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軍和桂軍哪個強?

兔子ms


我覺的粵軍強,但是今天主要介紹下桂軍。在國民黨軍隊中,桂軍是一支比較強大的武裝力量,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在解放戰爭中卻與人民為敵,最後被解放軍消滅。 在桂系軍閥中,有三個比較有名的人物,他們是李宗仁、黃紹和白崇禧,人稱“桂軍三巨頭”。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臨桂縣人。廣西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步兵科畢業,後踏入廣西軍界。參加過護國戰爭,1920年升任“粵桂邊防軍第三路”司令,廣西自治軍第二軍總司令。不久,在桂林成為獨霸一方的軍政首長。 黃紹弦,字季寬,廣西容縣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回廣西軍中任職。1921年率所部千餘人加人李宗仁麾下,任第二支隊司令。

由此開始李黃聯手,後在新桂系內坐了第二把交椅。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桂林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他與李宗仁和黃紹弦是廣西陸軍小學時的同學。白崇禧足智多謀,聰明過人,素有“小諸葛”之稱。1923年任黃紹弦廣西討賊軍參謀長,後來成為新桂系中的第三號人物。 舊桂系的首領原是陸榮廷,李宗仁原是他的下屬。1923年秋,李部改稱“定桂軍”。次年初,陸榮廷企圖佔領梧州並想進攻廣州,委李宗仁為前敵總指揮。李宗仁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不願受陸指使想自立門戶。於是,李宗仁誘使陸將攻擊目標指向桂林的沈鴻英,從而導致陸、沈在桂林鏖戰三月,雙方死傷慘重。此時,李宗仁見火候已到,便與黃紹弦緊急商議,作出“先陸後沈”的決策,合擊陸榮廷,會師南寧。隨後,定桂討賊軍在南寧成立督軍署,以李宗仁為總指揮,黃紹 為副總指揮,白崇禧為總參謀長兼前敵總指揮,形成了李、黃、白新桂系三巨頭統治廣西的局面。8月,在李、黃的夾擊下,陸在全州被迫通電下野,逃往上海當寓公。舊桂系的統治結束,新桂系崛起。

1924年底,孫中山將新桂軍改編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下屬兩軍,李宗仁為督辦兼第一軍軍長,黃紹弦為會辦兼第二軍軍長,白崇禧為總參謀長兼第二軍參謀長。1925年秋,新桂系三巨頭通力合作,消滅了陸榮廷、沈鴻英殘部,還擊退了滇軍唐繼堯的進攻,統一了廣西全境。 1926年初,廣西接受廣東國民政府的領導。在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李宗仁被選為候補中央監察委員,成為國民黨的中央大員。不久,桂軍的兩個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弦為黨代表,白崇禧為參謀長兼第一旅旅長。該軍編制中不設師,全軍共轄9旅18團另加2個獨立團,1個入伍生團,還有炮兵營、工兵營以及軍校第一分校的學生隊,共4萬餘人。 桂系第七軍的士兵幾乎是全在廣西招募的,外省的較少,中下級軍官外省籍的亦不多。


李三萬的三萬裡


民國時期的桂軍和粵軍都是勁旅。對國家都有大功。不過要對比兩支勁旅誰強的話個人還是覺得桂軍更強一些。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 桂軍領導層以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三人為主。三人中李宗仁踏實沉穩,寬厚仁慈,有長者之風。白崇禧足智多謀,用兵如神,是將帥之才。黃紹竑政治謀略出眾,是出色的政治家。這三人號稱桂系三傑,李宗仁和白崇禧又合稱李白。三人傾力合作,各有所長,自成一派。反觀粵軍,北伐時粵軍貢獻最大,號稱鐵軍。由於粵軍處於革命中心,領導人經常更換,並未像桂系成為一個獨立對抗中央的軍閥。即使陳濟棠割據廣東,還是被推翻下臺。所以從領導層這點講桂系完勝。但是粵軍名將眾多,並不輸桂軍,比如薛嶽張發奎蔡廷鍇,甚至我黨著名軍事家葉挺葉劍英都是出自粵軍。


