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曹修兵


不邀自来为大家介绍我的家乡我义不容辞!

武威地处甘肃中部,是甘肃所辖的一个地级市,武威也称“凉州”,“雍凉”,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之地,武威一词缘由汉武帝为彰显霍去病震慑匈奴的军功而来——“武功军威,震慑匈奴”,武威在历史上很是繁荣,在北魏时期的姑臧曾是北魏的两大政治经济中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武威曾是西夏都城,曾是中国第三大城市,武威在古代也是堪比今天的北上广啊,后来经济中心向东南发展,经济一落千丈,当然这是后话。

武威历史源远流长,有一系列比较高大上的称号和荣誉,像“五凉故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葡萄酒城”,值得一提的是武威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也是西藏归属中国版图的唯一历史见证地,还是世界上白牦牛的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是不是感觉很高大上的一座城市啊。

武威地理气候

武威地处甘肃中部是一个内陆城市,在著名的河西走廊东段,是丝绸之路自东往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门户,南邻兰州,东接银川和呼和浩特自治区。武威属于典型的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发量去高达1400-3000毫米,典型的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的城市,据说要不是武威缺水,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甘肃的省会城市,武威境内有众所周知的腾格里沙漠,昼夜温差极大,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能种植出最适合酿酒的葡萄,所以武威便有“葡萄酒城”的美誉,大名鼎鼎的莫高葡萄酒业就位于武威境内。

武威经济

武威人口大约为180多万到两百万之间,2017年GDP总量突破339.6亿,武威曾经在历史上辉煌至极,由于武威市一个农业城市,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常年缺水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年经济增速低于1%,被相邻的兄弟市远远的落在后面,当然武威近几年也在积极发展经济,通过武威人民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城区的高楼拔地而起,博物馆,图书馆等大型商圈也是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放,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场的入住,兰新三四线动工,武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拭目以待。

武威的美食

作为一个吃货就不得不介绍武威的美食,武威因为干旱少雨,不能种植水稻一类的作物,小麦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大多已面试为主,但丝毫不影响武威人对美食的追求,武威比较有名的吃食就数三套车,手抓羊肉(跟新疆的完全不一样),卤肉,牦牛肉,面皮子等名小吃,普通人家的转百刀,行面,拨鱼,砂锅,红烧驴肉等更是一绝,武威还有一条很有名的凉州夜市里面汇集了各种特色美食,保证让你的味蕾极大满足。

细数武威景点

1.雷台汉墓

因出土马踏飞燕而名声大噪,属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同时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收到全国多名文物专家的关注。

2.白塔寺

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见证地,成为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唯一历史见证实物,是著名的“凉州会谈”的举办地,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非常值得一去。

3.武威文庙

修建于明朝的文庙具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4.天梯山石窟

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起源,被称为“石窟鼻祖”。

5.摩天轮主体永乐园

武威还具有全亚洲最高的摩天轮,2014年修建完成后,武威也有了一所很受关注的娱乐设施,被称为“天马之眼”,每当夜晚,美轮美奂的摩天轮总是让人留恋。

总之武威市一个生活节奏不快,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西北小哥来自西北


甘肃武威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河西走廊上的一颗明珠,历史上曾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因为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并且武威曾经有一段时期还是政治中心,所以曾经一度很繁荣。


武威一词寓意为“武功军威,震慑匈奴”,是汉武帝取得名字,非常的霸气,也凸显了武威那时的军事地位。


正是因为古代地处咽喉,经济发达,政治军事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武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辉煌。


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成为了如今的中国旅游标志,武威天梯山石窟是石窟的鼻祖,建设时间早于敦煌莫高窟,并且历史规模,文化底蕴都高于莫高窟,只是后来莫高窟发展的更好,天梯山石窟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如今开发程度,宣传力度,各方面都逊色莫高窟,名气自然不大。


当今的武威,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也和众多的历史因素分不开,例如海运开通,丝绸之路没落,我国整个经济中心南移,甘肃大的经济环境不好,等等,让武威经济也不发达,各方面影响力都下降。


了解武威得从武威人开始,武威人总得来说,能吃苦,勤勤恳恳,他们分散在甘肃各地,有很多去新疆谋生计,甚至遍布全国各地,武威当地人对于外来人到也不排斥,还是比较热情,友好,很少有坑蒙拐骗,因为武威人,你会爱上武威这座城。

