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文学史,每一页都散发出醉人的酒香。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文学史,每一页都散发出醉人的酒香。

醉酒图

酒是一种很古老的饮料,据史料记载,中国在神农时期就发现用水果和大米酿造果酒和米酒,这种工艺一直到唐宋,宋朝之后我们才开始用蒸馏的方法获取酒精度比较高的白酒。所以在宋朝之前人们喝的酒都是低浓度的米酒或者是醪糟,怪不得武松在景阳冈下连喝了十八碗,如果给他换成现在六十多度的烧刀子,他可能上不了景阳冈。

大家都知道,酒精能使人血液循环加快,能使人麻醉,能使人飘飘然乎,能使人精神兴奋,这一切正好符合文学创作的条件,于是乎,自从酒一问世,它就和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以及文人骚客结下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最早一部诗集《诗经》《周易》《礼记》《周礼》以及《左转》还有屈原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酿酒和饮酒的描述,到了魏晋时期,曹操立马横槊,喊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据后人考证,曹操是中国文字广告第一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是历史上可以考证的第一次酒类广告。

后来的陶渊明爱喝酒也爱写关于酒的诗句,“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等等,陶渊明共作了二十首关于饮酒的诗,这还不算其他作品有关饮酒的描述。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文学史,每一页都散发出醉人的酒香。

酒字的演化

到了唐朝,酒与文人和文学的联姻达到了高潮,因为盛唐是诗词的天下,而诗词创作是最需要激情四射的,而酒这种饮料正好具备这种功能,所以大量的文学创作者已达到无酒不成诗的地步。

“花间一壶酒,对酌无相亲”“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销万古愁”……据后人统计,诗仙李白共传世诗作是九百八十一首,这中间光描写饮酒方面是诗作就达到百分之十七。

诗仙李白如此疯狂,诗圣杜甫也不甘落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高兴了喝。“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病了喝。“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挣扎着喝。“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没有菜也要喝。“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没钱了厚着老脸到处赊着喝。杜甫的一生就是饮酒的一生,他留下1400多首诗作,里面光饮酒的作品就有百分之二十一,由此看来诗圣比诗仙还能喝。

你们喝我也喝,不喝白不喝,白居易,王昌龄,王维,刘禹锡……“劝酒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分别时喝,打仗去喝,升官了喝,被贬了还要喝,在城里喝,到农村还要喝,整个大唐朝延续了二百八十九年,这二百多年唐朝一直处于引颈高歌杯觥交错的极其兴奋的状态之中。

到了大宋朝,大宋朝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输与唐朝,文人喝酒填词当然也不能服输,“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文坛领袖人物欧阳修先领着举杯,后来他被贬到滁州以后还在半山腰盖了一个亭子,取名“醉翁亭”,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醉翁”,晚年后他自称自己有四个一,即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可见这酒在欧阳修生活中的重要性。

苏东坡是欧阳修是学生,老师如此,学生肯定不甘下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还有更狠的,苏东坡在另一首《满庭芳》里写道“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这种豪迈这种气场谁与争锋。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文学史,每一页都散发出醉人的酒香。

后来到了南宋,辛弃疾饮酒填词,陆游饮酒填词,连女词人李清照都要喝上几杯以后再书写:“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所以这些,后人有一种感慨,如果没有发明就这种神奇的饮料,那么泱泱中华的文化史会暗淡许多,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也会抹去很多,那些神采奕奕的文豪也会黯然许多。

不过,同样是饮酒,曹操饮出了霸气,陶渊明饮出了恬淡,李白饮出了仙气,杜甫饮出了苦涩,白居易饮的平淡,苏轼饮的旷达,辛弃疾饮的豪迈,陆游饮的不甘,李清照则饮出了女人的凄惨。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文学史,每一页都散发出醉人的酒香。

花间一壶酒

不管这些文豪饮出了怎样的一个心情,但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永不失色的千古名篇。

正是由于酒的原因,每当我们翻开那一卷卷厚厚的文学史,纸墨之间总是散发出一阵阵沁人肺腑的酒香,以至于让我们飘飘然忘乎所以,好像又回到了那文豪辈出诗词鼎盛的宋唐。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厚重的文学史,每一页都散发出醉人的酒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