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无能的隆庆帝,如何开创了中国又一个盛世王朝?

xiaodi1990


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

朱载垕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嘉靖十八年被封为裕王。16岁时,因他的母亲杜康妃不受朱厚熜喜欢,自己又不是长子,所以就住到了宫外裕王府。

在裕王府生活的13年里,虽然没有得到朱厚熜的宠爱,对朱载垕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远离了朝廷纷争,深入了百姓底层,使得朱载垕能清楚地看到嘉靖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冷静地分析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嘉靖朝的奸臣专权,吏治腐败,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体验。这些认识对于朱载垕即位后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朱载垕剧照)

《明史》对他这段时间的评价是:“端拱寡营,躬行俭约。”

嘉靖帝去世后,朱载垕继承了皇位,在朱载垕六年的帝王时间里,他依靠众多贤臣,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行新政,一扫嘉靖后期的颓势,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史称“隆庆新政”。

首先,朱载垕整顿吏治。

朱载垕刚即位就立即纠正了嘉靖朝的弊政,为嘉靖朝因敢于直谏而获罪的大臣平反,释放并重用这些人,“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其中一身正气的海瑞就被官复原职。

同时,严厉惩治了备受世宗宠爱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人,禁止斋醮等一切道教仪式,拆除跟道教仪式有关的一切题字或匾额,废止因道教而设的织造及采买。

朱载垕还着力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扩大了监督范围,将王府的官员也纳入了监督之列。大力倡导廉政,奖廉罚贪,对敢于贪腐的官员一律下狱问罪,“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

经过朱载垕的努力,在隆庆初年就一举扭转了腐败的吏治,营造了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隆庆新政”)

其次,朱载垕大胆放权。

朱载垕执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垂拱而治。他善良仁厚,特别信任和重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凡属国家大事,均交朝堂诸大臣商议,即使大臣争得面红耳赤,朱载垕仍不发一言。

朱载垕六年的执政过程中,他只召见过两次阁臣,但也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不发表任何意见,以至于大臣们都觉察不到朱载垕的存在,甚至还要精心为他设计和安排一些盛大的活动,邀请他出席,为他树威。

第三,朱载垕开放贸易。

隆庆元年,朱载垕宣布解除海禁,开放港口,允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将其合法化。设置了专门的贸易管理机构,规范私人海外贸易,收缴税赋。

这一系列的措施,史称“隆庆开关”。

(张居正剧照)

这些做法不但遏制了民间非法走私的现象,还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税收。在朱载垕实施“隆庆开关”后近80年的时间里,明朝通过海外贸易得到的白银总数达到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第四,朱载垕实行和平外交。

隆庆四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因内部权力争斗,其孙投奔明朝避祸。俺答屯兵明朝边境,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朱载垕听从张居正的建议,派出使者和俺答谈判,最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制止了一场战争。

俺答还主动提出纳贡并开通官方贸易,朱载垕答应了俺答的要求,并封俺答为顺义王。

第五,朱载垕强化边防。

朱载垕重用谭纶、戚继光等人,封谭纶为蓟辽总督,负责修建了居庸关到山海关的3000多个防御台,加固了长城的工事,极大地强化了东北防线。同时,强化军队管理,严格训练士兵。在整个隆庆年间,北方边境安定,蒙古不敢来犯。

(朱载垕纵情声色)

但朱载垕在位期间懒于朝政,纵情声色犬马,不但服用大量春药,还将后宫里各种物件都绘上美女。

由于长期浸淫在成堆的女人里,朱载垕终于不堪折磨,一病不起,36岁就去世了。

纵观朱载垕执政的六年,不能说他窝囊无能。他之所以能有“隆庆新政”,关键一点是他懂得识人用人,并大胆放权,将大臣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张生全精彩历史


明朝中期以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官僚行政制度,即使皇帝长期不上朝,这套体制也能照样运转。尤其是嘉靖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基本不见大臣,以至于大臣们都习惯了这种没有皇帝的运转模式。突然有一天宣布要上朝,大臣们反倒觉得很奇怪。

隆庆帝之所以给人一种无能的感觉,正是仰仗了这种奇怪的统治方式。皇帝不用啥事都亲力亲为,自然会有贪图省心省力的心理倾向。有精力宁可放在性趣上,事情交给大臣去办就好了。

所以,隆庆帝并不是无能,他只是比较识趣而已。



因为嘉靖给他留了一群人才,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这都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有这些人的辅佐,隆庆还需要自己干事吗?大明的成化朝也是人才济济,但由于皇帝的限制,他们终究没有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