第二 士兵戰鬥力相比:廣西兵被美國將軍史迪威稱為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彭德懷元帥也稱讚廣西兵“猛如老虎惡如狼”。明朝時就有狼兵之稱。廣西有十萬大山,民風彪悍,李宗仁又注重教育,廣西兵文化程度非常高,真正是智勇雙全。在血戰崑崙關時,桂系的第七軍和四十八軍主力被調走,白崇禧帶著一幫廣西新兵和日本號稱鋼軍的第五師團血戰,打得屍橫片野,血流成河,最後這支從未打過敗仗的鋼軍全軍覆沒。廣西兵確實不愧狼兵之稱。而廣東兵戰鬥力確實沒有廣西兵那麼高,但是廣東兵作風勇猛,悍不畏死,也不是簡單易與之輩。中國人第一次像樣子阻擊日本侵略者的就是蔡廷鍇指揮的粵軍19軍。從士兵戰鬥力比較廣西兵稍強,但不佔明顯優勢。


據上分析,如果兩廣相爭,勝利者可能還是廣西。不過如果能排除政治等其他因素干擾,單純的兩軍對壘,粵軍仍然有反殺的能力。


滄海歷史春秋


有網友問:粵軍和桂軍那個更強?首先在抗戰時期,廣東部隊頭號主力就是第4軍,與廣西第7軍一樣成名於北伐戰爭。但是如果論廣東和廣西的二等部隊,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廣東部隊的二等部隊主要是,62,63,64,65和66軍,廣西部隊的二等部隊主要是46、48、31和84軍。廣東部隊的二等部隊普遍戰績都要好於廣西部隊的二等部隊。

從128抗戰的廣東第19路軍到813抗戰,廣東2個軍到上海參戰。廣東部隊很早就已經開始參戰抗戰。

在武漢會戰最激動人心的萬家嶺大戰,圍殲日軍第106師團的戰鬥當中。廣東部隊的第4軍,第64軍和第66軍集體參戰。

葉挺將軍曾經電賀稱:六十六軍萬家嶺大捷乃“挽洪都之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而後來,第64軍因為成了各個戰場的救火隊員,更是被稱為銅軍。

而且每次廣西遭到日軍入侵,廣東部隊都是第一次衝進去增援的。在1939年桂南會戰。日軍在北部灣登陸,奪取南寧。廣東第64軍,第66軍協同嫡系第5軍進入廣西在崑崙關與日軍爆發大戰,第5軍負責攻堅,廣東第64和66軍負責阻擊日軍援軍。

到1944年桂柳會戰,廣西危機,四路日軍衝進廣西,各主要城市相繼失守。廣東第62軍,第64軍協同其他各地趕來的第26,37,93軍增援廣西。


其中廣東第64軍在桂平阻擊日軍8個晝夜,極大緩解了緊張的局勢。在1945年,廣東第62,64軍更是切斷了南寧日軍與越南日軍的聯繫,並且一路前進收復了南寧附近地區合圍南寧。

並且在5月26日,廣東第64軍收復廣西省會南寧,隨後,第62,64軍向越南方向追擊日軍。在7月收復龍州、憑祥、鎮南關,驅敵於國境之外。

嚴格來說,廣東部隊在抗戰時期參加的大戰役更多,出名的戰鬥也比較多。而且也貢獻出了更多的高級指揮官,比如薛嶽。


深度軍事


前幾天,剛回答了一個桂軍與湘軍誰厲害的問題,今天又被邀回答粵軍與桂軍哪個強,真有點要拉仇恨的感覺……呵呵。

其實,兩廣自古至今關係都十分密切,有時幾乎難分彼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在蒼梧(今廣西梧州)設郡,自此,兩廣都歸屬蒼梧郡管理。我國封建最後的一個朝代清朝,也設有兩廣總督“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所以說,大多時候,我國是將兩廣作為一個整體來管理的。民國軍閥混戰時期,兩廣接壤的許多地方,今天是廣西軍閥佔有,明天又被廣東軍閥搶走,使得這些地方的老百姓有時候都分不清自己到底屬於那邊的人。

