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老鐵們,環保只會越來越嚴,這是鐵的事實

老鐵們知道當前對製造行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這個問題放出來,想必答案五花八門,概括起卻也逃不出以下範圍:

一、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技術人員專業知識;

二、製造行業老闆的視野,對未來的預判;

三、製造廠機械化、智能化水平,行業用工難,招工難問題;

四、獲得環境保護部門認可,達到國家鍛造行業環保執行要求標準。

其實,上面的四個問題,最要鑄造人命的是環保問題。

作為製造行業媒體,個人一直覺得要敢講真話,敢講真話,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製造業人的心情說話,那樣,雖然他們會更喜歡我們平臺,更容易擴大在製造行業的影響。但那樣做對行業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影響老鐵們的正確判斷。

就像對環保的解讀一樣。有些行業媒體一味迎製造業的的恐慌情緒,而轉發編輯國家不允許裁決,央視已痛批亂關停企業的消息。這些片面的解讀,讓有些製造企業產生了國家政策鬆動,或不再關停企業的假相。從而喪失了正確理解國家環保政策的機會。

其實,在環保方面,國家政策是持續加強的,一直在大力推動環保升級。在政府層面,從中央最高層和國務院最高層傳達出來信號非常明確,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將環境汙染行為消滅。這一點從黨中央到國務院一直沒有改變過。只要大家多看看新聞到,看看國家領導在環保方面的表態,就會明白。環保對於中小企業的治理目標就是讓耗能高,產出低,科技含量低,汙染重在企業退出市場。讓環保達標,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獲得發展和生存空間。明白了這一點,企業才能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未來的發展目標。

另外,在環保方面,批評最多的是地方政府。因為地方政府是政策的具體執行者。但是,從內心來講,地方政府執行環保政策的動力來自於高壓。許多地方政府官員,對當地企業對當地的經濟貢獻有愛惜之意。他們對當地企業也有保留的動力。對於地方政府,如果我們一味的指責,行業媒體一味將指責的大棒揮向地方政府。反而會讓他們寒心。那樣的後果是什麼?大家都懂的。之所以很多地方,各類企業存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全靠地方上眼一隻眼,閉一隻才沒有遭遇被關停的命運。地方政府對企業態度,在環保方面其實是同情的。再多的解釋不再說,大家心裡明白就行。千萬別欺軟怕硬,逼得軟柿子也發飆。

那麼,國家為什麼會要堅決治理環保呢?真正的原因是環保汙染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身在南方,即便是夏天,空氣自淨最好的季節,空氣質量時常發生輕度汙染,中度汙染。做企業的可能沒有關注這些數據。但是,告訴大家,每天查閱一下全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在冬天,通過查閱,就能判斷哪些區域將會實行限停停措施。

水汙染,空氣汙染,土壤汙染,已成為中國當前嚴峻的環境問題。不治理的話,恐怕我們這一代人就要自食其果。

所以,環保問題,絕對不再是運動,不是一陣風,必然是長久的國家政策,直到我們環境達到健康狀態。

認一個這一點,對於我們製造業企業在環保上態度,投入有非常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