大西北的城市,没有特别多的绿色,武威就是这样,气候环境一般,温差略大,干燥,你去武威旅游,更多的是感受武威的文化气息,如果你是来自大城市,你可能会觉得武威城建都不怎么样,但是评价一个城市,不只是看经济,城市建设那些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内涵,文化底蕴等等众多因素,武威是个让人用心去体会氛围的城市。


云影徘徊旅行


天马东去,武威向西

甘肃是一个特殊的省份,由于东西跨度太长,省内地貌、气候、人文等方面差异太大,人们习惯于把本省分为河西、河东。从乌鞘岭到星星峡,绵长的河西走廊,像一把天成的钥匙,镶嵌在祖国的心脏。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这几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名字,让河西人至今倍感自豪。由于处在一个相同的地域,出门在外的河西人自然格外亲近一些,视彼此为老乡,平时见了面也愿意多交流几句。但若是说起自己的家乡,就会说一些金啊、银啊、玉啊之类的话,互相较个劲,一个不服一个。其实再怎么说,这种建立在农业时代的评价体系及其结果,早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不仅河西人不服,就是说给外人来听,也会哑然失笑!就你们这金、银、玉?真是说不出口了。

虽然如此,但也并不影响本地人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会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这座过路的城市,比如,两个城市哪个大一点,高一点,干净一点?就这样,在来来往往中,眼看着皇台大厦立起来了,又看着它成了烂尾,眼看着城市从一环到了二环,又看着过境路变成了高速路。自从高速修通之后,就很少再从城中过了,只是在高速公路上远远看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眼看着曾经独立凉州的皇台大厦掩没在了楼群之中。有时候,乘坐晚上的火车过来,看着这霓虹闪烁的城市,觉得她的变化好大。

从汉武帝始建河西四郡开始,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河西走廊经历过短暂的国际化,骆铃声声,商旅不绝,武威始终是河西的翘楚和首善之地。经历了千年以来的落寞,这几年,河西各地竞相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武威在“无中生有”、“不拘一格”中实现着华丽的蜕变,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追寻着新的历史定位。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有缘再次来到武威,突然就有了一种想要认识这座城市的情愫,那就写几句浅浅的随感吧!1、匆匆过客

武威,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的东部重镇。

因为处在去省城路上的缘故,这二十多年里,我曾无数次从武威城中穿过,也曾多次在武威打尖歇脚,吃过平民风味的“三套车”、酿皮子、高庄馍,喝过山药米拌汤。多是匆匆而过,很少去仔细打量这座城市,也无意去想一想这个城市的历史与今天,传统文化与城市气象之间的某种关系。正如我们与一些认识多年的人一样,并不想去了解他的过去、爱好、家庭、未来,仅仅是见面点点头,最多问个好,仅此而已。

2、热闹的城市

下午乘坐城际火车,两个小时就到了。这样快捷的交通,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在不久的将来,规划中的城际高铁开通后,两城之间可能会形成一小时抵达。

宾馆在北关十字,临祁连大道。一晚上车流滚滚,轰隆声不断,加之换了地方,睡得很不踏实。后半夜好不容易睡了一会,又被楼下早起的人声叫醒了。

武威历来是河西人口最多的城市,汉朝时就“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到了唐朝“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拓稠”(元稹)“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武威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完全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

今天的武威,城市向北向西发展,新区高楼林立,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行政中心各具特色,气魄宏大。短短两天时间,武威城乡一体化的公交体系、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和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出租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办单位的同志在介绍本地时,动作幅度很大,声音很响,唯恐我们不能理解武威城有多大,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之情。

当然,我无意于唱赞歌。

这样一个城市,像大多数古城一样,旧时的风貌已残存无几,现代的元素又过于平庸。就像作家阿来在《凉州城里十万家》中所写的那样:

“立在窗前,触目所见,这座古城正是中国现实中最典型的那一种——像一座没有前传的新城,兴之所致就仓促建成。我甚至没有失望。没有城墙,雉堞,没有佛刹……不见岑参诗中“片云过城头,黄鹂上戍楼”的情与景,没有《凉州词》中所有的景象。灰蒙蒙的水泥楼房,没有新的容光,也没有旧的味道,楼顶上密布着太阳能热水器,在视线里无尽蔓延,直到光秃秃的一脉灰色矮山跟前。”

