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藏族鄉獨木村集體經濟「破題」

土城藏族乡独木村集体经济“破题”

中藥材加工基地即將發往外地的黃柏等中藥材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8日早上,走進位於土城藏族鄉土城村盧圓河壩的平菇基地,映入眼簾的是由整齊劃一的菌棒、長勢正旺的平菇以及奔走採摘的工人構成了豐收圖景。每天早上,一輛滿載著平菇的冷藏車發往綿陽龍門蔬菜批發市場。“長勢太好了!每天差不多可以摘1500餘斤,現在批發價大概在2.5元至3元每斤!”談及眼前的豐收,獨木村村主任田明華難掩笑意。

平菇基地是由貧困村獨木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的博越種植專業合作社具體實施、運營的產業項目,目前總面積已達700餘畝並將持續擴大。獨木村地處平武縣西北部,自然環境優美,產業主要包括犛牛、中藥材等。作為典型的省級貧困村,全村的村集體經濟增收一直難以找到突破點。經前期調研,獨木村決定利用山區優勢發展平菇產業,為集體經濟發展破題。基地建哪兒?考慮到獨木村自然條件,平菇基地最終選址在同鄉的土城村,“飛地”產業園在此紮根。

土城藏族乡独木村集体经济“破题”

村民在平菇基地採摘成熟的平菇

平菇基地項目概算總投資約300萬元,現已投入150萬元,計劃種植菌類10萬袋(現實際投產5萬袋)。在基地運營模式上,前期由博越種植專業合作社以融資租賃方式使用,每年向村集體上繳租金4.95萬元,預期5年內為村集體帶來24.75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集體經濟增收的同時,基地預計為獨木村提供約50個就業崗位,重點照顧貧困戶。在此務工的唐生榮告訴記者,每天在基地上班有六七十塊錢,還是很知足了。

獨木村破題集體經濟的另一妙招是“築巢引鳳”:建好中藥材加工基地,招引優質企業前來投資建廠為集體經濟增收。在獨木村的中藥材加工基地,一旁的幾名工人正忙著剝厚朴皮,另一旁的幾名工人正對加工後的黃柏皮進行打包。該基地的建設,是由郵政銀行平武縣支行、平武縣民宗局等幫扶部門共同出資建設的。基地交付村上使用後,再轉租給引進的企業,每年的租金為3萬元。企業負責人杜良章告訴記者,鄉上、村上十分照顧企業發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加工廠高峰期用工有四五十人,對老百姓帶動作用還是比較明顯。”村支書才汝木告訴記者。

去年,在對口幫扶單位市人社局、市社科聯以及平武縣相關部門的牽頭下,安洲集團捐資百萬餘元幫助該村修通了14.9公里的“產業路”。道路條件的改善,村民栽種的杜仲、黃柏、厚朴等中藥材可直接運送至中藥材加工基地,既方便了運送又增加了百姓收入。

因道路的打通以及中藥材基地的建成,今年獨木村的老百姓販賣厚朴和黃柏的價格均較往年高。一系列好的舉措,減輕了村民的販賣成本、實實在在的增加了群眾收入。

通過建立“飛地”基地和引進中藥材楚江企業,獨木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但發展前景依舊充滿未知。土城藏族鄉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平菇品質雖好但品牌打造、營銷推廣等依舊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中藥材基地初加工附加值較低,依舊可以探索發展附加值更高的加工。“今年都是在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相信在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獨木村明年脫貧沒問題!”該負責人道。(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裴玉松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