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廣西與廣東兩邊的人,其實應該是在民國初期開始的。廣西近代的第一個軍閥陸榮廷,在倒袁運動中乘機壯大廣西的實力,竟然蓋過了廣東,一度成為了兩廣的霸主。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陸榮廷和曹錕、吳佩孚、張作霖軍閥聲明反對。於是,兩廣戰事驟起,算是粵軍與桂軍的一次交鋒吧。但這仗並沒怎麼打得起來,因為桂軍叛將韋榮昌帶領“援桂軍”一槍不發佔領南寧,陸榮廷被迫逃遁,自此在桂系慢慢談出,以李宗仁、白崇禧等為首的新桂系開始崛起。而廣東方面,陳濟堂也坐大廣東成了粵軍的首領。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桂系與馮玉祥、閻錫山等聯合反蔣,揮軍入湘。蔣介石即命陳濟堂入湘,截擊張桂軍。於是,粵軍與桂軍又來了一次正面交鋒。此戰,隨著蔣介石在中原擊敗馮玉祥,桂軍早已無心戀戰,粵軍乘機將桂軍趕出湖南。

可以說,粵軍與桂軍在軍閥混戰時期,雙方搶地盤爭利益的小打小鬧不斷,還真沒有試過大打出手的。所以,無從比較誰強誰弱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此後桂系是順風順水,名頭是完全壓過了粵軍。

但是,在抗日戰爭中,由蔡廷鍇率領的以粵軍為主的十九路軍,在第一次松滬戰役中痛擊日冠,可以說是粵軍最大的閃光點,打出了中國軍隊的氣勢!


50後男人


你這個提問,叫我掉眼淚,兩廣之軍何來強弱,兩廣之軍都是抗日的虎狼,殺敵的勇士。兩廣是血脈相聯的兄弟,在他們的血液裡流的全是忠勇之血,在他們的腦海裡全是為國為民的魂。

桂軍,從抗戰開始,1200萬人的八桂之地,為抗日出兵超過100萬,傷亡達68萬,當時廣西是十人出一兵,十出七不歸。抗戰時廣西的壯勞力全部在抗日,天地良心,廣西猴兵真是忠勇無比,他們沒有派系之爭,更沒有自私自利的表現,真是指那打那。廣西猴兵用自己的血,用自己的肉為中華民族不受恥辱而流盡汗,流盡血。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絕不出一個大漢汗。



粵軍,從抗戰開始,出兵95萬,傷亡60餘萬,和桂軍弟兄基本相同。粵軍,在抗戰前期就傷亡過大,你看十九路軍,還有薛嶽帶的廣東兵,打到最後,薛嶽都差點成光桿司令了,可見粵軍是何等剛烈之士。可以說兩廣的兵都是好兵,全都沒有慫兵,比那些不保家衛國的東北慫兵,強百倍。




現在講講兩廣的抗日名將,叫大家記住他們的名字,因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華夏的頂樑柱。

廣東名將上圖第一名是19路軍上將總司令,蔡廷鍇。

第二名是鐵軍第四軍的張發奎。

第三名是新四軍的葉挺。

第四名是第九戰區司令薛嶽。

當然,還有羅卓英,蔣光鼐,謝晉元,吳奇偉,範漢傑,黃琪翔,餘漢謀,李漢魂。




廣西名將,當然李宗仁,白崇禧是抗日大佬。而李濟深,黃紹竑,李品仙,何柱國等也是一等一的將領。

這些抗日名將出生入死,保家衛國,何來高低之分。還有兩廣兩百萬的忠勇之士,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又何來高低之分。

