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提起八卦新村,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德明飯店;但極少人知道,就在方圓百米內臥虎藏龍,藏著眾多不遜德明的館子。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八卦新村屬於玉皇山社區,玉皇山社區是玉皇山腳和錢塘江之間的狹長地帶,老鐵路沿著山腳平行穿過,分佈著眾多的歷史古蹟。

德明飯店

鳳凰山路八卦新村3幢

11:00-14:00 17:00-20:00

人均104元

這一帶的扛把子無疑是德明飯店,剛到飯點,店裡的十幾張桌子便座無虛席。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正午出來走動的,基本都是飢腸轆轆的食客。

進了門,擺在最顯眼位置的是白鱸、蟶子等水產,後面則碼著一排排的時令蔬菜。這裡沒有菜單,點菜阿姨會給你點建議,其他全憑個人發揮。

但是不點「滷大腸」,就有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感覺了。

沈宏非吃過滷大腸後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沒有這碗無敵霹靂爆炸好吃招牌大腸的夏夜,最難將息」。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德明飯店招牌菜滷大腸,48元/份,大概三人份。

大腸味道鹹甜適中,口感軟糯又有嚼勁;蘸著回甜的醬汁,風味就更上一層。

區別於紅滷和白滷,德明飯店的做法屬於「脆皮滷」。加黃酒、醬油、桂皮、茴香、白糖、幹辣椒、香葉滷後,再過油炸出酥皮。

早在幾十年前,滷大腸就是很多杭州家庭都會自制的家常菜。

老闆朱德明,正是滷大腸等更多地道風味的守護者。德明飯店,說來也不稀奇,就是堅持做好杭州的家常菜。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筍乾蠶豆燒臘肉,38元/份,時令蔬菜,鮮美。

他70年代下鄉,做過火柴廠的廚師;炒過紅白喜事的大鍋菜;後來還賣過十年的水產……95年,在杭州老陶瓷品市場邊,夫妻兩個炒菜、上菜、收銀一肩挑,第一次打出「德明飯店」的招牌。

五十年,朱德明硬朗得像江邊千年的白塔,堅持著老杭州的做派。

雖然日常食材的選購已經交給兒子朱海頻打理,但每天早晨,朱德明都去江邊「搶」一手河鮮,漁民的電話,他手機裡存了個遍。

進門看到的鱸魚通體純白,有兩個成年人手掌那麼長,就是朱德明挑的。就算沒貨,他也不肯用身上有黑斑的長江白鱸代替。

徒弟炒菜的口味,也要由他親自嘗試,符合口味的,才算是正宗的杭幫菜。「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出菜質量事關面子,他有著近乎苛刻的固執。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油爆蝦,108/份,醬香、回甜。做餐飲的老杭州都有股認真勁兒,親力親為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事:比如菊英麵館的顏寶福、方老大面的方榕漢……不少以個人命名的杭州老店,老闆都不敢輕易退居二線。

距離德明飯店不過二十步的木頭面館,同樣是老杭州餐飲的傳道者。

木頭面館

玉皇綜合農貿市場、德明飯店隔壁

07:00-19:30

人均24元

老闆丁毅,是朱德明一道長大的兄弟。他媽說他憨厚,朱德明打趣他「腦子沒噶靈活」,別人送他個綽號叫「木頭」。

他入行晚,名氣小,七八年前才向大隊租了店面做餐飲,綽號變成了名號。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木頭面館,和你家樓下的麵館別無二樣。

但說起自己的面,丁毅是挺直了腰板、拍著胸脯保證的:「我們這一片,沒有一家燒的過我」。

進了店,正好飯點十二點,稀稀拉拉坐著五六個人;點了單,七分鐘上來一碗拌川一碗清湯。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肉絲拌川,12元/份。

第一眼讓人失望。

蝦皮大小不齊、品相不佳,紫菜湯也索然無味;用筷子準備夾面,結果一團面都要跟著上來;轉而撥開外頭的面,裡面還有些沒炒勻。

勉強夾起一筷子,入了口卻著實讓人驚豔。

麵條筋道彈牙,口味鹹鮮正好,價格足夠公道。接下來腦子裡的念頭便少了:只恨沒加韭黃、蔥段太少。

四分鐘,盤裡就只剩了薄薄一層油。

拌川其實算不得招牌,老闆說,「下次來,要吃味道還是要點帶雪菜的面,這裡的雪菜從蕭山農家拿的,毛好吃」。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帶大拇指的都是推薦,最好賣的還是片兒川。