今天,当我们穿行在街市中时,确实会被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所震撼,过去逼仄的马路宽了,却总也跟不上车辆增多的需求。崭新的高楼一幢幢拔起,拆迁留下的烂滩子仍随处可见。那些在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地方都被挤压得喘不上气来,文明的碎片被蚕食得粗砺不堪。满眼所见都是一些类同的建筑,置身其间我们辩不清这里是哪里?城市的特质越来越稀少,已担不起历史文化名城的沉重名号,不足以代表一座城市的过去和未来之路。

3、寂寞的雷台

在中国,关中平原以西,武威应该是一个历史积淀、人文传统之最的城市,其历史的广度和深度无出其右者。

在武威北关,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古墓葬,那就是出土铜奔马的雷台。那天中午休息时间,我信步走到雷台,景区里人很少,大致转了一圈。与其显赫的名声相比,景区建得很拘谨,下沉式的设计,使得本应非常壮观的车马阵显得没有了气势,由于前后距离过小,照相都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墓葬之上的雷台观也是冷清而有些破旧,只有几个道人坐在殿前打盹。新植的丁香花开了,但那几颗参天古树已没有了生机。

马踏飞燕,因其“天马行空,逸兴遄飞,无所羁缚”的卓越丰姿,1984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其后,中国所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都会有一个铜奔马的雕塑。然而,人们只知有奔马,而不知有武威。作为这一标志的出土地,作为一个曾经绝代风流的城市,正如奔马一样,这个城市也长期被历史的风烟所湮没。

自出土以来,铜奔马就离开武威,东迁兰州。正应了那句“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天马东去,雷台犹在。但没有天马的雷台还是那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雷台吗?那匹站在异地博物馆中的天马,又会是怎样的落寞?

古老的城墙被拆除了,曾经远离城市的汉墓也已被城市所包围,但周围仍有大片的低矮平房与景区相抗衡,显得很刺眼,像城市的一块块掩不住的伤疤。我想起了大明宫,同样是一处历史遗址,大明宫宏大的气势,广大的占地实在让我想不出当地是怎样征下了这样一片寸土寸金之地。而我们这样一些中小城市,为什么到处是钉子户?

4、大师的舌头

武威城里有一座鸠摩罗什寺,这是一处非常独特的寺院。

也许是武威的文化名胜多的缘故,或者是当地管理部门的认识水平高,这里的景点大多免费开放,显得很大气、很亲民。不像有些地方,但凡有个景就要拦起来收费,显得铜臭味十足。寺里还在搞建设,在我之后,有一个香港的旅游团进来,导游教他们绕塔祈福,然后开始照相,不到半小时就退出了寺庙。我不知道,其中有几人仔细读了一下大师的生平事迹。

鸠摩罗什大师是印度人,生于龟兹,是与玄奘齐名的著名翻译家。前秦符坚为求得大师而不惜兴兵抢夺,后凉吕光将大师延留在凉州16年。后秦姚兴亲迎大师至长安,在长安组织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共译出经论35部,294卷。资料说他“所译经典重点在般若系的大乘经典和龙树、提婆一系的中观派论书,内容信实,文字流畅,有些经典后虽有新译,仍难以取代,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今天所见的《金刚经》就是大师的代表作。大师生前曾发下誓言“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大师圆寂后,果真留下舌舍利,存放于罗什寺塔。

塔为八角十二层砖塔,塔身修长挺拔。我绕塔而行,一只狗安静地看着我,面目异常安祥,看来这狗也是受了香火熏染。几位大娘坐在观音像前做着针线活,真像一幅平和的市井图。

佛教高僧死而后化,多会留下一些舍利,如佛祖释迦牟尼,八万四千舍利子。而舌舍利却是天下头一份。这是大师留给武威的无上财富,但这种价值似乎并没有发扬出来。

我们拿罗什寺与法门寺来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差距很大。凡是到过法门寺的人,无不为其宏大的规模和庄严的宝藏所惊叹。诚然,法门寺佛指舍利其价值无与伦比、天下无双,法门寺扩建也有大而失当的瑕疵。但法门寺的成功运作仍会给我们以启迪。在这里历史与文化、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当地独一无二的品牌,吸引着天下众多的佛教徒和观光客趋之若骛,极大地提升了宝鸡、扶风地区的知名度。

罗什寺呢?这里的舌舍利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事业增添光彩。无论是罗什寺景区的营建,还是大师的译经,都应得到更好的展示。如果,把“天下第一舌”与演讲、辩论、脱口秀、辩经、讲禅等现代元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加以营销宣传,或许会有一个更加与众不同的武威吧!