請中華後來的子孫們記住他們,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魂,他們更是中華民族的根,一定要記住,記住。


滾滾是國寶


這是兩廣兄弟區域軍隊的較量。可以說,粵軍是先弱、漸強、頂峰、衰弱;而桂軍則是一直實力較均衡平穩

先看早期,孫中山來粵前,廣東只有省防軍,無正規軍,且被桂軍控制。孫中山進粵後,由陳炯明建設粵軍,後鄧鏗將軍創立粵軍第一師,為粵軍崛起打下堅實基礎,後來的粵軍也是由這個師發展而來。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建立新型軍隊,並開始啟用黃埔學生軍。這時的粵軍一方面支持新成立的黃埔軍校,另一方面,黃埔軍校也為粵軍提供大量新鮮“血液”——很多黃埔生到粵軍供職。

慢慢地,粵軍逐漸發展為三個集團軍:張發奎的鐵四軍,陳銘樞(包括蔡廷鍇、蔣光鼐)的第十九軍,陳濟棠的第一集團軍。此時的粵軍,已與白崇禧、黃紹宏、李宗仁為首的桂軍不相上下。粵桂兩軍都訓練嚴格,但粵軍政治思想覺悟要高,而桂軍則缺乏傑出的政治領導人。

經過北伐戰爭的洗禮後,汪精衛的粵軍——四軍與蔣介石的桂軍——七軍都戰績不菲。之後,新軍閥為爭權奪利,又陷入混戰,或分或合,今日聯手,明日反目。大小戰役不斷,粵軍戰力慢慢提升,桂軍基本保持平衡。後來的粵軍十九軍戰力最強,超過桂軍和四軍。

再往後發展,福建事變後,十九軍被蔣消滅,此時的粵軍只剩陳濟棠的部隊,陳反蔣後,陳的軍隊土崩瓦解,從此,粵軍退出歷史舞臺。而剩下的桂軍雜牌軍便一枝獨秀。

但是,粵軍的軍官仍歷史留名,如殲滅日軍最多的抗日戰神——

薛嶽將軍


大千極微


廣東廣西,統稱兩廣或者兩粵。相愛相殺,親如一家又打個不停。

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發動了10次起義,主要就在兩廣。全國各省的同盟會分支,都等著總部佔有兩廣,振臂一呼,進軍中原,天下響應。當然後來真正引爆點是武昌。

1. 1911年~1919年,桂軍強於粵軍。

武昌起義後,各地紛紛響應。廣東以胡漢民為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此時的粵軍,成份複雜。包括各路民軍、巡防營、舊水師、新軍等。軍心渙散,戰鬥力很弱。1913年,宋教仁遇刺,孫中山起兵反袁,廣東響應。但是胡漢民和陳炯明都控制不住粵軍,很快失敗,棄軍逃跑了。軍權落在擁護袁世凱的龍濟光手裡。

而桂軍則成份單一。辛亥革命時,廣西新軍悍將林虎、趙恆惕領兵北伐,支援長江流域。廣西大權落在陸榮廷手裡。陸榮廷以巡防營為基準擴編桂軍。

1915年底,袁世凱欲意稱帝。蔡鍔在雲南起兵反袁,號稱護國軍。廣西陸榮廷加入護國軍,而廣東龍濟光則擁護袁世凱。兩廣一番大戰之後,龍濟光不敵逃跑,陸榮廷坐擁兩粵,任兩廣巡閱使。

此後,粵軍四散各地,到處流竄,無法安置。北洋政府從東北調來了新省長,名叫朱慶瀾。朱省長為治安考慮,收攏四散的粵軍共20營,命名為省長警衛軍。

朱省長屬於外來戶。陸榮廷的桂軍壓迫他,而粵軍也多不服從他。無奈之下,朱省長準備離開廣東。時間是1917年,當時正處於護法運動時期。兩廣巡閱使陸榮廷感覺自己可以和北洋派過招了,他毅然加入護法行列,將孫中山迎接到廣州。