說手藝,杭州的面其實簡單好學,配料、製法誰家都沒有什麼秘密。一碗麵的最大差別,還要說回原材料本身。

如何找到頂好的食材並勾出鮮味,才是杭州老闆留住食客的秘法。

和老闆聊了不到十分鐘,他突然匆匆回了廚房。這時我才發現,加上站著排隊的,小小的店擠了近三十人。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不光賣面,這裡還提供數十個快餐小菜,員工說:「都是自己做的,客人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

一個深居後廚的師傅,如果面對食客仍能滔滔不絕的話,一般都不會燒得難吃。

在和食客的博弈過程中,作為廚子,虛心請教是好事。但那些對手藝自信滿滿的廚子,氣勢上則先勝一招。

出了木頭面館往前走大概十米,在「八鮮夠嗨」的招牌邊,你會發現另一個不虛檢驗的廚子。

八鮮夠嗨

八卦新村4幢

週一至週五 17:00-23:00

週末 11:00-14:00 16:30-21:00

人均98元

陳華,這裡唯一的廚師。他人高馬大,不彎腰能夠著抽油煙機,後廚由他頂著。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他的戰場,是個開放式的廚房:一個灶臺兩把火,一個炒菜,一個煮著大腸;剩下的空間僅容他轉身。

四五個幫工圍著他轉,在廚房外的露天切菜傳菜。好的不學,倒是學上廚子的硬氣,不大聲叫根本不在邊上侯著你。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八鮮夠嗨總共就四張桌子,面積不到100平,一眼就能望穿。

只有一個大廚,上菜速度也稍慢。好在冰櫃裡的飲料夠豐富,北冰洋、宏寶萊還有叫不出名字的軟飲和酒,就差嶗山花草水了。

上了菜,便忙得吃不過來了——菜量很足,信手點了三道:酸湯魚鉤鍋、飄香椒麻雞、清炒娃娃菜,兩個大菜就夠三個人吃。

魚鉤,就是鮰魚,杭州做這個的館子不多,用來做酸湯魚表現竟然出乎意料。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酸湯魚鉤鍋,冒著熱氣的魚肉火鍋,還可以加料,比如褲帶面、萵筍、土豆等。

雖然魚肉很大塊,但是入口即化,酸湯味瞬間溢滿口腔,除了刺多點其他方面更勝黑魚。

第二道飄香椒麻雞,一道典型的川菜也被納入菜單。這時候大塊的優勢便蕩然無存了:不說長條的雞肉纖維柴不柴了,重點是吃相不雅。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借用韓寒「三重門」道出小塊食物的真理:「女孩子最怕吃生煎小籠包這類要一口活吞的東西,而這類東西又不能慢慢消滅掉,那樣汁會濺出來。女孩子向來以櫻桃小嘴自居,如果櫻桃小嘴吞下一個生煎的話,物理學家肯定氣死,因為理論上,只存在生煎小嘴吞下一個櫻桃的可能」。

第三道,豬油炒的娃娃菜未嘗其味,便已先聞其香。說清炒,真的只有娃娃菜,不加蒜末的娃娃菜層次感還是稍微單一了點。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清炒娃娃菜,豬油很香,但容易吃膩,推薦下飯。

所謂字如其人,對廚師而言則是菜如其人。

陳華18歲學廚,師從「食神」胡亮。學徒時沒少挨批,現在做菜看起來大大咧咧,其實粗中有細。一手杭幫菜做底子,再輔以年輕人喜歡的麻、辣、酸等口味,才形成現在的創意私房菜。

只用兩三年,回頭客便踏破門檻。有些餐廳做一次性生意,有些靠著老顧客就能風生水起。

閩南牛肉小吃

八卦新村6幢3單元

看生意,從中午到晚上八九點

人均15元

藏在犄角旮旯的閩南牛肉小吃,全靠食客自發安利,來者便絡繹不絕。

毫不誇張地說,來者十人,老闆認識七八。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開店的兩夫妻,最早也帶著闖蕩的想法,八年前隨著兒子從泉州到杭州。如今,老大待在泉州;老二娶了山東媳婦正準備迎接新生命。(阿姨的普通話實在太不標準,部分信息可能會出錯。)