隆庆帝作为后生辈,这种前朝的教训必须要避免。所以他才会知人善任,尽可能的放权,让人才发挥他们的才干。

其实隆庆皇帝和嘉靖是一样的,都不怎么见大臣。但是他对大臣很信任,这种信任不管是自己主观的,还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隆庆皇帝的做派都是最适合那个时代的。(皇帝能力不行就少掺和事)



至于隆庆帝在位时期为什么会取得一种中兴的局面,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发展规律上研究这个问题了。

因为,古代社会的进步是停滞的。所谓的中兴无非就是两种情况:

第一,建立在废墟之上。这个很好理解,凡是改朝换代或者大规模的起义后,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无主荒地。人少地多,老百姓都忙于种地造娃儿,人人有饭吃。社会自然就稳定了,国家自然也就富裕了。

第二,改革。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古代的土地私有,长时间的和平必然会导致土地的大量兼并。穷人增多,朝廷的收入就会降低。朝廷为了自救,只能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这就会再次刺激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形成新的盛世局面。

隆庆时期的中兴盛世,就属于第二种。因为经过宪宗、孝宗、武宗以及嘉靖四朝的发展,明朝的社会已经是一潭死水了,暮气太重,朝气不足。只要朝廷的改革不跑偏,就能刺激整个社会的朝气。明朝的仇英就经常画这种市井百姓的长篇画卷,从他的画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明朝当时的经济繁荣。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

从结果来说,隆庆的改革是成功的。他在登基后做了四件事:

一,实行革弊施新。

革弊,一方面平反前一朝冤狱,因谏言而获罪的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另一方面是严惩方士,罢除斋醮,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施新,即整治吏治,奖廉惩贪。

说白了,就是改革嘉靖后期的一系列弊政。

二,抑止土地兼并。

一方面,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谓限田,另一方面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谓清田。缓解了明朝宗室对朝廷的财政负担。

三,开放海禁。

允许民间私人在海上自由贸易,打开了中西交流的大门。但还是要说清楚,隆庆时期的海上贸易主要还是官方贸易,民间贸易的体量并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南方。但是隆庆开关,确实赚了不少银子。

四,实现了明朝与北方蒙古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

历史上被称为俺答封贡,明朝用边境贸易换得与蒙古的和平相处。从隆庆之后,明朝和蒙古基本没有大的战事了。

实事求是的说,隆庆的四项改革,其实都不是什么很有难度的工程。只不过前朝皇帝们都是得过且过,把积弊都压倒了隆庆帝身上,不改不行了,属于顺势而为。真正的大改革,还是要看张居正在万历前期的改革。



总的来说,隆庆帝的一生,除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隆庆皇帝的亮点在于谦和,是明武宗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包括清朝在内)在他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的万历皇帝。大臣们被绑住手脚,得不到发挥空间。只有明静、宽仁的隆庆帝,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

隆庆一朝虽然很短,只有六年。但是这六年里面,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由此也可见,当皇帝要么就是朱元璋这种有手腕的强势皇帝,要么就是隆庆这种有自知之明的聪明皇帝。没有能力,还硬要找存在感的皇帝,是最可怕的。


Mer86


为什么窝囊无能的隆庆帝能够开创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为什么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却把国家折腾到灭亡的边缘?这是因为皇帝制度之下,皇帝其实越无能并且越承认自己无能最好,这样就可以把国家政治完全交给宰相去干,宰相的绩效不行就罢免宰相,这样皇帝既不用为弊政背锅,宰相又难以玩弄权力,这是皇权政治下最理想的政治生态。

尤其是在明朝这种体制下。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建立的是极端专制、权力极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后来被视为宰相的内阁大学士,其实不是真正的宰相,他们只是皇帝的顾问和秘书而已,其官位不过五品,可以说是官小权大,后来因为权力大,得到了部分相权,但是地位一直很低,像高拱贵为首辅,宫中一张纸就可以赶狗一样赶走。

就相权来说,内阁只得到了部分决策权,没有监督执行权,是权力极微弱的宰相。明朝的体制,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然后发下去办,是内阁辅臣和司礼监太监共掌决策权(当然如果皇帝管事,就是内阁和皇帝共掌决策权了);至于监督执行权,因为六部尚书是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宰相负责,所以内阁学士们理论上上是没有监督执行权的,虽然后期因为权大六部尚书一般会照办,但是也可以找借口不服从,甚至与皇帝和太监合作干倒阁臣。