在1917年底,桂系的勢力擴展到了湖南,他的小舅子譚浩明任湖南督軍。而朱慶瀾則把粵軍交給了孫中山。陸榮廷本意是把孫中山當做旗幟,他決不允許孫中山擁有軍隊,他要解散粵軍。

這時候的粵軍很弱小,完全是桂軍的盤中菜。孫中山提出,北洋軍大兵壓境,不如派粵軍北伐福建。

北洋軍確實正在集結。陸榮廷同意了孫中山的提議。於是孫中山將粵軍交由陳炯明、許崇智、鄧鏗等人,出征福建。

1918到1920年,陳炯明、鄧鏗在閩南苦心練兵。而許崇智本身就是福建人,曾在福建當過師長,他收攏舊部。粵軍的實力逐漸壯大。同時期,陸榮廷在和北洋吳佩孚過招後,自知不敵,消停了很多。

2. 1920年~1922年,粵軍強於桂軍。

粵軍在福建臥薪嚐膽兩年,於1920年10月,打回廣東。一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桂軍不堪一擊。

1921年,陸榮廷準備三路大軍進攻廣東。孫中山也以三路迎敵。粵軍勢大力沉,桂軍分崩離析。陸榮廷逃跑下野。

1922年,孫中山北伐開始卻遭到陳炯明的背叛,兩廣拋棄了地域概念。一派支持孫中山,一派支持陳炯明。

3. 新粵軍和新桂軍的孕育。

1921年後,孫中山佔有兩廣,準備北伐。他令心腹大將鄧鏗編練軍隊。鄧鏗不負眾望,他成立粵軍第一師,四處蒐羅人才。李濟深、陳銘樞、鄧演達、張發奎、葉挺、薛嶽、陳濟棠等人均在其中。

隨後,孫中山成立大總統警衛團,命鄧鏗從粵軍第一師撥人。於是粵軍第一師的參謀長陳可鈺當了警衛團長,下轄三個營,分別是原第一師的機槍營、工兵營、遊擊營。營長分別是薛嶽、葉挺、張發奎。

粵軍第一師是新粵軍的源頭。新粵軍的直接領導是陳炯明,但是他們是支持孫中山的。

廣西方面,陸榮廷垮臺至陳炯明背叛孫中山時期,桂軍四分五裂。營長李宗仁在玉林收攏大約1000人。而模範營連長黃紹竑也帶了幾百人到了梧州。李黃聯盟,勢力逐漸擴大,他們就是以後新桂系。

4. 1923年~1925年,新粵軍和新桂軍共同進步成長。

新粵軍在孫中山和國民政府領導下,驅逐陳炯明,參加西征、東征、南征,平定廣東並幫助新桂系統一廣西。

新桂軍則徹底擊敗陸榮廷、沈鴻英,並擊敗雲南唐繼堯。

5. 1926年~1927年上半年,粵軍、桂軍並肩作戰,雙星閃耀。

北伐開始了。總司令蔣介石。粵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桂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粵軍所到之處,去砍瓜切菜,人送外號鐵軍。桂軍在兩湖戰場沒有發揮,但是到江西連打硬仗,人送外號鋼軍。需要說明的是,鐵軍是有證的,鋼軍沒有證。

6. 1927年~1929年,粵軍分裂為三部,桂軍不斷膨脹。

粵軍北伐前有4個師,2個出征,2個留守。隨著北伐推進,前方的兩個師升級為軍。分別是張發奎軍(四軍)、陳銘樞軍(十一軍)。留守廣東的粵軍(八路軍)則以李濟深為首,因李濟深是廣西人,所以粵軍更喜歡聽命於陳濟棠。