5、远去的文人

武威是一个文化荟萃的地方,也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地方。

在我有限的认知中,武威文化繁盛,至少在河西地区是首屈一指的。提起凉州辞,谁人不知?提起边塞诗,何人不晓?西凉乐舞又是何等的神秘曼妙?当然,我并无意于说历史,因为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但我更欣赏武威现代文化的开拓者和坚守者们。

到武威前,我在新浪读书频道拜读了武威籍作家许开祯的《无水之城》,写的就是古城武威的市井生活、国企改革、人情世故,读起来确实有一种《废都》的感觉。只可惜只有几章可以免费阅读,所以想乘来武威,在作者的家乡买一本,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打听好了新华书店的位置,下午饭后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店很大,可能是晚饭时间,顾客很少。我本以为书店会在最好的位置为武威籍作家设一处展台,结果在诺大的书店中逡巡了几回居然没有找到,于是向书店工作人员打问,几位女士很热心,大家分头去找,居然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有人主动打电话向库管人员询问,经查询,武威新华书店仅存一本《无水之城》,在西关店。结果是我没有时间去买书。

这是一件小事情,但也让我体会到了作家们的不易。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呕心沥血地完成,其创作的艰难和思想价值是任何艺术品类都难以企及的。但在当下这个不读书、流行快餐文化的时代,优秀的作品并没有收获它该有的社会影响,除了少数已收获了名声的大家之外,大多作家的生存状况并不能与其作家的身份相匹配。在他的家乡,尚且冷落至此,何况在全国呢?

河西走廊的没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对于文化的态度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习惯于躺在历史的功劳薄上回味过去的辉煌,却对当下的文化现象、文化形态、文化人视若无物。我们酷爱花大价钱、花大精力收拾一些过去残存的文化,美其名曰文化传承。但这些东西究竟有多少生命力,能否被现代人接受,却少有人关注。就如武威,这里有一支在甘肃文坛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凉州兵团”,从老一辈的赵燕翼,到雪漠、许开祯、陈玉福等等,他们在全国都享有盛名,但在武威当地知道的人却并不多。他们把最好的作品留给了武威,却因种种原因离开了故土,如雪漠,如今已远居广东,笔下少了大漠风烟,多了佛家出世的思想。为什么会这样?

与其无中生有地编故事,何不把这些文人真正尊重起来,把他们的能量发挥出来呢?

6、睡在我下铺的兄弟

老戴是我二十多年前在四川求学时的同学。当年,来自武威的他二十岁时就显得少年老成,同学们一块出去玩,我们几个往往被一些四川人认作“大叔”。他风趣幽默,乐于助人,是我们宿舍的大哥。没少给兄弟们传授泡妞的经验之谈,虽然不知这经验是他干出来的还是想出来的。也是河西老乡的缘故,他挺照顾睡在上铺的兄弟我。

这些年,我与同学们联系的少,只有老戴还能偶尔打个电话。去年是他把我的电话告诉了一位热心的女同学,把我拽进了同学微信群。

进了群,也是不说话,看别人聊。老戴就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位。从他所聊的话题中,从他发到朋友圈的文章中,我能够看到他依然年轻开朗的性情。他还会时不时地发几张玉照上来,四十好几了,居然还不显老,就像武威城一样,过去老旧衰败,而今日却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他会时不时地问大家“啥时候到母校去聚一聚?”可鲜有人正面回应。我以为,时间总会冲淡浓烈的感情,大多数人都不愿去触碰过去,因为毕竟岁月已经把我们打磨得面目全非,过去的美好何不就让他留在记忆里?而老戴则活得更洒脱,热心于搞一些联谊活动,试图把多年前的感情延续下去。但是,这可能吗?

