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行纳粹礼?在德国不可以“无知者无畏”

镜鉴的话

近日,两名中国游客因为在德国国会大厦前行纳粹问候礼被德国警察逮捕。在这件事上,中国网友并不同情这两位国人,而德国在对待纳粹历史问题上的严肃劲儿更是值得深思。

人民日报驻德国记者 冯雪珺

这两日,一则来自德国的新闻刷爆了社交媒体圈。8月5日,两名中国游客因为在德国国会大厦前行纳粹问候礼拍照留念,被国会大厦外负责安保的警察逮捕。在德国柏林警察局官网上,也赫然写着相关公告。分别为36岁与49岁的两名中国男子在每人缴纳500欧元的保释金后被释放,但仍将面临“使用非法组织符号”的刑事指控。无独有偶,事发前两日,柏林两名分别为23岁与57岁的德国人,也因深夜醉酒后对执勤警察行纳粹问候礼,被判处相同处罚。

敢行纳粹礼?在德国不可以“无知者无畏”

图为柏林警察局官网上关于处罚两名中国游客的公告截图。

根据德国刑法典86a条的规定,传播或在公开场合使用违宪组织标志,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款。包括“旗帜、图形、制服、口号、问候礼”,都属于法典所列举的违宪组织标志的表现形式。在同样背负纳粹黑历史的奥地利,也有同样严格的法律禁令。德国法学专家塞巴斯蒂安·克林恩贝尔格指出,将对纳粹问候礼的禁令纳入刑法,就意味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规范,而是重则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除非是非美化作用地用于影视作品或艺术作品中。

柏林警察局新闻发言人帕特里西亚·博蕾梅尔表示,两名涉事中国游客已经和旅游团一起离开、继续旅游行程,但未来二人会面临怎样的审判,还将交由法院进行审理。作为德国联邦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德国国会大厦在二战时期也为纳粹所使用,背负上了沉重的黑暗历史,因而也会受到特别的关注。“我们对来自不同国家游客的建议是,应该对目的地国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禁忌有所了解”。

敢行纳粹礼?在德国不可以“无知者无畏”

德国国会大厦是德国联邦政府和议会所在地,是德国联邦政府的重要代表性建筑。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在事发当日,德国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就有德国民间组织树立的醒目标牌,用英文详细写着强调当代继续严守“去纳粹化”主张的重要性。即便因为“英文不好”忽略了标牌,即便对德国近代历史没有系统的了解,作为中国人,恐怕也不能说不了解德、意、日作为法西斯轴心国的历史背景以及法西斯主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犯下的战争罪行。“无知者无畏”不是借口,历史的大是大非前,不可以无知,更不能无畏。

敢行纳粹礼?在德国不可以“无知者无畏”

纳粹德国时期,人们向希特勒疯狂地致以纳粹问候礼。图片来自网络

纳粹历史是德国人心口永远的一道伤疤。不仅一些明显的标志表现被列为违宪范畴,一些纳粹时期被赋予特殊意义的词汇也成为禁忌。例如意为领导人的“Führer”一词,由于在纳粹时期是被用于对希特勒的“领袖”称谓,尽管法律没有对其明文禁止使用,但德国人早在日常生活中避讳不已。笔者初学德语时,曾无意中使用此词,立刻被德国人善意提醒,建议使用同义词代替。与四处可见国旗的邻国法国不同,在德国,甚至连公然表达爱国、非国家机构悬挂国旗等都是一种让人容易联想到极端民族主义的禁忌。2014年德国国家足球队赢得世界杯冠军,德国人罕见地亮出了德国国旗,但也在短暂的几天后纷纷撤下。

德国人对二战历史的反思之深世人皆知,但若了解他们为敢于正视、反思作出的艰难努力,就不会用轻浮的举动去调侃他们的历史,更不会觉得德国人“小题大做”。上世纪50年代,德国政府和社会对二战历史保持缄默,希望赶紧翻过这段历史。在德国联邦检察长弗里茨•鲍尔突破层层阻力的努力下,德国于1963年开启了法兰克福审判,也开始了德国启动自己的司法程序惩处纳粹战犯、直击历史罪责的一页。那些在父辈沉默中成长起来、对历史知之甚少的年轻人,也是从那时开始直接了解到历史真相,进而发出对父辈愈加强烈的质问,让后者打破沉默——他们究竟在战争中处于何种立场,才得以幸免?是被蒙蔽、为自保,还是助纣为虐?

敢行纳粹礼?在德国不可以“无知者无畏”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对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的暴行表示忏悔。图片来自网络

这代人的反纳粹主张,如反对纳粹的一切标志、表达和集会,经过不懈的呼吁,最终在1968年通过立法表决,成为刑法86a的法条。随后,1970年12月7日,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德国总理勃兰特令人无法忘记的“华沙之跪”,也拉开了东西方世界战后缓和的序幕。随之而来的,还有追求政治正确在整个德国社会的深入人心。在难民危机下的今天,有人抱怨,德国对难民过于宽容的收纳政策也是源自过度追求政治正确,“是时候放下历史负罪感的枷锁了”。关于这一点,也许法兰克福审判唯一在世的检察官、89岁的格哈德•维泽的话可以作为一种回答:“有一些德国人表示要忘记历史,‘可以给历史反思画上休止符了’。但德国不可能忘记历史,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德国也不能忘记这段历史。铭记历史就是为了不重蹈覆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