所以明朝的内阁,相权是很微弱的,这就造成大部分时候是皇帝在理政(如果皇帝不行或者不想理政,就是太监在理政了),无论是长于深宫之中的皇帝,还是猥琐变态的太监,其治国能力肯定是远不如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文官的,所以必须皇帝不理政并且不许太监理政,文官才能发挥其治国能力,而隆庆皇帝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而他信任的高拱又是杰出的名臣,君臣珠联璧合,造就了隆庆盛世。


文史宴


隆庆帝虽然能力有限,但是确实是一个深谙帝王之道的人,并且识人用人的能力超过寻常帝王。可以说隆庆帝一辈子只做了一件有用的事情,然后自己就安安心心的过舒适日子了,全部的政事都被他托付给了三大臣,而隆庆只是听听结果,发发诏书,盖盖章。但是正是这种他人所没有的用人能力,使得隆庆确实创造了一个盛世。

首先就是隆庆帝是个仁慈的帝王,知道民间的疾苦,这自然与他早年的经历分不开。因为不受嘉靖待见,隆庆一开始是裕王,可以说隆庆的性格温和,舍得花时间去体察民情。正是早年形同流放的经历,使得隆庆发誓要给百姓安定的日子。这样的仁义之君克不多得,虽然隆庆确实是才能有限。

隆庆登基之后,知道自己治国理政能力有限,于是干脆直接交给了那些有才能的大臣,丝毫不猜忌他们,仅仅是这一点上,隆庆超过了历代明朝君主。隆庆登基之后便废除了嘉靖年间的恶政,启用了大批被严嵩打压的官员,其中就有改革派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正是这三人奠定了一个盛世。

并且在处理同蒙古的关系时,隆庆也能够妥善处理,减少了边境的战事,隆庆也算是能屈能伸的帝王。只不过隆庆毛病还是挺多的,他把一切都交给了大臣们,自己直想过安生日子。可以说隆庆有一种小老百姓的心理,他重视太子的培养,就是为了早早的把皇位交给太子。或许对于隆庆来说,帝王之位来的非常突然,以至于他根本就没考虑过自己该怎么样。


小司马迁论史


隆庆帝窝囊无能这话不知从何说起?尽管同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相比隆庆帝的个人能力的确比较平庸,但绝不是窝囊无能——据《明史》记载:隆庆帝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谓明主。

隆庆帝一继位就立即纠正了其父嘉靖皇帝时代的各种弊政:当初忽悠嘉靖皇帝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方士全被问罪处置,因直言进谏而获罪的大臣全部予以平反,逐步减免民间税赋。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为首的改革派被提拔重用,隆庆帝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下逐步推行新政。表面上看嘉靖皇帝只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在诏书上盖盖章。可实际上隆庆帝深谙权谋制衡之术——在他看来:身为帝王未必要凡事亲力亲为,更多时候帝王的职责是用人。由徐阶、高拱、张居正及其下属的班子组成的内阁是一个极其高效的内阁,他们出色的才干弥补了隆庆帝在个人能力上的不足。

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以隆庆帝登基前的王府旧臣的身份擢升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入阁以后的张居正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之际,并且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此外内阁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白热化。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致仕。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

隆庆四年(1570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进攻大同,计划称帝。张居正闻悉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携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几人情求内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策受降。鉴于此事非同小可,张居正写信要崇古立刻把详情“密示”于他。原来俺答的第三个儿子死时遗一小孩即把汉那吉,把汉那吉长大娶妻比吉,后爱上姑母之女三娘子并再娶。然而身为外祖父的俺答也爱上了三娘子意据为己有。于是祖孙之间为一个小女子心中结怨,演出失恋青年离家投汉的一幕。

张居正接到报告再次写信给王崇古,要其妥善安排把汉那吉并派人通报俺答:“中国之法,得虏酋若子孙首者,赏万金,爵通侯。吾非不能断汝孙之首以请赏,但彼慕义而来,又汝亲孙也,不忍杀之。”然后张居正指授方略:要祟古、逢时奏疏皇上纳降。朝中很多人极力反对,认为敌情叵测.果然俺答的骑兵如黑云压城至北方边境。祟古早在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战事准备并以其孙要挟,俺答终于被迫妥协。居正顺水推舟应俺答之求,礼送把汉那吉回乡,俺答则把赵全等叛臣绑送明室。把汉那吉穿着皇上官赐的大红丝袍回鞑靼帐幕。俺答见到非常感动,表示以后不再侵犯大同,并决定请求封贡、互市,和明友好相处。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在居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由此北部边疆安定下来。

