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教师招聘《小学教综》真题答案(4.14)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强调了教师的作用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教学与发展》

2、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营造舆论和健全规章制度

D、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3、列宁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这一段话体现的是()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B、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C、知识和思想的关系

D、知识和智力的关系

4、学校教育制度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学校之间的()

A、领导和从属关系

B、主导和辅助关系

C、衔接和分工关系

D、合作和竞争关系

5、“论学取友”、“择其善者而从之”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

B、锻炼

C、榜样

D、修养

6、一线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着和本单位的成员进行共同合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C、质性研究法

D、教育叙事法

7、一个人对失误、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就会出现另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马斯洛称之为()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安全需要

8、"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水平,更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教学应走在发展前端并最终到达新的发展水平”,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维果斯基

9.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0、”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的认识反映了人类思维的()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具体性

11、老师说“一斤棉花重,还是一斤铁重”时,穆丽丽不假思索选择铁重,老师又问“你确定吗?”,穆丽丽点了点头,这说明穆丽万解决问题时受到的影响因素是()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12、《浙江省中小学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属于()

A、教育规章

B、地方性教育法规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单行法规

13、《教师法》中规定的不属于教师的权力是()

A、指导家长权

B、进修培训权

C、科学研究权

D、带薪休假权

14、某乡镇小学为了提升小升初的竞争力,分设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根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责令其限期改正的责任部门是()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5、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其确定依据是()

A、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B、相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与责任的承担能力

C、相关当事人的错误性质和悔过态度

D、相关当事人的态度与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参考答案:1-5 ABDCD

6-10 BDDCA

11-15 CAABA

二、辨析题

16.教学就是教师上课学生听课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所以,在此观点中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所以此观点错误

17.教师取得资格证书意味着教师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途径才能说达到专业化水平,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只是其一途径,是教师达到专业水平的起始和奠基阶段。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在职培训、自我教育以及终生学习。所以此观点错误。

18.消极强化与惩罚的性质一样,都是学生想要回避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的,消极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行为发生的频率。消极强化是学生而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所以此观点是错误的,这二者的性质不一样。

19.学习迁移就是已获得的知识对学习的新知识产生的一种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此观点错误,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抑制作用,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此观点错误。

三、简答题

20.简述教育的文化制约性

【参考答案】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祟尚德行、关注整体; 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祟尚理性、关注个性。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1.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是最古老、最广泛的课程分类

(2)以间接经验为主,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3)教学以知识为中心

(4)活动课程主要特征:以直接经验、活动为主,代表人物是杜威,强调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需要,也叫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22.简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参考答案】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

(2)明确问题。又叫理解问题。明确问题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明确问题就是把问题分解为局部的、具体的问题,使思维活动更有指向性。

(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2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断获得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四个概念图示、同化、顺应、平衡。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指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指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3)具体运算阶段。指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其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指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四、论述题

24.结合实际是从多角度论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教师角度: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权利、教师角色观等

(2)学生角度:学生本质属性、学生权利、学生观

(3)师生关系:教师在行为上的改变,师生模式,教学观

[没有联系实际阐述酌情扣1-2分]

25.试论述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

(1)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3)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

(4)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并对消极归因进行指导。防止习得性无助。

五、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某乡村小学,六年级学生小飞(化名)发现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些伙食费不见了。他马上把消息告诉了班主任朱老师,上晚自习时,朱老师在教室里仔细查找,当问到小满(化名)和小鹏(化名)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脸红了。于是,朱老师命令班长对他们进行仔细的盘问和搜身,但无结果,不过这一举动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第二天早自习时,朱老师宣布,"为了帮助小飞找到遗失的钱,请大家无记名投票选小偷”五分钟后,朱老师郑重宣布了投票的结果:"贱人”就是小满和小鹏,小满和小鹏的家长知道此事后将朱老师行为告至当地教育局,但小飞和班里许多学生却认为朱老师平时工作努力,此事没有做错,家长有包庇自己孩子之嫌。

问题:

(1)你认为朱老师的言行违反了那些教育法规?请结合有关法规中的具体条文分析侵犯了学生的那些权益?

(2)平时工作勤勉的朱老师却有如此的错误做法,而大部分学生却还支持、配合他,你认为其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朱老师的言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在教育法当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规定。侵犯了此规定中的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该尊重爱护学生,不得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侵犯学生的隐私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等。材料中教师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随意搜查),和人格尊严权(骂学生贱人) (在这里结合材料)

(2)教师的权威,或学生本身的特点向师性和依赖性。

2018年浙江教师招聘《小学教综》真题答案(4.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