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科技欺诈发行被退市 治市“零容忍”走向常态化

上周,A股大盘依旧维持跌势,不过比大盘走势更让人“凉凉”的则应该算是金亚科技投资者的心情。证监会对金亚科技欺诈发行作出行政处罚,并启动强制退市程序。金亚科技也成为继欣泰电气之后,第二例欺诈发行退市案例。分析普遍认为,对于公司欺诈上市、造假上市之类的恶劣行为,监管层重拳出手应该点赞,治市“零容忍”走向常态化。

金亚科技或成欺诈退市第二股

6月25日晚间,创业板上市公司金亚科技突发公告:公司收到深交所发来的关于通报公司涉嫌犯罪案被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的函,公司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等违法行为,已于近日被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公司股票存在暂停上市风险。

紧接着,6月26日,证监会通报,经调查发现,除涉嫌构成欺诈发行外,金亚科技和相关人员还存在伪造金融票证、挪用资金以及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犯罪嫌疑。就此,证监会专门与公安机关进行了会商,决定将金亚科技及相关人员涉嫌欺诈发行等犯罪问题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证监会正在对金亚科技首次公开发行保荐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初步查明,保荐机构联合证券、审计机构广东大华德律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天银律师事务所涉嫌出具含有虚假内容的证明文件,证监会将依法严肃处理。

深交所6月27日发布关于启动对金亚科技强制退市机制答投资者问,宣布已正式启动对金亚科技的强制退市机制,该公司股票存在被暂停及终止上市的风险,证券简称暂时调整为“*金亚”。

实际上,金亚科技的问题去年就初露端倪。

2017年4月26日,金亚科技披露《关于对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对2014年度、2015年度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就此,金亚科技2014年伪造财务数据情况,被监管层发现。据悉,金亚科技及实际控制人周旭辉确定每个季度对外披露的利润数据,公司财务人员按照这个数据来作帐。通过虚增收入、成本,配套地虚增存货、往来款和银行存款等等方式,该公司2014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8049.55万元,占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的比例为335.14%,公司利润总额由亏损变为盈利。

2017年11月13日,金亚科技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随后,2018年3月6日,金亚科技及周旭辉再次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2018年6月17日,创业板发出监管函指出,金亚科技关于2017年业绩的业绩预告、业绩快报与定期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差异较大。据此,该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00万元至-9950万元;但在随后披露的业绩快报中,该数据却变为-1.59亿元;而最终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中,上述财务数据则为-1.87亿元。

昔日明星股价暴跌麻烦缠身

作为曾经的明星上市公司,金亚科技也有一个“辉煌的历史”。

金亚科技成立于1999年底,主要做数字电视设备的专业制造商、运营和服务,2006年前后,公司法人代表才变更为现在的董事长周旭辉。在周旭辉的管理下,金亚科技200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作为首批创业板上市的28星宿之一,金亚科技发行市盈率高达45倍,上市时25元/股,上市后迅速冲高超过40元/股。其股价最高的时候一度达到68.30元/股。金亚科技上市近9年,累计现金分红0.87亿元,现金分红总额约占其IPO募集资金的五分之一。但是,谁能想到这样的公司“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能在A股市场待了9年之久,令人唏嘘不已。

如今,面临强制退市的金亚科技股价难逃暴跌的命运。6月27日,金亚科技股票名称调整为*金亚复牌后,毫无悬念跌停。6月28日、29日,股价又接连两日跌停。从目前情况来看,未来会有多少个跌停,谁都无法预料。股价方面,2.83元是*金亚复牌后第一次跌停的股票价格,可以预见的是,这一价格将会是*金亚退市前都无法超越的一个数值。相较68.30元/股的历史高位,*金亚股价的跌幅已经超过了95%。

股东方面,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金亚科技的股东户数为4.39万。6月27日至6月29日,*金亚三天的成交金额只有300万出头,成交的股票也只有12000多手。如何实现资金“大逃亡”已经成为金亚股份投资者的第一要务,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按照程序,*金亚退市还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在6月27日复牌后,交易30个交易日;其次,深交所作出是否暂停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被暂停上市后,在证监会作出移送决定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法院作出有罪判决或者在前述规定期限内未满足恢复上市条件,或者虽然符合恢复上市申请条件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本所提出恢复上市申请,深交所作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最终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个交易日后股票摘牌。

除退市外,金亚科技还有其他的麻烦,金亚科技披露的与其相关的法院传票有8起之多,涉及人数780人,涉及诉讼请求金额则高达1.92亿元。此外,从其披露的民事判决书来看,金亚科技还面临诸多已经判决生效的投资者损失需要赔偿。

治市“零容忍”走向常态化

对于金亚股份的欺诈上市的处理,只是今年以来监管层进一步从严治市的一个缩影。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走向常态化。

上市难退市更难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因为退市难,市场上僵尸公司横行,股市“不死鸟”遍地,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被严重扭曲;因为退市难,某些上市公司肆意践踏市场的规则,不把法律法规当回事;也因为退市难,实际上也导致了更多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今年3月,证监会针对2014年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修改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也有特别提到,旨在加大强制退市执行力度,体现了对重大违法情形强制退市的零容忍态度。随后,上交所和深交所通过官网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截至目前,今年已经出现了3家退市股,*ST昆机和*ST吉恩是因为公司业绩持续亏损,但*ST烯碳则是深交所首次强制退市案例,因为公司暂停上市后2017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成为首次因为触及“非标”而退市的上市公司。金亚科技如果退市,是继欣泰电气之后,第二家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公司,也是创业板第二家退市公司,且按创业板的规定,无法重新上市。

当然有专业人士提出未来仍待加强的方面:一是明确上市公司规范管理部门,给予管理部门相应的监管权力。后续的重点则是交易所的监管要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责管理,审计报告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评估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主要参考对象。如果事务所审计不够尽职尽责,甚至配合上市公司造假的又该如何监管和处罚。

金亚科技如果最终退市,表明退市制度正在朝着制度化、模式化的方向迈进,这是一大进步,利好A股长远。不过很多规则还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比如目前在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却没有大进展,除了交易所的表态外,没有什么实际举措,对赔偿也没有任何制度性的安排,未来在从严治市之外,如何进一步切实保护投资利益,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