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P2P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这一段时间,雷潮汹涌,没有中雷的人越来越少。

雷潮开始的时候,因为基本都是些“野鸡台子”,不少大中型平台还在暗喜资金会流入自家平台,但没想到被雷怕了的投资人开始全面撤资,加上去杠杆的大环境,全行业都面临流动性危机。

从趋势来看,雷潮正在平息,但要完全恢复信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流动性可能还要吃紧一段时间,此刻还不宜轻举妄动。

按照我们之前的判断,现在的P2P,随着一些“脓包”被不断挤出,剔除坏细胞,也是病愈的一个过程。

投资P2P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以前因为整个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但高收益、安全、高流动性的“不可能三角”终将会暴露。

现在的行情是,现实逼着你必须去适应各种突发情况。

至少现在,大家应该降低预期,为一切可能做好心理准备。

投资P2P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梳理下目前在投平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及应对方式:

1、跑路

举两个例子:多多理财、投之家。

7月9日,多多理财官方公众号公告,多多理财的两位实际控制人李振军和何永琴现在正准备从杭州萧山机场逃逸,多多理财员工已报案。

7月13日,投之家发布公告,“平台于2017年末引进新的大股东,由新股东提供资产端风控并提供相关担保,但自2018年6月末以来,投之家债权发生逾期,新股东在运营团队告知的情况下,不予处理。基于平台投资人的整体利益,投之家运营团队主动报案,并全力协助经侦部门配合调查。”

遇到这一类平台,能做的就是及时报警,力图查明真相、追回资产。

投资P2P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2、平台清盘

在一个平台发布清盘方案后,需要及时弄清楚一件事,平台是否真的良性退出/清盘。

有条件的投资人或者投资较多的大户,最好及时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在此基础上,投资人需要评估平台标的是否真实,平台是否有能力兑付全部本金。

在确定可以良性退出清盘的前提下,最好能引入监管(金融办或经侦报备等)、第三方(律所、会计事务所)、投资人委员会进行共同监督回款,确定回款方式、回款计划。

不然,所谓的清盘很可能无疾而终。

投资P2P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3、部分项目逾期

出现部分项目逾期,可能是平台决定去刚兑,也可能是平台已经垫付不了,只能主动打破刚兑。

项目逾期可大可小,主要看逾期项目占总待收金额的比例,以及平台的处理方案,平台的兜底能力与意愿。

案例一:7月2日,道口贷发布公告称,由童创童欣公司承付6月24日到期的项目仍无法还款,且于7月2日到期的项目亦无法到期还款。平台同时承诺将尽全力、全方位的协助采取法律手段催收回款。

反面例子则是牛板金。7月3日,牛板金发布公告称,“牛钱袋”、“牛宝丰”、“牛钱包”等项目合计9852余万元的借款项目发生逾期。

然而奇怪的是,宣布部分项目逾期的同时,平台还全面暂停了赎回业务,并公布了一个为期2年的兑付方案。

最终牛板金被经侦介入,投资人查出平台资金大量流入虚假项目,目前兑付工作应该是全面停止了。

会有一些平台借“部分逾期”的名头浑水摸鱼,简单的判断标准是,部分项目逾期,不应该影响其他项目的正常兑付。

投资P2P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4、受挤兑后被迫到期赎回

如果平台有类活期产品或可提前赎回的计划类产品,在恐慌潮下容易受到挤兑。

牛板金事件发生后,类似于饭饭金服这样的类活期平台首当其冲,成了被挤兑的“焦点”,资金大量流出,平台也开始限制每日赎回额度,其定期产品饭碗一开始是到期可退出,最近也变更为需要“双到期”(产品和底层资产一起到期)才能提取。

遇到这类情况,很多投资人会很头痛,到底该怎么办?个人建议是跟平台保持密切沟通,在核实平台标的真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给平台一些时间。毕竟钱借出去了,一时半会很难还回来。一旦平台被经侦介入,很可能成为死雷,这时候损失只会更大。

5、拆散计划类产品

关于计划类产品,此前我们有过详细讨论。

从体验上来讲,拆散标和第4种情况其实差不多。

差别在于,拆散标比受挤兑,情况要宽裕一些。恢复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如果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淡定一点,毕竟锁住流动性比真的逾期要好很多。

投资P2P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6、赎回速度变慢,退不出去

排队进场的资金<想要撤离的资金时,撤离的资金就只能先来后到,顺序退出。

目前根据我们观察,大部分平台,包括部分头部平台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这个时候,建议多等等,有条件的投资人可以去平台实地走访下,这样也安心些。

投资P2P遇到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简单把几种投资条件逐渐叠加:

投资了诈骗平台、股东实力差的自融平台:投资人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可能追回部分欠款。

投资了自融平台,但股东还算有实力(有资产可处置):好的情况是可获得股东兜底,全身而退;差的情况,经侦介入,漫长的等待后,通过处置资产回款。

投资了业务真实,但风控不好的平台:看股东意愿,好的情况下,投资人可全身而退;差的情况就是损失部分本金/部分人损失本金。

投资了真实业务,风控好(坏账与收入比例控制在预期内),但是有类活期/理财计划类的平台:可能遇到2、4、5、6的情况。好的情况下,正常赎回正常投资;不好的情况下,要等资产到期才能赎回。

投资了真实业务,风控好,产品不涉及挤兑的平台:正常投资正常赎回。

大家可以参照以上情况看下,毕竟再恐慌也需要应对方案。

最近,我们在后台会收到一些留言:

“XX平台拆成散标,使我的产品延期1个月,我要报警。”

“说好了2天推出,已经几天退不出来了,平台随意更改规则,我不能接受。”

如果,你遇上了暂时没办法退出的情况,那么,看看当初的产品介绍,如果平台没有承诺退出日期,那么,于理上平台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产品介绍确实承诺了退出期限,可以指责平台违背协议、违背合同,但对于平台来说,两权相害取其轻,得罪投资人比活不下去好,或者说,有些确实是没办法拿出钱了。

如果不是诈骗/自融平台,一位经验丰富(踩雷多次)的投资人说了一个原则,平台没了就都没了。

我们了解到有一个平台,应该都是真标,因遭遇了挤兑,目前还在每天回款,但因部分不理性的投资人在平台公司干扰到员工工作,导致很多员工离职,平台虽然还在还款,但艰难度日,几近停摆。

一个简单的道理,没人给你干活了,还怎么回款呢?

自己去催收?

理论上是可以的,不过,一个债权的出借人不止你一个的话,你还需要联合其他出借人一起。

其次,相信平台的催收经验比普通的出借人要老道的多,如果平台都是真标并且有意愿善后,催收交给平台做更好。

还有一个终极问题:P2P真的不能投了吗?

不是,本来就没有100%安全的理财,银行理财也是。

投资之前,我们要评估的是风险与收益是否对等,我们投资的平台,多大可能会发生哪些情况,投资的金额,平台最差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有损失,我能承受吗?

相比市面上的各种理财产品,P2P还是有一定优势。

危机过后,也许整个行业又会迎来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