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肇慶·文明四會」山水有靈氣,古今出俊才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文明四會

點擊左上方“文明四會”關注我們,瞭解更多四會資訊。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魅力中國城》競演中

澤華書記用了兩句話

高度概括肇慶特點

一府一硯三名人

山湖城江七星城

“一府”是指兩廣總督府;

“一硯”是肇慶出產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

“三名人”是禪宗六祖惠能、“包青天”包拯、溝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瑪竇;

“山湖城江七星城”則概括了肇慶的絕美風光,特別是被稱之為“人間天堂七星巖”和北迴歸線上的綠寶石頭鼎湖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肇慶絕美風光——山湖城江融為一體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東方三大聖人之一禪宗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是“三名人”之一,說起這位舉世聞名的禪宗大師,就不得不提他與四會的緣分了。

公元660年,惠能23歲,因賣柴時聽到客商讀誦《金剛經》而開發宿世慧根,到湖北黃梅縣東山禪寺學佛,八個月後得到五祖弘忍禪師傳授衣缽,成為中國禪宗六祖。然後遵從五祖的授記:“逢懷則止,遇會則藏”。公元661年,六祖進入四會,來到龍甫鎮營腳燈盞嶺扶盧山下,韜光隱晦,隱匿行跡潛修默煉十五載。到了四會以後,在山上狩獵的人可以護法,有護法因緣,這裡可以生存下去。所以他在四會15年,一直遺承五祖傳給他的法,弘揚佛法的成就和禪宗的法脈,因此說四會是六祖頓悟成佛之地。當年六祖惠能藏身的那座山上到處都有他的足跡。他經常跟獵隊上山,在一處石池旁邊憩息,洗澡、打坐,後人便稱這座山為“扶盧山”,山上的石池稱為“六祖池”,而在鄰近山間還有“佛堂頂”“仙人路”“爛布衣”“六祖榕”等與六祖當年行跡有關的地名和山名。村民為紀念六祖惠能,還先後修建“六祖庵”“六祖寺”以及現在的“惠能禪寺”。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四會六祖寺

介紹完六祖與四會的故事,文明君繼續帶大家認識四會古今名流俊傑。

古邑“四傑”,文武雙全

“要識胸襟涵養處,從來別有一家春。”這是宋光宗時期兵部尚書李大性詩句。四會自古以來,養育了不少碩儒俊彥。其中翹楚者,當屬李積中、李大性祖孫,明代盧宅仁,清武進士羅楚。四人合稱為古邑“四傑”。

李積中(生卒年無考),四會鎮人。歷任縣令、御史、翰林直學士。自李積中始,李家數代為官。

曾孫李大性更在《宋史》有傳,官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

到了明代,四會又出了一個盧宅仁。盧宅仁,字伯居,四會清塘鎮人。盧宅仁天生聰穎,出口成詩。“人人笑我衣裳溼,我從龍門跳出來。”當年盧宅仁被擠落河中惹人戲笑,他以急詩和眾,博得稱讚。後來,盧宅仁官至廣西按察使,人稱他為“博雅君子”。

到了清代,四會出了武進士羅楚。羅楚,四會威整鎮甜竹坑人。傳說他清光緒三年(1877年)參加武科應殿試時,把重約180斤的大關刀舞得虎虎生風。在威整鎮十里奇石河上,散佈著很多大大小小的足印石,相傳就是羅楚習武時留下的。

吳門三俊,中國最早留學生

1872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初八,這批年齡在9歲到15歲的少年,在上海登船出發,目的港是舊金山。從1872年到1875年,清朝政府先後派送120名幼童官費赴美留學,遠涉重洋,踏上美國的土地,從而開啟了近代中國派遣留學之河。四會留美幼童“三吳”——吳仰曾、吳應科、吳仲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吳仰曾

吳仰曾,原名仲泰,字述三,四會縣相魁鋪(縣城東門)人。幼年資質聰穎,智力過人。11歲時被清廷選為第一批公費生留學美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礦冶專業,尚未畢業便奉命回國。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吳仰曾在次被派遣到英國攻讀礦冶專業,四年後從倫敦皇家礦冶學院畢業,被派往墨西哥、瑞典、西班牙等國辦理礦冶業務。

學成回國後吳仰曾為中國第一代礦冶工程師,賜進士出身,賞花翎二品銜。先後在熱河、南京、浙江等地從事勘查礦藏及礦區服務工作,後在開平礦務局服務多年,任幫辦、副局長兼主任等職。

