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洋:北大光華90後學子,執教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劉海洋:北大光華90後學子,執教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劉海洋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13級組織與戰略管理系的碩博連讀生,在校期間已經在組織行為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2017年12月,他在眾多海內外高校的任職offer中,選擇接受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邀請,並將於近期執教該校的管理系。

學術研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講述中國故事

2013年,劉海洋如願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深造,開啟了為期五年的碩博連讀時光。

他熱愛研究,對學術問題的思考往往來自對生活的觀察。他受到同學間交流的啟發,開始關注“90後”的相關研究。他在《南開管理評論》上發表的文章研究“90後”員工的價值觀與“80後”、“70後”的差異及相關問題。

後來,他又進一步探討了“90後”本科畢業生求職自信心、成功率、可適應性與幼年時期父母的培養模式的關係問題,論文發表在職業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上。

最後,他還深入研究了自戀對“90後”領導的行為模式的影響問題,研究成果發表在組織行為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上。

“我的導師經常教導我,無論如何,每篇文章總會有個著落,每個教職申請也都會有最終的結果,或好或壞,無出其二。但是,這個過程對年輕學者來說,往往又是最為磨練也最有啟發的過程。老師們是我們的楷模,他們的言行也常常鼓勵和指導著我們。”他建議年輕學子多與前輩們溝通,從而磨礪心性,砥礪前行。

他還提到,在光華這一優秀平臺上,他受到來自王輝老師、江亭儒老師等一大批傑出老師的悉心培養,結識了一大群致力於學術的優秀同儕,並形成了紮實的學術態度,這都為他後來面對挑戰、克服困難提供了基礎。

在由光華管理學院張志學教授主編的《博雅光華——在國際頂級期刊上講述中國故事》一書中,海洋曾提到:“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自己作為還未畢業的博士生,可以說對學術還知之甚少。但是,這兩年來在光華的學習生活正印證了堅持初心,但行好事,總是有個結果這樣的過程”。

同時,他推薦有志於學術的同學關注這一新書,書中講述了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生髮表論文的心路歷程,分享了學術道路上的快樂與痛苦,有助於大家感受博士學習的過程。

海外交換學習:佛羅里達大學

本科畢業後,他原本規劃在國內大學執教。在光華學習期間,他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交換,這段經歷使他調整了最初的想法。

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是美國第一梯隊研究大學中的佼佼者,其畢業生在美國的重要商學院均有任教,比如康奈爾大學、馬里蘭大學、普渡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等。

在佛大交換期間,他除了堅持自己的研究外,還積極參與了佛大博士生課程的學習,收穫頗多。“在佛大,讓我看到了和北美優秀博士生的差距,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學習。”北美高校濃厚的研究氛圍使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專注於學術的信念。

在這一年的交換生涯中,他受到國內與國外導師的鼓勵,以及同系應屆畢業同學們的啟發與勉勵,決心在申請國內學校教職之前,先嚐試申請海外的教職。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海外學校的招聘時間往往始於秋季學期伊始,在聖誕節前就會結束第一批的招聘。因此,往往申請海外的教職並不一定會與國內學校的招聘相沖突。

海外教職申請:悉心準備,充分亮“劍”

海洋也分享了海外教職的申請經驗。

“這次應聘非常像本科生或研究生申請博士,準備的申請材料十分類似。唯一不同的是,申請教職是不需要申請費的。”據他介紹,準備海外大學的教職申請與國內高校的教職申請一樣,都需要準備一個申請文件包(application package),包括:像申請光華夏令營一樣的個人簡歷(CV)、封面信(Cover letter)、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推薦信(Reference letter)與研究樣稿(Research sample)。

“這些申請材料需要比博士生申請更加的專注,在幾個簡短的陳述中和招聘委員會委員充分溝通,突出自己的長處與特色,表達出核心思想與求職原因,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在這次求職經歷中,他發現海內外高校變得越來越一致,標準、招聘要求與流程都十分相似。他的一個突出感受是,國內高校也越來越成為海內外博士的首選,因此競爭壓力也是十分大。因而,無論是申請海外高校的教職,還是國內高校的教職,對申請文件的悉心準備都是十分重要的。

劉海洋:北大光華90後學子,執教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在他看來,北京大學這一世界名校的教育背景在申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幫助。“對很多海外高校來說,北京大學的知名度與國際排名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國內高校學術實力的提升正成為世界各個領域尤其是學者們的共識,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國內學子可以具有更為廣闊的視野,在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中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內還是國外的艱難選擇

在經過了一系列海內外高校的面試之後,他收到了一些國內知名高校與海外高校的offer。如何選擇成了困擾他的難題。

目前國內高校的發展十分迅速,而且未來的優勢明顯。然而,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簡稱倫敦經濟學院,LSE)的offer也令他心動不已。原因之一在於,LSE是世界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盛產諾貝爾獎學者。

任教LSE對學術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有壓力才有動力,是幫助自己提升學術能力的好機會”。因此,海洋最後接受了來自LSE的offer。

他希望自己在未來的任教生涯中能儘快地融入英國文化,同時專注於學術和教學。在學術上能夠更加集中於自己的研究領域,深入探討自己關心的研究問題,為創造管理知識而努力。

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畢業生在國內高校取得教職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70%的光華博士畢業生在國內外優秀大學就職,國內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中山大學等院校。自2007年戰略管理系博士生曾玉萍在美國獲得教職後,陸續有博士生畢業後在美國、荷蘭、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院校任教,包括墨爾本大學、蒂爾堡大學、首爾大學、法國科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澳洲國立大學、日本國立一橋大學等。

相關介紹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創立於1895年,為倫敦大學聯盟成員,是英國久負盛名的世界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它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並稱“G5超級精英大學”,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成員。

相關報道

劉海洋:北大光華90後學子,執教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