1927年,國共分手,全國一團亂局,粵軍一番亂戰。陳銘樞軍去了福建。陳濟棠佔有廣東。張發奎則無所適從,棲身江西南部。而紅四軍則上了井岡山。

此時的桂系則有強力核心李宗仁。桂軍先後打贏了龍潭大戰、對唐生智之戰、對張宗昌之戰。佔有廣西、湖北、安徽等省,部隊迅速膨脹。

7. 1929年,粵軍的反擊與桂軍泡沫的破裂。

桂系不斷膨脹,當他們侵佔湖南時,終於引發了眾怒。蔣介石順水推舟,對桂系用兵。中央軍負責解決桂系的前方部隊,而粵軍負責對付桂繫留守廣西的部隊。

粵軍連戰連捷,桂軍受到重創。

李宗仁兵敗逃跑。由於蔣介石忙於對付馮玉祥。中央對桂系壓力變小,李宗仁得以捲土重來。張發奎本來負責追擊李宗仁的,此時卻和李宗仁聯合起來。

8. 1930年,中原大戰,桂系再次失利,粵軍戰功赫赫。

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聯合起來,對付蔣介石。蔣毫不畏懼。李宗仁領兵進攻武漢,蔣介石令陳銘樞、陳濟棠兩部粵軍跟在李宗仁背後。

李宗仁有兩個選擇。一是不管身後,一路打到武漢,與馮玉祥閻錫山會師中原。二是回師擊敗粵軍二陳,免除後顧之憂,再進軍武漢。

李宗仁選擇了後者,但是他失敗了。桂系從此失去了問鼎中原的能力。而粵軍在作戰中,思路清晰,攻守兼備,大將蔣光鼐、蔡廷鍇、餘漢謀等人挑起了重擔。

擊敗了桂系後,蔣介石調粵軍蔣光鼐、蔡廷鍇至山東對閻錫山作戰。一舉扭轉了山東戰局。中原大戰勝利的天平,偏向了蔣介石。

9.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粵軍。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睥睨天下。他把胡漢民軟禁了。胡漢民是廣東人,粵軍向蔣介石示威。蔣也準備武力應對。

突然間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人打進來了。蔣介石大驚失色,而廣東方面不依不饒,蔣無奈下野。粵軍蔣光鼐、蔡廷鍇部進駐南京附近,番號十九路軍。

1932年,日本進攻上海。十九路軍奮起反擊,居然與日本人打了平手。(此戰中央軍嫡系第五軍、稅警團都有參加,而冒十九路軍番號)

十九路軍名聲鵲起,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對手列表如下:北洋軍、李宗仁桂軍、閻錫山晉軍、紅軍、日軍。

10. 粵軍的消失。

粵軍張發奎部,跟著李宗仁打中原大戰,失敗後回到廣西,寄人籬下。後來部隊由薛嶽和吳奇偉帶領,出來追擊紅軍,逐漸被納入中央軍。

粵軍陳銘樞部,1933年在福建搞了個政府,被蔣介石繳械。

粵軍陳濟棠,廣東的土皇帝,一度號稱南天王。在1936年起兵反對蔣介石,然而卻得不到部下的支持。大將餘漢謀宣佈服從中央,陳濟棠下野逃跑。

11.抗戰中的粵軍和桂軍。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無論是粵軍還是桂軍,此時都以配合中央軍作戰為重。蔣介石不計前嫌,對粵桂大將委以重任。

淞滬會戰中,張發奎奉命作戰,已不復當年之勇。

臺兒莊戰役,李宗仁慘勝。而作戰部隊卻是川軍、西北軍和中央軍。尤以川軍犧牲為重。

崑崙關大戰,白崇禧慘勝。把中央軍精銳消耗過半。

長沙會戰中,薛嶽天爐戰法,也是名過其實。


草墨之家


為民族血戰的不論是哪裡的軍人都應該被永遠的銘記!

分開說下川軍和桂軍!

第 一、川軍! 自古四川就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人口密集!

