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預防鍛造生產車間安全隱患

鍛造行業是國家的基礎產業,也是國家的重工業。鍛造車間裡的設備主要有鍛錘、壓力機(包括螺旋壓力機、液壓機、水壓機、楔橫軋、輥壓機、碾環機)、加熱爐(包括熱處理爐)、下料設備、清校設備等等。生產工人經常處在振動、噪聲、高溫灼熱、煙塵,以及料頭、毛邊雜亂堆放等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因此,鍛造車間工人的安全是我們企業特別關注重點。否則,在生產過程中將容易發生各種安全事故,尤其是人身傷害事故,給工人、工廠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該文結合多年鍛造生產車間工傷發生的典型案例,探討如何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給鍛造企業管理者拋磚引玉,引起管理者共鳴,嚴格要求工人按照規章制度操作,降低小工傷發生概率,徹底杜絕人身死亡事故的發生。

鍛造生產車間典型工傷案例

鍛件卡模,黏附墊鐵飛出擊傷人

鍛造過程中,熱鍛件卡在上模裡。錘鍛工從上模取下鍛件的過程中,直接在下模上放置墊鐵,然後用上模撞擊以震落熱鍛件,結果打擊力過大使墊鐵側向飛出擊傷其他工序操作工。黏附墊鐵飛出擊傷人的事故,如圖2所示。錘鍛工採用較簡單的墊鐵方法想取下卡在上模裡的鍛件,但這種方法恰恰非常危險。

根據電液錘的打擊特點,墊鐵很容易被擊碎飛出擊傷他人。解決這類事故的最根本辦法是通過優化設計、製作不易使鍛件卡在上模的模具。如果鍛件被上模卡住了,應該關閉電液錘的控制開關,用安全支柱支撐錘頭,再用撬槓等工具撬下鍛件。車間管理者一定要向操作人員灌輸安全操作常識,嚴禁工人使用墊鐵,看到類似不安全操作行為要及時糾正。

鍛造時鍛模鎖釦破裂,砸傷自己

在鍛造過程中,由於砧座平面度惡化,錘頭和砧座不平行,鍛模鎖釦未通過詳細計算、合理設計等客觀原因,再加上終鍛成形錘衝擊力過重,鍛模四周鎖釦局部破裂飛出,砸傷錘鍛工本人。鍛模鎖釦破裂,砸傷鍛工的安全事故。

鍛造車間管理者要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定期、定人檢查砧座平面度和平行度,嚴格執行“不合格不生產”的安全規章制度,技術部門的工程師要嚴格按照設計手冊要求,詳細計算鎖釦厚度,計算失誤時要積極修改模具設計圖紙,做到萬無一失,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

在線修理模具時,誤觸動腳踏開關手被夾斷

在鍛造生產過程中,模具行腔磨損、拉毛,造成熱鍛件卡模和鍛件尺寸超差,需要修理模具,有些企業為了不影響單班生產效率,常常安排模具鉗修工在線修理模具,鍛錘(壓力機)控制面板電控按鈕往往忘記轉化成“OFF”狀態,有時為了偷懶沒有用支柱支撐錘頭(滑塊),模具鉗修工或旁邊其他鍛造工誤觸動鍛錘(壓力機)腳踏開關,使鍛錘(壓力機)等設備誤動作,造成模具鉗修工傷亡。在線修模時,誤觸動腳踏開關的安全事故。

該安全事故主要由模具鉗修工違章操作造成,作為一名鉗修工維修模具時,首先要按照車間懸掛的《鍛錘(壓力機)安全操作規程》和《在線修理模具及模具更換安全操作規程》開展維修工作。車間管理者要每天組織一線操作工開展班組安全會議,指導一線操作工正確按照規程操作;另外,設備腳踏開關上要安裝安全罩,排除腳部觸動腳踏板而導致事故發生;最後,要製作強度剛性好的支柱支撐裝置,並經常培訓全體操作人員正確放置支柱支撐裝置。

修理噴丸清理機時,腳卻被捲入V形皮帶

因距地面約2.5m高的噴丸清理機殼上方的驅動葉輪V形皮帶產生了磨損,維修工為了更換V形皮帶,雖關閉了設備電源,拿著更換的V形皮帶和拆卸工具,通過設備扶梯登上了噴丸清理機。由於電源剛剛關閉,電機的慣性,驅動葉輪的V形皮帶仍在轉動。維修工的腳剛踩在葉輪裝置上,左腳安全鞋的腳尖觸碰到V形皮帶的內側,腳立即被捲了進去,夾在皮帶輪中受傷。維修工腳被捲入V形皮帶的安全事故。

引起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維修工忽略了噴丸清理機被關電源後,葉輪仍會在慣性作用下運轉的特性,沒有檢查設備是否完全停止運轉,就進行維修操作造成。從設備構造方面分析,應在扶梯入口增設傳感器,當維修人員爬上扶梯,傳感器發出信號並自動關閉電機,電機尾部增裝電磁式制動器,一旦電機關閉,電磁包閘立即自動制動,減少維修人員在修理過程中遇到的機械或電氣傷害。另外,葉輪及皮帶外側應安裝封閉式防護罩。

手套捲入帶鋸切斷手指

操作工往往在帶鋸下料結束後,未關停設備的情況下開始清掃帶鋸床上的鐵屑。清掃過程中,手上的手套被捲入鋸條,手指被鋸條切斷。手套捲入帶鋸切斷手指的事故。

事故原因是工人在沒有關停設備的情況下進行設備清掃造成的。清掃的最基本原則是必須要在安全狀態下進行,手及身體伸入設備時,一定要關閉設備開關、停止設備運轉。操作工應該每天以新員工的心態,從事自己的清掃工作,牢記安全第一;車間管理者要教育員工樹立安全意識,絕對不能以身試安全。如果沒有確認設備已經安全關停,不能把手腳靠近設備,這條安全制度每位員工都必須牢記在心中,在生產過程中更要嚴格遵守。

檢查或修理設備時,維修工從高處摔下

鍛造設備故障率高於普通設備,維修工經常需要登到鍛造設備頂部檢查或修理設備,腳底踩空、踩滑都易使維修工從高處摔下來受重傷。維修工從鍛造設備頂部摔下的安全事故。

維修人員高空作業時應該使用安全帶,把安全索扣等用具牢牢掛在設備護攔上,再進行維修操作。並在操作現場附近,儘量不要運行吊車,防止吊車運行對操作者安全、精神造成一定的影響,必要時切斷吊車電源開關。另外,鍛造設備需要在長時間或者經常作業的區域,增設安全防護欄等裝置,這是較好的防範手段。

通過對以上6起鍛造車間中頻繁發生的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引起鍛造企業管理者對安全事故的足夠重視,對待頻繁發生的安全事故一定要舉一反三,對鍛造現場可能或極小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要立即整改,切不可抱有僥倖心理。對頻繁發生的小事故更不能掉以輕心,設備操作規程、在線修理模具及模具更換安全操作規程、安全吊裝規定等制度要懸掛在鍛造車間現場醒目位置,不能流於形式主義,並召集所有員工定期培訓、考核。

鍛造企業管理者要牢記“安全無小事”的準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事故的發生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員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假如鍛造企業管理者在安全事故發生之前,預先防範事故徵兆、事故苗頭,預先採取積極有效的防範措施。那麼,事故苗頭、事故徵兆、事故本身就會被減少到最低限度,安全生產也就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要避免事故的發生,重在防範;要保證安全生產,必須以預防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