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近日

这条微博话题火了

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榜首位置!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大名鼎鼎的网红店“鲍师傅”

到底为何道歉?

“网红店”雇人排队、工商部门已介入调查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5月22日上午,长江日报刊登题为《工头带队 暗号接头 买后退钱 “日薪”90元 两家网红店排队者中好多“托”》的调查文章,点名指出汉口江汉路一家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店存在雇人排队现象。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目前,武汉市江汉区工商质监局已介入调查,对涉事“鲍师傅”通报最终调查结果:定性为违法!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就有点戏剧化了。

事件升级!两家“鲍师傅”掐起来了……

5月22日中午12:20分,一家微博名为“@鲍师傅总部”,署名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微博账号发出道歉声明: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当天14:19分,另一家微博名为“@鲍师傅糕点Pastry”,署名为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微博账号也发出声明: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声明指出报道中店面为“充场者(假冒者)”,并表示“如有证据表明正宗鲍师傅有雇人排队现象,公司将全国所有门店送于此人。”

声明还不够,24日11:39,@鲍师傅糕点Pastry发布微博直播,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武汉雇人排队的山寨店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公司的侵权加盟店,并非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公司旗下门店: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就在同日12:37,@鲍师傅总部 通过微博声称鲍才胜是在进行诋毁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怎么有这么多“鲍师傅”?

据调查,目前市场上的“鲍师傅”大致有三种情况: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其中,对“真假鲍师傅”的争议主要在前两者对商标的争夺上。

鲍才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难受,我这两天气得都睡不着觉。就像自己的儿子被人抢走了,还被骂我儿子不好!”“网上爆出来(排队)的门店是‘假的’!”

据鲍才胜所说,他所创的鲍师傅糕点,也就是去年在上海一炮而红的“鲍师傅”,在武汉只有两家店,汉口水塔店和俊华广场店。新闻里提到的江汉路“鲍师傅”,是“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放的加盟店。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我们的鲍师傅是没有加盟店的,都是直营。目前全国正在营业的有27家,还有几家正在装修。”鲍才胜说。

到底有几个“鲍师傅”?

根据天眼查显示,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公司的确于2013年注册了“鲍师傅”商标。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尚)旗下的诸多商标中,最早与“鲍师傅”有关系的注册于2015年,共有3个,分别是:

其一是糕点店招牌中的“鲍师傅人头”图像(也是其官方微博的头像),商标类别号为30。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另外两个是“鲍师傅人头+鲍师傅汉字+鲍师傅拼音”商标,类别号分别为32和43。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真假“鲍师傅”深陷罗生门,网红餐饮被山寨成商业新套路?

2017年到2018年,易尚又注册了若干“鲍师傅”相关商标,比如“鲍师傅小贝”、“鲍师傅糕点”和“靤师傅”。

今年3月,鲍才胜的鲍师傅糕点走上了诉讼之路,将拥有“鲍师傅总部”微博、微信账号的易尚诉至北京、南京、杭州三地法院。3月14日,鲍才胜公司起诉山寨加盟商的案件已在南京开庭审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截至目前,裁判文书网上尚未有上述案件的判决书。

业内专家认为,一般消费者都是外行,他们很难判断事情真相到底如何,期待相关部门尽快做出结论。

直营扩张慢留市场空当 餐饮赚快钱模式有风险

商标纠纷不断,山寨商家频出,为何网红餐饮成为了山寨商家眼中的香饽饽?其实,这与其走红方式及经营模式有较大关系。

记者发现,陷入商标纠纷的餐饮品牌双方,往往一方是坚持直营为主,扩张速度较慢,几年时间都只在部分城市有少量店铺。另一方则是加盟为主,扩张速度飞快,全国数百家店全面铺开。

对于很多餐饮商家来说,只做直营一般是出于对于产品品质的把控,认为直营才能保证始终如一的味道。另外,开直营店对于资金有一定要求,开店速度太快对资金的压力也更大。但加盟模式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小多了,能迅速把店铺开遍全国。

而网红餐饮时代,由于互联网传播特性,一家店火了之后往往全国知名,消费者蜂拥而至,直营店接纳量有限,但需求巨大,催生了很多利益空间。有投机取巧的商家就迅速跟风,或抢注商标开放加盟,或就地改换招牌。尤其在社交网络的助推下,消费者跟风拔草成了一种时尚,吃什么不重要,有噱头更重要,这也促使一些商家认为:“做餐饮就得赚快钱。”一旦一款爆品出现,就会引发全国“山寨”的奇景。甚至还有商家认为,山寨纠纷形成话题热点,对品牌热度有所提升。

部分追求短期效益的网红店为维持热度,甚至通过雇人排队、黄牛代购等,故意造成人气很火的热闹景象,买到的人更觉得物有所值,迎合和刺激这种大众消费心理。

武汉餐饮协会人士表示,餐饮业要想经营长久,仍需要专注产品及服务,赚快钱模式存在较大风险,靠瞬间构建的虚假人气来支撑场面,终究难以走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