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禦「黑天鵝」,倉位管控體系不可少

紅刊財經 張俊鳴

長生生物的假疫苗風波引發社會關注,也在A股引發震盪,除了風暴中心ST長生(002680)連續無量跌停,面臨退市新規之下強制退市的風險之外,不少原本走勢穩健的同板塊個股,也因此被波及出現大幅下挫。而今年以來,類似的“黑天鵝”事件並不少見,連續無量跌停的個股不在少數,甚至連中興通訊(000063)這類白馬股都會遇上。對於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來說,“黑天鵝”都無法保證可以完全躲過,普通散戶更只能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要想抵禦“黑天鵝”對股票賬戶的衝擊,散戶建立適合自己的倉位管控體系是當務之急。

抵禦“黑天鵝”,倉位管控體系不可少

被忽視的倉位管控

A股市場成立20多年來,倉位管控一直不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縱觀市場上相關的書籍、報刊,談及這部分內容也很少,不管是偏重技術面、基本面還是題材面的研究,大部分結論都落到如何挖掘出符合條件的個股,對於投入的資金比例多少、追加或減少股票頭寸的描述幾乎沒有涉及。給投資者的印象是,用這些方法篩選出的個股,都可以滿倉買入,全倉進出。這樣的操作方法,押中牛股固然收益頗豐,但一旦遇到個股的“黑天鵝”或者被大盤下跌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就十分被動,甚至可能出現“辛辛苦苦十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慘況。

為何倉位管控會被忽略?從散戶的角度來說,資金量不大,往往傾向於重倉出擊爭取更多可能的盈利。“如果不看好的話,為什麼要買?如果看好的話,為什麼不全部買入?”這種“非黑即白”、“非買即賣”的極端觀點在散戶中頗有市場。而另一方面,書籍、報刊的股市評論者,對倉位的管控也普遍缺乏清晰的觀點,如果過分拘泥於倉位的建議,反而很容易被貼上“模稜兩可”、“騎牆派”的標籤,吃力不討好。

倉位管控本質是應對不確定性

但事實上,股市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體系,就連“股神”巴菲特也喊出“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精確的錯誤”。全球公認的投資大師都只能追求“模糊的正確”,正說明股市本身存在許多難以精確量化的波動,尤其是短線、日內的波動。而“功夫在股外”的“黑天鵝”事件,更是投資者事先難以預防的,隨著投資年限的增長,遇到“黑天鵝”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加。因此,進行適當的倉位管控,正是應對不確定性的出路。

倉位管控最重要的一條是“不輕易滿倉”。面對股市的波動,滿倉交易很容易影響投資者的心態。在遇到股票上漲的時候,往往在風吹草動的時候小賺離場,再換另一隻股票滿倉搏殺,直至最後行情結束,進入滿倉被套的循環。而如果滿倉被套,則很容易陷入“被套不賣,賬面損失不是實際損失”的心理誤區,導致一錯再錯,一路套牢到下輪牛市都未必解套的窘境。

所有人到股市來投資都是想要賺錢,而不是當散財童子來虧錢給別人。但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之間往往存在差距,這就需要用“不輕易滿倉”來平衡。特別是在調整市道里,倉位管控帶來的“少虧錢”,實際上是為下一輪牛市的東山再起保留了火種。另一方面,“不輕易滿倉”也讓投資者在做出決策時更謹慎,為投資預留更多的可能性,某種程度上也是提高勝率的一種方式。

從宏觀到微觀:動態的倉位管控

“不輕易滿倉”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倉位管控就是確定自身資金投入股市的比重,筆者將這個比重視為投資者“可以投入股市的最大資金”,這部分資金比重的多少,和投資者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現金流狀況有關,但最重要是做到“閒錢炒股”,預期可以堅持四五年“長期抗戰”的資金,才可以考慮投入到股市中。

在做好宏觀的股市資金配置比例之後,下一步就是微觀的倉位配置。在筆者的風控體系中,系統性風險的高低,是以滬深300指數的點位和60日線的相對關係來作為倉位管控的標準,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一、多頭溫和:指數緩慢攀升,60日線向上運行,指數偏離60日線在0-20%以內,偶爾略微跌破,只要60日線沒有拐頭向下,便可認為仍處於多頭溫和的市道中,倉位上限最高可到100%;

二、多頭過熱:指數不斷上漲,60日線向上運行,但指數偏離60日線超過20%。在大牛市中,一般出現這一過熱信號往往容易出現牛市中的震盪、中繼調整甚至是見頂,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筆者將倉位上限定為30%,或者持倉市值不超過當輪牛市獲利的金額;

三、空頭延續:60日線拐頭向下,指數持續滑落在60日線下方運行,偏離幅度在0-20%以內。這一情況屬於空方掌握局勢,系統性風險較高,股價走勢不確定程度高,倉位上限定為30%;

四、空頭超跌:指數持續大跌,偏離60日線超過20%,這一情況和多頭過熱相反,隨時有可能產生一輪反彈甚至是見底反轉,但在時間、空間上仍有不確定性,特別是個股在熊市中跌幅往往難以預判,因此股票倉位上限定為30%,但操作指數型ETF基金時最高可到50%,也就是以ETF作為超跌建倉的品種。

中醫有“千人千方”之說,筆者的倉位管控體系未必適合每位投資者,但投資者建立屬於自己的倉位管控體系是每一位投資者的當務之急。謀定而後動,在沒有看準之前“寧可錯過、不可錯愛”,不寄望把握股市所有的機會,只求出手的時候勝算較大,正是倉位管控追求“模糊的正確”的意義所在。

版權聲明:此內容版權歸《證券市場紅週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下載和傳播,禁止對原內容進行修改,禁止用於商業用途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