正如我们对待城市的历史和今天,再辉煌的古城,庞贝、楼兰、开封……还有我们生活的这些古城、名城,都已回不到过去,沉寂的生活还要继续。

7、向西开放的武威

2014年12月12日,一列满载货物的国际列车从武威驶出,起点是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终点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约2646公里。

一个深处祖国西北内陆的小城市,开出了国际班列,这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让人侧目引人钦佩的事情。甘肃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落户武威,更是代表了武威的胸怀和气度。

贯彻“一带一路”战略,武威走在了前列,为甘肃向西开放打开了新的进出口通道,成为连接亚欧的现代物流国际陆港,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

这趟以“天马”命名的国际列车,从武威起程,风驰电掣而来,必将带动沿线城市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蓝图。

千年沉睡的河西走廊,将迎来城市化的重大机遇,迎来向西发展的美好前景。武威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焦点之中。

祝福武威!(滕开岩)


开岩在线


去年八月份,有几天假期,一个人呆着无聊,想用旅行的方式来打发这几天时间,武威之行就这样应运而生。

武威我并不陌生,此前坐车路过几次,车都是在黑夜里穿行,武威给我的镜头也是黑色的。一路西行,呈现在眼前的景物都是土黄色的山,这也是最能代表甘肃的景象。车行四五个小时后,一片望不到边的开阔地出现在眼前,平畴沃野,绿油油的田野让人顿生错觉,疑窦丛生,这是哪?问了邻座,得到肯定回答,这是武威。这就是武威,和我在书本上看到的一样。

武威,是内地进入千里河西走廊的第一城。

武威自西汉武帝时正式纳入帝国版图后,开始了它的戎马生涯。

武威古称“凉州”, 在网络上看到不少文章都说,有一段时间,凉州曾是中国第三大城市,可想而知它在历史上的辉煌。事实也是如此,凉州词在唐诗里可以称得上是座丰碑,凉州乐舞曾引领一时风潮。关于古时凉州的繁华,唐诗中有不少描写“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人烟扑地桑柘稠”。武威也是历史上第一座葡萄酒城,有诗为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我来武威的第一站选择了文庙。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朝,是西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的文庙。我去时,游客不多,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少了份喧嚣,多了份清静。我转的很认真,每一棵古树,每一个建筑,每一块牌匾,我都矗立良久,梳理属于它们的历史。武威古时文风昌盛,历史上出过的进士人数在甘肃占有一定比例,而文庙,就是最好的见证。

离开文庙后,我去了雷台。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武威雷台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而闻名于世。雷台我所用时间不多,对古墓心生忌讳,不会去转。雷台转出后,我去了我到武威的最后一站——鸠罗摩什寺。鸠罗摩什寺是为历史上著名的佛经翻译大家鸠罗摩什所建,也是他舌舍利的埋骨地,三寸不烂之舌说的就是他。

武威是个古迹旅游景点遍布的地方,除上述三处外,武威还有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白塔寺,佛教古刹海藏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等等。

“金张掖,银武威”,属于武威的历史荣光已经褪去,但时至今日,武威仍是甘肃最主要的粮仓之一。

武威这片地域,张骞走过,霍去病走过,玄奘走过,马可波罗走过,林则徐走过,左宗棠也走过。而今,我循着他们的足迹也走过。是时候离开了,目光有些不舍,也许下次我还会来。


逍遥客小刘


武威,又称“凉州”,武威市其实是甘肃的中心城市,而甘肃的省会在兰州,可能就是武威在西北地区的大西北,在别人眼里西北地区就属于荒凉的大沙漠,可想而知,西北的西北,就更荒凉了。



武威市,有三县一区,有古浪县、天祝藏族自制县、民勤县、凉州区,武威人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每年过年都会回武威老家,去看看武威的山山水水,武威这些年的变化。



