允曾深陷迷茫。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是一段“整個人散掉”的經歷。沒有了中學時期每週一次的成績反饋,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學得是好是壞,而更糟的是,他也完全不清楚自己想要幹什麼。

在大二的暑期實習中,陳詩允從上司那裡學到了時間統計法和量化自我,並在之後開始實踐。通過這些,他開始相信生活中種種“無解”的難題總有科學解法,並從一個拖延貪玩的迷茫青年變成了一個習慣性滿績的上進學霸。

“我到底想要做什麼?”

從上海紐約大學畢業,陳詩允順利進入心儀的互聯網企業工作,又得到在【造就FUTURE】大會上與行業大佬同臺分享的機會,作為2018屆畢業生,著實拿出了一份出彩的履歷。

而在採訪中,外灘君才得知,原來這位優秀的年輕人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陳詩允告訴我,或許是因為媽媽是老師,對他的要求比較嚴格,一直力求給自己更好的教育。

從高安路第一小學到上寶中學,再到之後的上海中學,談及這條看起來頗為順遂的升學道路,陳詩允說,這是很“隱忍”的十二年。

“我一直很牴觸應試教育,小時候甚至會覺得它泯滅童心。”在媽媽的引導下,陳詩允想,要反駁、批評這套系統,首先要在這套規則中做到最好,這樣才更有說服力。

對於嚮往西方教育的陳詩允來說,上海紐約大學是很久之前就埋在他心底的一顆種子。然而,當陳詩允終於如願進入了上紐大,卻一度陷入了不知所措的迷茫當中。

在上海中學,成績是強驅動力,也是所有參考的核心。每週一次的數學考試會檢驗他的學習狀態,“我這周哪些部分丟了比較多的分數,下週就努力再多刷點題。”

可是大學裡沒有這樣高密度的考試,在上紐,很多課可能只有期中期末兩場考試。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中,單純地追求成績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一方面,它不能像中學時那樣提供及時參考,另一方面,成績已經成為了一項弱參考。

回憶起那段時期,陳詩允說,像丟了“羅盤”一樣,沒有方向。整個大一,別人泡圖書館,二三點才回宿舍,他是泡在夜店和威士忌裡,天亮才回宿舍。

一年的混沌之後,他開始反思,為什麼會懈怠成這樣?陳詩允想,既然是出了問題,那首先需要找到新的“羅盤”。他說,在上紐這種放養式的環境中,對知識的原始渴求必須取代成績的高低。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陳詩允的畢業照

“面對動輒上百頁的英文閱讀,我會先問自己,為什麼要讀這個?這篇文章要告訴我什麼?我希望從這篇文章裡面學到什麼?瞭解到什麼?”陳詩允不再關注自己的成績,而是集中精力去弄清楚自己想學到什麼。

“調動了自己的好奇心,其實讀一讀也就讀完了,但如果就是為了拿一個A去讀的話,就很難讀下去。”

找到了適合的“羅盤”,陳詩允開始適應上紐大的學習生活。他說,這很有趣,不關注成績了,可是他原本只有3.5的GPA反而穩定在了3.92。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那之後,他漸漸地找到了人生的長遠目標,也因此擺脫迷惘。

“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在過去的兩年裡,陳詩允一直在“給時間記賬”,記錄自己每半小時的活動,把自己每天24小時的動態完全數據化,這就是著名的“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這種方法建立在數學統計的基礎之上,重點是對消耗時間的記錄進行分析,使人們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時間利用狀況,並養成管理自己時間的習慣。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陳詩允用日軌記錄了2017年的工作時間分佈

雖然比起柳比歇夫本人的56年,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但這套“最難的時間管理法”,已經讓這個剛剛從上海紐約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早睡、背單詞、健身,養成一個好習慣,似乎變得沒有那麼困難了。

看上去,“自律”成為大家認識這個年輕人的關鍵字。可是陳詩允告訴外灘君,這是他最常聽到也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句評價。他說,這件事中的關鍵不是“自律”,而是“自覺”。

