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是文物景点,为什么有那么多游客去“撒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许多家庭的经济都足以支持在节假日出门旅行。

每到节假日期间,各省的名胜古迹人山人海,接纳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际游客。但是在一些名胜古迹中,却发现了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有些景点处被撒满了纸币或硬币,现场就像商场里面的零钱募捐箱。

明明只是文物景点,为什么有那么多游客去“撒币”?

这是成都宽窄巷子景点中的一个池子,池子中修建有三个佛塔,重点是清澈的池子底部撒满了硬币。

其实这三座佛塔修建在这里没有别的用意,然而不知道是哪位游客带的头,将硬币抛向佛塔中,后来的人便纷纷效仿,认为将硬币抛进佛塔能够给人带来好运。

明明只是文物景点,为什么有那么多游客去“撒币”?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给神仙或者是祖先送钱以祈求保佑是一种观念。

在湖北宜昌屈原祠,战国时期的悬棺葬展示厅,悬棺上游客投放的人民币堆积如小山。人们希望将零钱祭献给屈原,以祈祷自己身体健康,但是这样自作主张的行为却给展览厅带来了麻烦,并影响展厅的观感。

明明只是文物景点,为什么有那么多游客去“撒币”?

在湖北宜昌的玉泉寺,游客向玉泉寺内的巨型铜缸里撒币,而且还在铜缸壁上贴上纸币祈福,这些纸币有面值为1元的,5元的,10元的,20元的。但是据寺中管理人员介绍,该铜缸并没有“撒币祈福”的作用,也不知道游客们是何时开始发起这样的祈福方式的。

明明只是文物景点,为什么有那么多游客去“撒币”?

在北京的天坛,游客们向雕刻有祥云龙纹的石阶撒了很多纸币,试图沾沾皇家“龙气”,给自己带来吉利的时运。

在一些名胜古迹有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募捐箱,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捐钱,筹集到的钱将用于古迹文物的保护,游客们可以这样做。对于在景点“撒币”的行为,你们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