而被倭寇肆虐的东南海疆此时也已安定下来——事实上所谓的倭寇之中不乏东南沿海因海禁政策断了生计的百姓被迫聚啸海上以倭寇之名大肆劫掠,与此同时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早已断绝,加之此时日本国内的战乱导致大量战败的武士浪人和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商集团合流对抗明朝的海禁政策。

隆庆元年(1567年)2月4日明穆宗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诏告群臣说:“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私贩指走私商,公贩指合法商人)。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不久后又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督饷馆对私人海外贸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此外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虽然仍有着诸多管理和限制,开放的月港也只是一处小港口,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就被视为合法经营。政策和制度上的这种局部的和有限度的调整,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放使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并迅速发挥了积极作用。史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幸运,首先是幸运,大明三大名臣都让隆庆赶上了。高拱在隆庆当裕王时候就是潜邸之臣,高拱一辈子没孩子,真的把没有父爱的隆庆当自己的孩子,精心培养(当然培养的真不咋地)。徐阶和严嵩斗了半辈子,可谓政治经验丰富。张居正大明的未来之星。三大政治巨头齐聚隆庆一朝,真是隆庆的幸运。

隆庆学识浅薄,没有政治历练,造成他无法掌控朝局,只好放任自流。隆庆的最大特点是,不干预内阁事务,只要内阁同意,他就同意。隆庆也许不会,但他知道谁能做好这就可以。隆庆生性宽厚,这在大明的皇帝中很少有。也极少处置大臣,使得隆庆一朝,大明的官员很有些人格和体面。

三大名臣基本上也能充分协作。仅隆庆开关一项,就给国库带来数百万白银。给日后张居正的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让殷茂卿平定广西叛乱,并不因为殷茂卿是大贪污犯而不用。也充分显示了隆庆的务实。

可以说幸运的隆庆遇见了大明的人才大爆发。隆庆一朝是大明中后期最发达的时代。只能说隆庆会用人,是个幸运儿。


清水空流


说朱载垕“窝囊无能”实在有点肤浅。明穆宗朱载垕时代,出现了著名的“隆庆新政”,相对于之前的嘉靖时代,明帝国的经济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改观。

《明史》记载,明穆宗“端拱寡营,躬行俭约。,用人不疑,而且为人比较宽容,所以造就了当时明朝的承平时代。


有些荒唐的隆庆帝,却也并非昏君

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史称“隆庆帝”。明静宽仁的朱载垕,在明朝众多皇帝中,算得上是最谦和的一个,他一生追求的就是“垂衣拱手而治”,朝堂之上大臣们吵得再凶,朱载垕也表现得相当淡定。

《明史》:“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虽然最终,明穆宗死于服用媚药纵欲过度,虽然死得非常荒唐,但除此之外,朱载垕也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隆庆新政,成就非凡

因为朱载垕的恬静性格,以及对朝臣的信任,创造了当时明帝国一个非常强盛的时代。明穆宗最大的两个成就就是著名的“隆庆开关”与“俺答封贡”。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主要施行“海禁”,原本宋元时代称雄世界的远洋贸易大规模衰败,但这期间也有不少例外,比如隆庆时代。朱载垕不惜违背祖制,解除了海禁,促进了当时东南沿海诸商帮的崛起与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开关后大约70年,大约有3.5到5亿两白银流入中国,大约占据了当时全球流通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当时的明朝被称作“白银帝国”,垄断着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国际贸易。

明穆宗一生都追求“垂衣拱手”,将朝廷大事几乎都交给了朝臣,对于臣子与百姓都非常宽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皇帝,才促成了“隆庆新政”的诞生。


澹奕


隆庆窝囊吗?我倒不这么认为。朱载垕庙号穆宗,布德执义曰穆,可不是窝囊无能之辈能获得。

作为嘉靖的三子,隆庆既非长子,又非嫡子,自小不受嘉靖待见,封了个裕王,然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朱载垕对于民情有了较深的了解。即位后的朱载垕,废除了嘉靖年间的恶政,启用了大批在嘉靖和严嵩时候受到打压的大臣,最为典型的有三个人:徐阶,高拱,张居正。