八國聯軍侵華時,沙俄軍隊欲奪開平礦區,吳仰曾率礦區自衛隊英勇保衛,擊潰沙俄入侵者,使開平礦區的主權得以保全。後來,開平礦區轉為英資公司,吳仰曾仍留任要職。

民國時期,吳仰曾出任國民政府工礦廳工程師,後又在天津、漢口等地辦實業,至民國九年(1920年)退休,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病逝於北平,終年78歲。

吳應科

吳應科,名天保,字國才,號盈之,四會縣相魁鋪(縣城東門)人。他自幼靈活聰敏,專心勤學,成績超人。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年僅14歲的他獲清廷第二批派遣公費留美讀書,攻讀航海專業,尚未畢業即提前歸國,由當局派往北洋水師差委,入福州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見習;光緒十八年(1892年)被提拔為北洋海軍標題都司,充督隊船大副。

中日甲午海戰中,吳應科英勇善戰,戰績顯赫,被清廷賞以“巴圖魯”(蒙古語“勇士”)稱號,並賜戴花翎,後又升任海軍藍翎千總、北洋電信局總辦等要職。隨後,被派往英國任頭等翻譯,保升副將,併兼總兵銜。回國後調任上海江南船塢總辦、署理等職。宣統二年(1910年),吳應科升任北洋艦隊統領。

後參加了1894年8月18日北洋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的大戰,表現出色。辛亥革命中,吳應科被湖北軍政府委任為民國首任海軍總司令,成了武昌起義的功臣。民國時期,吳應科曾出任海軍右司令(海軍中將軍銜)、海軍部參議、總統府諮議、接收威海衛參贊等職。為表彰吳應科的功績,民國時四會人在相魁鋪吳應科故居位置建了一座“將軍第”的牌坊。

吳仲賢

吳仲賢,字偉卿,又名昭安,四會縣相魁鋪(縣城東門)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吳仲賢和吳應科一起,同被選為清廷第二批公費赴美留學生。

進入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在光緒、宣統兩朝歷任駐高麗國仁川、元山等任領事,後回國任新建的陸軍軍械兼洋務局總辦,又曾作為碩醇親王隨員,專使德國。此後,又歷任駐日本神戶兼大阪總領事、橫濱總領事、墨西哥代辦使事兼全權專員等要職。

吳仲賢在外交事務上頗有成就。他在墨西哥馬德羅總統時期任中國代辦,因墨西哥各地發生騷亂,導致108名中國人遇害,財產受損,經吳仲賢外交交涉成功,獲墨西哥政府310萬墨西哥元賠償。吳仲賢亦被清廷加同知銜、賞戴花翎。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吳仲賢的留美同窗唐紹儀出任國務總理時,吳仲賢一度出任內閣要職。

民國五年(1916年),吳仲賢出任江漢關監督兼外交部特派湖北交涉員,負責管理漢口工巡事宜。隨後調僑務局任副總裁等職,民國六年(1917年),被國民黨政府嘉獎二等嘉禾勳章。民國八年(1919年),又連獲二等大綬嘉禾勳章、二等寶光嘉禾勳章等,晚年留居山東。

近代風雲,際於四會

彭澤民: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彭澤民(1877-1956),廣東省四會市清塘鎮白沙人。青年時候因生活所迫離鄉別井,遠渡南洋。1906年加入中華革命同盟會,追隨孫中山投身中國民主革命,早期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海外部長,領導海外華僑支持北伐戰爭,是著名的國民黨左派元老。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1930年參與創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任中央幹事會幹事。抗戰爆發後,向國民黨提出《抗日救國的八項主張》,在香港船創辦《抗戰華僑》,宣傳抗日。1941年皖南事變,同宋慶齡等聯名寫信給國民黨當局呼籲團結抗日。抗戰勝利後,在香港領導南方民主運動,並任“反內戰大同盟”常務委員。先後擔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1948年代表農工民主黨響應中國共產黨“五一”號召。同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法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醫研究院名譽院長。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10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1949年3月,彭澤民與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朱德在北京合影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1937年,彭澤民(右)與回國參加抗日的葉挺(左)在香港合影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1954年,彭澤民(中)與高崇民(右)、許德珩(左)在紀念“八一”建軍節大會主席臺上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1949年冬,彭澤民(前左四)與朱德(前中)等在中南海合影

陳伯忠:工農運動的革命先驅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陳伯忠(1901-1926),又名新啟,四會黃田江頭村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農民部特派員、廣寧縣農民協會副委員長、中共四會支部書記。1924年,受黨指派,參加國民黨,任廣州第七區黨部執行委員。參加廣州第一屆農講所學習。結業後被委任為中央農民部駐廣寧的特派員,回家鄉開展農民運動,走家串戶,宣傳革命,組織農會。大革命時期,他組建起四會縣第一個農會——江頭鄉農會,建立起四會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建立農民自衛軍,組織領導江頭鄉農民運動,成為四會農民運動的開拓者和中共四會黨組織的開創者。1926年10月在逕口龍撞口被暗殺,後被追認為烈士。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江頭鄉農會舊址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陳伯忠像