1、正是因為地廣人多,四川在軍閥混戰期間可謂是諸侯紛爭。先後有數以十計的軍閥出現在歷史舞臺!其中鄧錫侯、楊森、潘文華、劉文輝、劉湘、王陵基這些是分先後和主次的統治過那片地區! 更是有很多的名將從四川走向全國,甚至是世界聞名!我們就有四位元帥是四川人! 這其實主要就是四川在清朝末期就開始建立了很多的軍事學堂,還有很多的軍事人才被派出國學習!武備學堂、陸軍小學堂、官弁學堂、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講武堂等這些學堂為中國培養了太多的將軍了!

2、正是因為軍閥混戰造成了川人有當兵吃餉的慣例!這也培養了川人善戰的傳統! 3、在盧溝橋事變後,當時在四川主政的劉湘,就在第一時間發出了一致抗日的通電,並第一時間向蔣介石請戰!要請纓抗戰!在盧溝橋事變後的一個月後,在南京高層會議上,劉湘表示:“抗戰,四川可出兵三十萬,供給壯丁五百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 北出四川的二十二集團軍調往山西,劃入閻錫山二戰區,這是第一支出川的川軍!可惜劉湘過早的病死了,不然川軍不會總是被人當做炮灰!也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4、川軍出川時的裝備是當時各個戰區內最差的!一支還穿著草鞋的軍隊!就是這支部隊他為全國抗戰提供了20%的兵員!抗戰期間共計有350萬川軍參戰!當時沒15個四川人中就有1個參軍報效祖國!而且川軍總是出現在最前端的戰線!將近65萬人傷亡,回到家鄉的不到一半(被留在戰區)!面對這麼大的傷亡,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現在的四川人生活節奏慢、會生活的原因,著急何用,留錢何用!

5、楊森率領的20軍可謂是川軍的急先鋒!從淞滬會戰開始幾乎參加的所有的大型會戰(22場會戰)!


淞滬會戰川軍26師堅持到底,最後撤離戰場時僅剩600多人!

南京保衛戰145師師長饒國華率部突入日寇陣地解救被困友軍,在奪回陣地後終因寡不敵眾全師盡覆,饒國華自殺殉國!

長沙會戰全殲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加藤大隊,這是開戰以來第一次成建制的殲滅戰! 臺兒莊戰役時,122師師長王銘章率部防守藤縣,《血戰臺兒莊》這部電影就描寫的這一戰鬥!當時這部電影使得萬人空巷!最後122師自師長王銘章以下全部陣亡殉國!沒有一個被俘人員,很多傷員都是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一起...這一壯舉給中國軍人贏得了尊嚴!


47軍軍長李家鈺在豫中會戰時中彈殉國,這是川軍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 裝備最差,待遇最低,訓練最差的川軍用血肉換來了尊重!“無川不成軍”流傳萬古!

6、四川是當時所存不多的未被佔領和進入的主要國土,這片國土為中國最艱難的那段時期提供的海量的物資輸出!軍事一線一半以上的物資是出自四川!幾乎每個川人都為抗戰做出了無償的貢獻!

7、抗戰勝利後,鄧錫侯(當時的省主席)拒絕了從四川調運十萬石軍糧和加徵十二萬名壯丁以增援胡宗南打內戰!隨後很多沒有撤回四川的川軍被留在了全國戰場,被混編或改編了!


8、川軍出了一位元帥!22位上將!36位中將!25位少將!

第二、桂軍

1、武昌起義爆發不久,新軍大部分赴武昌、南京支援革命軍作戰。廣西副都督陸榮廷被推舉為都督後,大肆擴充軍隊。至1913年,將廣西陸軍擴編為第1、第2師和混成旅及國民軍,形成了桂系軍閥集團,也就是桂軍!

2、在土地革命期間,桂軍以白崇禧為首犯下了累累罪惡!


就是因白崇禧而得名!