如果光从个人能力来说,这个三人组可能是大明王朝历史能力最强的三人组,正是这三人组完成了隆庆新政。

徐阶能在严嵩的压制下反制严嵩父子,能力自不必多说。徐阶继任首辅后,大力革新,废除弊政,让大明朝有了起色。说起徐阶这个,最牛逼的地方还是在推荐了高拱和张居正入阁。高拱与徐阶素不合,但是徐阶没有因为这个打压高拱,让高拱得以发挥才能。高拱同样也是能力超群,干掉徐阶后,高拱并没有胡作非为,而是继续励精图治,一手促成了隆庆议和,让大明朝得以修养生息。至于张居正,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能力尚在徐高二人之上,不仅是隆庆新政的缔造者之一,更是万历新政的缔造者,差点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深陷泥潭的大明帝国。


实话实说,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人在个人私德方面并不那么优秀,但是政治能力确实厉害。朱载垕的英明之处就在于放手让着这三个人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自己并不干预。

很多人说朱载垕又傻又懒,实则不然。这个看似窝囊的帝王,其实很厉害。论政治,他确实比不上徐高张三人,但是他能够让这三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这一点不简单。

“通便合宜,大弘新化”,朱载垕做到了。


小镇月明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嘉靖皇帝是万历皇帝的祖父,祖孙二人在位时间共计93年,而嘉靖与万历两位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间的隆庆是怎样的存在,却很容易受史家忽略,这跟他在位时间短有关,明穆宗隆庆皇帝在位仅六年,性格忠厚温顺,没有像乃父以及儿子那般富有个性。

那么,低调的隆庆皇帝果真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皇帝吗?隆庆皇帝在位时间虽然短,但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皇帝,在任上完成了两项壮举。第一件是调整对北方蒙古地区的政策,改变了明王朝与蒙古地区长期敌视的状态,出现了有名的"俺答封贡",从此北方安定,边贸互市繁兴;第二件是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客观来说,隆庆是一个忠厚温顺的中平帝王,虽然没有其父亲嘉靖那样拥有超凡政治手腕,但能够用人,听得去意见,短短六年时间,革除了嘉靖时代的一些弊政,能够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能臣做出一番壮举,实为难得。但很可惜,他同时也是一位较为软弱,好色的帝王。本来身体就不好,因纵欲过度,仅在位六年就过世。如果他在位时间更长一些,万历能够在青壮年接手大明帝国,能有更多时间去成长,或许不至于养成叛逆、任性的性格,大明王朝可以走得更稳健一些。


生说


其实明朝的政治制度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受限于中国传统的权力结构,“皇帝”这个角色,很多时候,不乱动瞎折腾老百姓就能算是好皇帝了。而如果这个皇帝能用贤明的人当宰相,那更是可以称之为贤君了。从这个角度讲,隆庆帝完全可以被称之为一个贤君。

所以,“窝囊无能”这四个字用来评价隆庆帝,实在有点委屈。

隆庆帝是少有的登基之前从未当过太子的明朝皇帝,而且他爹嘉靖皇帝对他属实不算太好。隆庆在嘉靖的三个儿子里排行老三,按说皇位本来没他的份,可是老大死的早,老二刚刚立为太子就死了。就剩下隆庆(当时是裕王)和景王两个人,嘉靖帝宠爱景王的母亲而不崇拜裕王的母亲,在不是长子的情况下,应该说裕王的皇位是很危险的,可是景王偏偏年纪轻轻的也死了。所以说隆庆这个皇位,要感谢古代落后的医疗技术。

虽然仅剩下这一根独苗,但嘉靖依然不喜欢这个儿子。这位明朝历史上脾气最古怪的皇帝信奉着一种荒唐的“二龙不相见”理论,十几年不见儿子。由于并未立为太子,所以也并没有像其他朝代的太子一样拥有像“监国”一样的锻炼经验,所以隆庆的行政能力,确实非常一般。

但隆庆贵在知人善任。无论是初期的徐阶(前朝元老)还是后来的高拱,张居正,陈以勤,李春芳,都能称得上是贤臣。隆庆帝的优点在于,他不像他的父亲一样,人不上朝,却无时无刻都把控着权力,是严嵩这样溜须拍马的小人能够上位。隆庆帝让内阁放手去干,和宋朝的皇帝不同,宋朝的王安石改革能否成功全看皇帝的喜恶,但隆庆朝的改革全是由内阁包办,隆庆帝充当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这么一个皇帝,他也许好色,但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皇帝,隆庆帝在位期间,海禁被打开,北方边境开通了贸易,朝廷的收入与日俱增,明朝改变了嘉靖朝以来的颓势。隆庆用自己的无为而治为明朝换来一个盛世,怎么能说是“窝囊无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