他說,他只是客觀地在記錄、覺知自己的時間,卻不會立“每天看書兩小時”一類的flag。而僅僅是這樣的自我覺知,就能帶來一定程度上行為模式的改變。

很多戒菸療法的第一步就是讓吸菸者記錄每天抽了多少煙,但僅僅是這一步就可以減少他們吸菸的次數,這就是因為他們原本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原來抽了這麼多煙。這個記錄的結果會讓吸菸者自己也嚇一跳,“我原來對自己的身體這麼不負責!”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當你意識到自己碌碌無為,就離改變不遠了。”我們怎樣控制食量,戒菸戒酒,節省開銷?第一步往往是記錄體重,記錄菸酒攝入量,記賬。這些都是通過自我覺知來改善某種行為。記錄時間也是這個道理。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IOS系統裡有一款APP,類似於手機系統裡對於電池使用情況的統計,它會記錄使用者在各個軟件上的使用時間。這款APP的開發者做了一個研究,十萬個用戶使用一個月後,一半的人減少了半個小時的使用時間。

“現在,能消磨時間的東西太多了,抖音、微博、朋友圈……一刷刷到凌晨兩三點。”而沒有覺知,就是很多壞習慣背後的關鍵原因。而陳詩允的做法,就是通過記錄打開這種覺知。他說,“我怎麼可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不過,陳詩允強調說,如果只是單純地記錄,那這件事情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通過記錄獲得覺知,通過覺知加以思考才能培養自覺。

如今,經過了多次的方法迭代,陳詩允用日臻成熟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時間,並以這些數據分析的結果為參考,產生一些對於生活方式新的認知,再做出改進,包括調整作息,改善心情等。

“時間比巧克力更能產生激勵”

大量的數據記錄看上去,過於繁瑣又無趣。儘管陳詩允自己已經享受到其中的樂趣,並笑著說“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啊”,但他也坦言,對於學生來說,他目前的方法並不是最合適的。

“其實,對於學生來說,他們真的不是很需要時間管理的方法。”陳詩允回憶說,就像自己在上中時,上課,午自修,寫作業,晚上睡覺,時間已經被學校和家長安排得滿滿當當了,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在現在的陳詩允看來,中學的時間體系是一套被搭建得相當科學和成熟的時間體系。因此,他現在的時間表也會多多少少地借鑑於此。他想了想說,這些時間規劃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學生是被動接受的。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或者說,他們最需要的,是時間管理的意識。”陳詩允補充道,“中國孩子為什麼進入大學以後很容易散掉?我覺得就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賢者’沒有經過足夠的訓練,所以它沒有強大到能夠控制住‘痞子’。”

美國投資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在《原則》中寫,“個人的大腦都有兩部分——層次較高的邏輯部分與層次較低的情緒部分。我稱之為兩個你,他們會爭奪對一個人的控制權。”這裡說的就是我們常會聽到的腦科學中對“理性腦”與“情緒腦”的區分。

陳詩允將這“兩個你”比作“賢者”與“痞子”。在他看來,應試教育中很大的一個問題就在於它是通過外界的諸多限制來壓抑“痞子”,而“賢者”卻沒有得到過充分的訓練。

“當我放學回到家,一邊放著作業,一邊擺著手機,‘賢者’就會告訴我要認真學習,‘痞子’就會說好想玩。”

聯想自己學生時期的經歷,陳詩允對外灘君說,“時間銀行”就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有些父母可能已經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只是還未成體系。他們會跟孩子約定說,做一個小時作業,獎勵15分鐘玩的時間。還有一些想法更成熟的家長,孩子可以把這些時間先記在一個小本子上,攢著用。

“初高中可能已經有點晚了,這種意識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起來。這樣,他有一種遊戲的感覺,像是在升級打怪,更有意思。”

還有一些時間管理的建議是,孩子達成了一個什麼成就,就獎勵一個冰淇淋或一塊巧克力。這樣的獎勵在陳詩允看來,其實並不十分有效。“如果他不想吃巧克力呢?那獎勵這種正想反饋的作用就沒有了。”

也就是說,用時間作為獎勵,能夠更好地可以起到延遲滿足的效果。手機和書本擺在一起,“賢者”與“痞子”鬥爭,孩子就不是因為“痞子”被壓制而被動選擇學習,而是通過自己的選擇一步步地強大“賢者”。

這樣,在他以後脫離開學校和家長的約束後,才不至於完全失控崩盤地被“痞子”控制。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外灘教育聯合美國奧數隊總教練羅博深

首發推出秋季學期

小學數學思維分級課程

適合3-6年級學生

連續7周思維提升

9月8號開班,

跟著羅教授,讓孩子愛上數學!

點擊下圖 瞭解報名

给时间“记账”,这位上海纽约大学毕业生很会时间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