3、在民國時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隊戰鬥力較強悍,特別是桂軍自譽為鋼軍的第七軍,第7軍在國民政府北伐戰爭、軍閥混戰的時候吃過的敗仗不算多。在中原大戰開始的時候,十萬湘軍在面對不到3萬桂軍的時候一敗塗地。

4、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對桂軍和廣西民團的評價也相當高,桂軍的表現也被國內歷史學家認為是“雜牌軍中的王牌”,其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不佔下風!抗戰的時候,廣西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對於當時只有1300萬人的廣西,能出兵這麼多,讓人感嘆!桂軍在抗日期間的出兵人數僅次於川軍!


桂林保衛戰時,日軍共集結了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多架飛機,進攻桂林。桂林守軍只有廣西桂軍第一三一師這一個師1萬2千餘人,加上後來從各地自發進入桂林城的廣西地方民團,總兵力不到2萬人,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炮,士兵手中的武器十分落後。十幾天的苦戰,守城官兵陣亡12000人,餘者在被日寇毒氣彈燻混後被俘!日軍在戰後的彙報中說,此役是日軍侵華後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這不是指戰役規模,而是在於雙方慘戰之慘烈!這一戰日寇直接陣亡13900餘人,傷近20000人,光大佐一級軍官就死了9個! 崑崙關戰役也是讓日寇膽寒的戰役!

5、抗戰後,桂軍參戰!,粟裕說過:“要分清國民黨軍中那些是精銳部隊,一要看裝備,美式裝備的肯定是精銳部隊;二要看口音,廣西口音的部隊一定也是精銳部隊。如果是既有美式裝備又有廣西口音,那絕對是國民黨軍中最精銳的。”

第三、通過以上的陳述,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判斷! 厲害不厲害應該看貢獻!對麼!


杜陵閒人


粵軍派系有餘漢謀,李漢魂,鄧龍光,張發奎,陳氏兄弟、張瑞貴。62、63、64、65、66軍一直是廣東人帶領,名義擁蔣,軍隊還是廣東地方部隊,指揮權還在廣東人手上,像馬步芳、馬鴻賓一樣,名義上擁蔣,實際上還是兩馬、回回人掌管領導馬家軍,抗戰爆發,蔣介石致電馬家軍領導人(青寧二馬),要二馬派馬家軍出兵抗日,蔣介石也致電餘漢謀,餘漢謀新編粵六個軍出粵抗日,楊森的川軍也一樣,名義上擁蔣,實際上還是四川的軍隊(還是川軍),蔣介石用餘漢謀牽制張發奎,蔣介石又用楊森牽制其他四川軍閥,蔣介石一生也未統治過廣東(抗戰勝利後,薛嶽主張粵人治粵,廣東政權被張發奎、薛嶽、餘漢謀三分掌政),抗戰爆發後,餘漢謀粵軍編成6個軍(62、63、64、65、66軍,83軍),出兵抗日。薛嶽不是粵軍的,粵軍是擁蔣的廣東地方軍,而不是老蔣嫡系,中央軍才是老蔣嫡系,薛嶽屬中央軍,羅卓英不是粵軍,是中央軍土木派系,餘程萬不是粵軍的,是中央軍


粵神通


粵桂在民國的時候有過交鋒,但只能算是戰略磨擦吧,沒有真正的實力火拼過。

廣西兵單兵素質強這應該是共識,但部隊作戰粵軍不一定會輸桂軍,而集團作戰桂軍優勢太多。主要是將領的差別,李白都是出色的將領,李白黃鐵三角向心力強,粵軍不是沒出色的將領,而是出色的將領太多,很多首領軍長都能叫得出名字,如張發奎陳濟棠陳銘樞蔡廷鍇等等,權利比較獨立,從而沒有形成一個核心,集團作戰能力會大打折扣。就拿兩廣事變來說吧,兩廣起兵反蔣,結果粵軍就被老蔣分化了,不戰而敗。而桂系將領只認李白,老蔣很難分化桂軍。這也是為什麼桂軍能一直活躍到1949的原因。

總的來說粵軍作戰能力不差,差別在於沒有形成絕對核心,所以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有影響力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