當代風采,古邑新光

吳子復:嶺南書畫大家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吳子復,原名鑑光,又名鑑,學名琬,字子復,以字行。號沄廬、伏叟、寧齋。所居曰:野意樓、懷冰堂、瀧緣軒。曾用筆名:青煙、大北、寒山、羊皮、復園等。廣東省四會縣南門人。公元1899年3月25日(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二月十四日)生於廣東省廣州市長壽路長仁裡一戶小商人兼手工藝人家庭。吳子復是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為數不多的書、畫、印兼擅的全才人物之一,他除了在書法及繪畫上卓然成家之外,其篆刻也獨樹一幟,被冠以“粵派”之稱。吳子復的碑派書風是在廣東深厚的碑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生活在嶺南這片土地上,在碑派書風的環境中成長起來,自幼受到碑派書風的耳濡目染,碑學的基因已經深深地滲透進他的血液中。可以說,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他都是碑學在現代廣東書壇最主要的傳承者。公元1979年8月24日( 己未七月二日) 卒於廣州,享年八十歲。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廣州中山紀念堂所存刻石上的《總理遺囑》,實為吳子復的手跡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吳子復書《隸書集衡方碑四言聯》

譚勇:徐悲鴻入室弟子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譚勇,男,1918年8月出生於廣東四會,號怯庵。1942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留校任徐悲鴻老師的助教。抗日戰爭時期,譚老的畫作專以勞苦大眾為題材,《忍看孤小對悽愴》《征衣密密縫》《撫孤圖》《彈痕》《補衣婦》《抵抗》等,都是譚勇先生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作品,他用畫記錄了那段慘痛的歷史,反映中國人民抗戰的勇氣和決心。 譚老投身藝術教育多年,可謂弟子盈門,桃李榮欣。退休後,譚老退而不休,手執教鞭未下鞍,仍受聘於金陵老年大學,帶了一屆又一屆的花鳥畫研究生,為老年美術教育奉獻自己的餘熱。他如炬之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無怨無悔,精神可嘉可佩。歷任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原南京師範學院)講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及外籍留學生導師。任江蘇省高級工藝師評審委員,受聘省文史館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徐悲鴻獎學金委員會委員。晚年擔任金陵老年大學書畫院院長,繼續從教20餘年。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抵抗(譚勇作)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遠矚(譚勇作)

蘇東霖:南粵慈善之星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蘇東霖原籍是四會市下茆鎮人,現任香港肇慶各邑同鄉會總會長、香港會寧同鄉會永遠會長、竹林明堂有限公司主席、曾先後被肇慶市人民政府授予“肇慶市榮譽市民”稱號,被廣東省民政廳授予“南粵慈善之星”等榮譽稱號。據不完全統計,蘇東霖為廣東省建設捐資已超過億元。蘇東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為家鄉四會捐資興建教育、衛生和養老等設施,建設了東霖學校、四會市蘇東霖書院等。蘇東霖致富思源,福而思進善舉,前後捐資近兩千萬元,幫助家鄉下茆鎮豎學校牌坊,起辦公大樓,建教學大樓,造教工之家,葺學生活動中心,修多功能體育館。同時,先後在四會城區出資修建蘇東霖醫院,在貞山旅遊區捐資建設一批文化旅遊設施等。蘇東霖更不囿於籍貫的地域觀念,在端州、鼎湖、廣寧、韶關等地都屢有捐助,為當地的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事業捐款100多宗,總金額達6700多萬元。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蘇東霖先生捐資重修的白霧臺寺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蘇東霖先生捐資的蘇東霖大樓

冼東妹:兩屆奧運冠軍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1975年9月15日,冼東妹出生在四會市逕口鎮新農村。童年時代,和中國農村廣大農戶一樣,冼家家境貧寒,稍稍懂事,東妹子便幫母親承擔起部分家務,左鄰右舍都誇東妹子是一個懂事聰明聽話的乖孩子。冼東妹1988年入選廣東省四會市業餘體校;1993年冼東妹入選國家集訓隊;2001年獲得第9屆全運會柔道金牌;2004年獲得雅典奧運會52公斤級金牌;2008年獲得北京奧運會52公斤級金牌。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冼東妹賽場英姿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四會文明網綜合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魅力肇庆·文明四会」山水有灵气,古今出俊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