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發現早期胃癌,看看專家怎麼說?

據2017年11月份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數據,我國每天約1萬人

確診為癌症,每分鐘就有7人!而消化道腫瘤呈上升趨勢,其中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68萬例,佔全球發病病例的一半左右,許多患者診斷時期已為進展期胃癌,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期。

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篩查措施和高危人群進行內鏡精查策略,是改變我國胃癌診治嚴峻形勢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徑。

根據2017年12月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多個組織聯合頒佈了《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

我們來看看對於發現早期胃癌,逸夫醫院普外科專家是怎麼說的?

朱峰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普外科主任,江蘇省醫學會胰腺外科學組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南京醫學會普外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先後師從黎介壽院士、鄭樹森院士,從事肝癌、肝臟移植研究。2011年受衛生部派遣到意大利進修學習。曾獲人體DCD肝臟移植資質。

擅長肝癌、膽道腫瘤、胰腺癌、複雜的肝內膽管結石、肝硬化巨脾的手術和甲狀腺癌的手術。

一、哪些人群需要進行篩查?

朱峰主任建議:我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建議其作為胃癌篩查對象人群:

1.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 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

3.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5. 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二、有哪些篩查方法?

血清學檢查

1. 血清胃蛋白酶原(PG)檢測

PG可分為PGⅠ和PGⅡ 2種亞型。當胃黏膜發生萎縮時,血清PGⅠ和(或)PGR(PGⅠ與PGⅡ比值)水平降低。

有研究認為,將“PGⅠ≤70 μg/L且PGR≤3”(不同檢測產品的參考值範圍不同)作為針對無症狀健康人群的胃癌篩查界限值,具有較好的篩查效果。

2. 血清胃泌素17(G-17)檢測

有研究表明,當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發生風險。

3. 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

HP篩查主要有以下2種方法:

①血清Hp抗體檢測

②尿素呼氣試驗(UBT)

(包括13C-UBT和14C-UBT,是臨床最常應用的非侵入性試驗)

4. 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

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腫瘤標誌物在早期胃癌中的陽性率低於10%,因此對於早期胃癌的篩查價值有限,因此不建議作為胃癌篩查的方法。

內鏡檢查

1. 電子胃鏡篩查

2. 磁控膠囊胃鏡篩查(MCE)

3. 高清內鏡精查

三、新型胃癌篩查評分系統

朱峰主任介紹:在胃癌風險人群中,年齡、性別、Hp抗體、PG、G-17是與胃癌發生最相關的5個因素,分別予以不同的分值,可反映胃癌的發生風險。

該系統包含5個變量,總分0~23分,根據分值可將胃癌篩查目標人群分為3個等級:

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胃癌發生風險極高;

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發生風險;

胃癌低危人群(0~11分),胃癌發生風險一般。

四、如何有效預防胃癌?

1. 多吃天然新鮮的食物,避免過於粗糙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加工休閒零食

2. 食物清淡,低鹽少調料,忌過冷、過熱、過硬、辛辣刺激、油炸熏製醃製食物

3. 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細嚼慢嚥,食物經過充分咀嚼後再下嚥

4. 有慢性胃病的朋友多吃粥,麵條等鬆軟以消化食物

5. 放鬆心情,減輕壓力

6. 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7. 及時根除幽門螺旋菌

8. 戒菸限酒,改善生活作息習慣

9. 患有胃病者,要積極治療,不要硬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