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P&SCC2018|葛均波:以心血管健康指数为抓手,助力健康中国

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近年来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指标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遏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为此,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于2016年正式提出,通过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最终制定了52项指标。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第一版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于2017年5月正式发布。

CCCP&SCC2018|葛均波:以心血管健康指数为抓手,助力健康中国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2017》是全球首个心血管疾病影响与评估指数,是中国心血管防控事业的里程碑,对未来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4月6日,在广州举办的2018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和2018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CCCP&SCC2018)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介绍了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8年的工作计划与目标。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的现实意义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中的52项指标分为五大维度: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5项)、危险因素暴露情况(11项)、危险因素防控情况(13项)、心血管病救治情况(15项)、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8项)。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通过五大维度,52项指标综合评估,加权计算各省、市、自治区得分并进行排名,将结果进行公示,并从政府部门、疾控系统、临床系统、基层医疗等四个方面共同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提高到了健康中国战略支撑的高度。首先,政府部门可根据CHI发布结果完善慢性病保障政策,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其次,疾控系统可根据CHI发布结果强化一级预防,提升疾病知晓率,完善慢病监测网络,加强危险因素的宣教与干预;再次,临床系统中的临床医师可根据CHI发布结果完善医院防治体系建设,提高临床医师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最后,基层医疗可根据CHI发布结果提高基层医师数量与诊疗水平,完善基本药物与检测设备的配置,增加基层全科医师的数量等。

自2017年5月公布《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2017》之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关媒体纷纷对此结果进行报道和解读。专家组同时在全国进行培训巡讲,解读CHI结果,并与当地卫计委合作组建由政府牵头的CHI改进工作小组,指导当地规范统计与上报数据。

CCCP&SCC2018|葛均波:以心血管健康指数为抓手,助力健康中国


2018年CHI主要任务

2018年CHI的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

1

持续建立和提升CHI影响力,让专科医师了解CHI的重要性,并能依据CHI进行改进。2018年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提案:“以心血管健康指数为抓手,助力健康中国”。以往都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单一指标进行防控部署,各省、市、自治区的心血管防控能力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心血管疾病防控目标难以分解,落地实施难以跟踪。现在以心血管健康指数指导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防控的整体部署、行动和结果,可以综合危险因素、救治能力、政策支持等进行整体布局;并通过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量化评估各省、市、自治区防控部署,各省平行对比,明确工作重点。同时,可以根据量化评估指标结果,实时跟踪评估各地心血管疾病防控情况,为心血管疾病防控提供一个有力的抓手。目前,CHI已在全国31个各省、市、自治区进行解读,并结合《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2017》发布结果提供相关策略与建议。现在我国有21个省市成立了由各地卫健委领导,医保、各省及地方CDC、临床专家及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专家等组成的CHI改善工作组。只有这样的综合防控才有可能遏制中国心血管疾病上升的趋势。为了扩大CHI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将聘请公众人物作为代言人,提升全社会对心血管健康的关注。

2

实施区域CHI指数的落地。“三准则”是实施区域CHI指数落地的重点。首先,指数要客观真实的反映该地区的健康指数,并且使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对指标定义理解一致。其次,明确区域数据来源渠道,驱动政府各机构与临床合作,细化省内指标责任分工。CDC负责各指标体系省内数据来源,使数据来源可追溯,并与医保信息中心等多部门进行配合。最后,动态监测指标改善,建立数据跟踪体系,动态跟踪与反馈改善行动后的指标数据表现,通过动态监测指标的改善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与救治能力。

3

2019年CHI优化与发布。CHI结果每两年发布一次,希望明年通过优化指标,调整各项指标权重,完善CHI数据库的建设,于2019年5月发布第二次中国心血管指数排名。明确第一次建设之后取得的成就,以及遏制心血管事件上升趋势所需要进行的改进。


总 结

葛均波院士指出,在未来,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梳理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是理念上的重大转变,由治病转变为治未病,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住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趋势;希望通过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的宣讲与解读,助力健康中国。

————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