一進門,老闆娘便會用隔了三間房也能聽到、十級的閩南普通話迎接你,催著點單趕緊去最裡邊的空調房。

點了單鑽過兩個門,彷彿回到十幾年前。吱吱呀呀的電風扇,頂上帶著花窗的房間門,這些城區裡早已銷聲匿跡的老物件,在這裡頑強地撐著這座老房子。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復古的造型,讓人一秒回到童年。

雖然有點記憶中老房子的感覺,但在這樣昏暗的環境下吃飯,食物不算好看,可能還會影響到吃的熱情。

嚐到第一口的瞬間,所有邪念瞬間灰飛煙滅,只剩下一個想法: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吃?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豬蹄和鴨子,都是阿姨大清早起來用高壓鍋燒出來的

牛排,最好是帶骨的大肉,更有滋味。整整兩大塊,用筷子就能輕易夾散。粉嫩的肉上泛著金黃色的油脂,這種肉、油交融,固、液混合的待遇對舌尖來說,堪稱賞肉的極致;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牛雜湯,9元/份,用料超實在。

牛雜湯,光說量就已經超值。在充分保留牛雜原味的同時,完全沒有一絲絲的腥氣,每種食材都恰如其分地展現自己最佳的口感,讓人感嘆此物只應天上有。

鹹飯,說白了就是胡蘿蔔小蔥拌飯。看起來也是黃燦燦的,讓人感覺有點油膩。結果一入口,又是令人震驚:胡蘿蔔吃起來像布丁,入口即化,完全沒有搶風頭的意思;飯粒恰好和被咬碎的「胡蘿蔔泥」水乳交融,讓人幸福感爆棚。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腸包腸,下酒神器。阿姨說下次晚上來,人少,喝點小酒很自在。中午賣光後下午會重新燉一鍋,不用擔心不夠新鮮。

腸包腸,文雅一點該叫「千層腸」。用五六條大腸穿成一條,橫截面便是年輪一樣的同心圓。牙齒最能感受到這種組合帶來的快感。

利齒下,一層層大腸漸次綻開,直到咬進最後一層,肉類的豐腴才完全溢滿口腔。如果嫌大腸膩味,請大口吃薑絲、香菜、蒜蓉,油膩還須解膩。

問了店裡的四五位客人,全是吃了三四次的回頭客,我恐怕也要成為其中之一了。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回過頭,我已經不吝讚美。老闆娘笑得大聲,真如「槓鈴」一般;老闆則忙裡偷閒抽著紅雙喜,再三叮囑我不用寫他們,可是這麼好吃的店,不分享實在抑制不住。

老闆娘和老闆,一胖一瘦;一個聲如雷一個沉默寡言;一個店內招待一個送外賣……功夫裡包租婆和包租公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像他們夫妻倆一樣,跟著朋友、老鄉來杭州淘金的外鄉人還有很多。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紅雙喜毛毯裡是棋牌室,不時有聲音傳出;正午時分很多小店都關門歇業;只有三四張桌子的雪兒飯店。

杭州陶瓷品市場曾是很多外鄉淘金客心裡的西部世界,隨著市場更新、擴建,人跡反而稀少,不少店主支了個躺椅就睡到三四點,當年淘金客也作鳥獸散。

淘金客少了,更多外鄉人以其他方式留在杭州,做餐飲只是冰山一角。這裡流動人口占社區總人口60%,老社區的新杭州、老杭州都在玉皇山腳活得逍遙自在。

這個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藏著最多好吃又便宜的小館子

▲ 八卦新村的某條小巷,杭州的煙火氣一覽無遺。

留在杭州最古老、人口最繁雜的社區,人們反而靜下心、沉住氣來做菜。

有人說,留住人的胃,就是留住人的心。

但願用心的人永遠年輕、蒼蠅館子永遠紅火,讓人們永遠能循著味覺觸到杭州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