俗话说:“金张掖,银武威”,在河西地区,就属张掖、武威最美好,武威也有好几个大学,有兰州交通大学分校,有甘肃农业大学分校,有武威职业学院。



我是武威人,家在武威,我感觉武威这座城市挺美的,虽然比不了兰州,但比其他甘肃的城市都美,下面可以看看照片。




看武威


说说我第一次去武威吧。我是天津人,几年前第一次去甘肃,先到的兰州,虽然是大城市但是兰州周边那种光秃秃的山大家也懂的,后来去武威,先去的景泰和天祝,一路上都是大西北那种荒凉的景色。从天祝翻越乌鞘岭还下着雪,然后过了古浪峡一下子就开阔了,跟自己想象中的西北不一样,平原、杨树、石羊河、农田,虽然远处还有光秃秃的祁连山,打死我也不相信这是大西北!后来进了武威市区,虽然跟一线城市不能比,但还是很繁华的,金张掖银武威名不虚传,大家的穿着也挺时髦,看到了马踏飞燕的雕塑,鸠摩罗什寺,还有每次去都要吃的邱家行面“三套车”,真他妈实惠,一大碗行面一盘卤肉茯茶一壶还能续,现在可能涨价了。晚上的武威要比白天的要漂亮!小城市生活安逸一些幸福指数应该高,不过我只是以一个路人的角色路过几次,如果常住的话小城市的毛病应该也不少。除武威市区外,古浪天祝民勤县城都挺小的,在大城市生活惯的年轻人去了应该不习惯,几个县城古浪就是一条街挺脏的,民勤次之,三面两大沙漠包围有专家说她可能会消失,但勤劳的民勤人一直在抗争,这几年绿化不错,民勤的蜜瓜不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你还要会买是哪个乡产的。最后说说天祝,是个藏族自治县,汉族和藏族一半一半吧,城市不大但绿化这几年不错,我最后一次去跟我第一次去真是大变样,景色不错,总体海拔高,草场湖泊什么的都有,旅游资源应该是武威最好的了,但是其他地方也许还适合老年人去过点小日子,但天祝的冬天非常冷,海拔高吗,天祝好像还是人参果的原产地。


赫连勃勃大王70889914


我来说说。从名字看,就会感觉到武威这个城市不得了,一种精神抖擞傲视群雄的感觉。事实上,这个城市也很威武。

先从历史上看。多余的话咱就不说了,只说核心部分。大汉朝时期,历史记载,武威是除长安和扬州之外,在当时的中国版图里,最繁华的城市。繁华意味什么?想必大家如今都身处现代社会中,会有最贴切的答案。我的理解是:武威在汉朝时期是全国第3大城市,是3大城市之一。在历史上,武威紧靠祁连山,受祁连山雪水滋养,水丰富,是国家大粮仓之一。民以食为天,粮仓,意味着这儿国泰民安。直到现在,武威仍是国家粮仓之一。武威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发生地。就凭此一点,也足以威震天下。武威罗什寺塔也是了不起的佛学圣地。此外,武威出土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所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更是了得。就这几点,武威的历史地位那是响当当的有名。只是进入民国后,武威开始不被人注意。

武威方言自成一体。和周围地区的语系完全不同,足以证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是一个改革开放非常深入的城市。


继续培养红色记印


武威,汉朝以前称为“姑臧”。地处河西走廊东段,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和咽喉要道。汉武帝收复西域后改称“武威”。自古以来是中国畜牧业和粮食生产的盛产区。由于物产丰富,在五代十国时的十朝古都!解放后至80年代,是中国四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1956年出土的“马踏飞燕”轰动世界,被国家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处于祁连山北坡、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有西北地区最大的文庙,还有佛教的一系列重大的寺庙和遗迹如罗什寺塔、莲花寺、海藏寺、白塔寺等,其中白塔寺是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的见证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出产的人参果全国闻名。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以粮食为原料的酒、醋誉满全国如皇台酒、云晓熏醋、莫高葡萄酒等。而且由于地处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文习俗和特色美食,可以满足任何地方旅游者的口欲!曾是汉、唐、元、眀、清时期全国排名前五的繁华都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逐步与国内沿海地区拉开了距离,比较落后了!现在已纳入国家黄河上游经济城市群规划,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武威将重现历史的光辉!


北山羊74314734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甘肃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

武威市以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煤矿和非金属矿藏为主!

武威气候的话就比较干燥了!降水比较少!旅游景点比较多


图片来自网络!


孤独的骑行者


从兰州出发行一百三十八公里就到武威市管辖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是我国白牦牛的原生之地,继续向西沿途会碰到一群群牦牛,生活在海拔三千到四千多米的马牙雪山上。过乌稍岭海拔阶梯式下降,有杨家将保边卫国古浪峡古战场,西路军过河西走廊的遗迹。武威南最重要的西藏回归中国版图的白马寺古朴庄严,二十公里就到市区了,闻名遐迩的马踏飞燕标志喜迎八方宾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