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在我們的認知中,如果能夠使人形成癮癖、深陷到無法自拔的藥物,我們就稱其為毒品,而對於狗狗來說,能夠讓他們產生依賴性的,並非是種藥物,而是一種生物。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在澳大利亞地區,有這麼個地方——寵物戒毒中心

在這個地方,你會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狗狗

寵物也會染上毒品?

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更準確的來說,它們是被這種生物所吸引——蟾蜍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很多人都知道,蟾蜍是中國民間盛傳的五毒之一,作為一種毒素,侵蝕身體的能力不次於毒品中的海洛因、冰毒等,甚至會有上癮的可能。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在澳洲,這個地廣人稀的地方,這種生物是很常見的,很容易就跳入人家院中,而狗狗有個習慣:舔它們看到的一切,發現蟾蜍後,難免會上前舔上一口,而這一口,就造成了問題的根源。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這種令澳洲寵物狗沉淪的蟾蜍被他們稱為“移動的致幻生物工廠”,它的毒素主要分泌在腮腺和皮膚腺,被捉時還可能會噴出毒液,蟾蜍毒主要成分為:蟾蜍二稀醇化合物,可使迷走神經變興奮,直接影響心肌,引起心律失常。

另一種成分:兒茶酚胺類化合物,有收縮血管和升壓作用;吲哚烷基類化合物,可引起幻覺,對周圍神經有類似菸鹼樣作用。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這也是為什麼澳洲的狗會如此沉迷於“舔蛙”,而且它們還是比人類更先發現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感的秘密。舔過蟾蜍的狗會遁入空門,不斷亂竄,旋轉跳躍閉著眼,甚至翻著白眼癱倒在地。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所有“吸毒”的狗都會有相似的症狀,如不斷分泌唾液,搖頭晃腦,異常興奮,病情嚴重的會有嘔吐,肌肉痙攣,心律失常,最嚴重的甚至會死亡。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毒癮很重的狗不能有戶外活動,就連吃飯都要固定在專用的餐桌上吃。

為了幫助這些迷途未返的“癮君子”們,寵物戒毒所採購員每個月都會去採購大量的芥末,供應商曾一度以為這些人是日料連鎖集團的,其實不然。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這些芥末並沒有送去餐桌,而是被塗在一隻只假的蟾蜍身上,然後將這些假蟾蜍放到草地中,等著“癮君子”們過來伸出舌頭就辣的懷疑狗生,無限重複著愚蠢行為,直到長記性。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在澳大利亞地區的寵物醫院基本都增設了這項戒毒項目,想挽救這些墮落的“毛孩”,經過這樣殘酷的訓練,雖然能讓狗狗看到蟾蜍後產生條件反射,但並不能讓所有狗都重獲狗生,仍有五分之一會復吸。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當地麥克家的泰迪犬就因在發情期舔了蟾蜍,結果發瘋似的追著袋鼠跑了三條街。最後麥克也只能將泰迪交給昆士蘭的寵物戒毒中心,才平復了街道的躁動。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寵物戒毒中心每天都有狗進狗出,醫生Tommy表示,已對這種現象習以為常,“昆士蘭州的狗越來越沉淪了,除了復吸的,中心每天還新增至少10例舔蟾蜍上癮的狗。”

Tommy用水沖洗著麥克家泰迪的嘴巴,抽血化驗後,發現它已毒癮太深,要轉移到戒毒中心的三級監護。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要知道,寵物戒毒也是有等級之分,它們會根據寵物毒癮的程度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級別是剛沾染毒品,還未形成依賴,及時救治就能脫離危險;第二級別是出去後復吸者,出現了戒斷反應;第三級別為最高級,毒入骨髓,反應為不斷流口水,撓牆,神經錯亂,甚至忘記主人,這是最危險的級別。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蟾蜍的危害不止如此,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科學家Thomas Madsen曾說:“2005年10月,我們在阿德萊德河漫灘發現了第一隻海蟾蜍,到2009年,巨蜥在我們的研究地點就全部滅絕了。”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BBC紀錄片裡也曾說過,蟾蜍幹掉了澳大利亞95%的食肉動物,活下來的是不愛吃它們的。

在這之前,蟾蜍曾被當做益蟲引入澳大利亞,卻沒想到會造成這樣的“災難”

蟾蜍身上的味道,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汪!

為此,wikhow上的專業人士為養犬人士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1、在室內餵養你的寵物

2、別讓你的狗亂吃路上的食物

3、儘量避免晚上或是雨後遛狗

4、及時清理院子的草坪,以及蟾蜍可以藏身的位置

5、發現蟾蜍,要時刻盯著你的狗別讓它靠近

6、修建防蟾蜍柵欄

蟾蜍在澳洲的泛濫,對於狗來說也許是一場“災難”前的致命狂歡,而這樣的狂歡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於整個生態環境來說,蟾蜍也成功的創造了一場災難。

關注科學動物園,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