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兩位老黨員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

6月12日 星期二 睛 桐柏

今天我們需要去的地方很有幾處,沿著312國道西行,先到了鴻儀河。這是桐柏淮源鎮最西部的一個村子,村委會在小街的西北角。進了村部見到了支書、村委文書和鄉包村扶貧幹部等。向他們發放了宣言書,介紹了我們是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來到咱們村,想了解當年紅軍在咱們鴻儀河歷史遺蹟等。他們的回答是:不知道,也沒聽說過。還是村支書王海林理解我們,是敬仰紅軍精神來到這裡。為我們蓋了章。關切地詢問了我們的行程。

離開村部,走到這個小街時。我們思考著紅軍歷史所記載的-個地方與一個地方都有著一定的距離,這段里程恰是-般正常情況下部隊一天的行程。需要宿營了。我們就對這個小街鎮進行了記錄。當了解到該村的北山腳下有“清泉寺”、“桂泉寺”兩座寺廟,我們倆商量決定上去看一看。我們頂著炎熱的日頭,汗水不住的流。顧不上吃飯,分別對兩座古寺進行了考察論證。我們依據《紅軍征戰南陽曆史》的記載“紅二十五軍與鄂豫邊省委領導接頭後,為隱蔽向北征戰的的軍事意圖,紅二十五軍繼續沿著桐柏山麓西進,直抵桐柏縣城以西25公里的鴻儀河、太白頂、界牌口一帶。”一致認為: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長征途鴻儀河時軍部設在“清泉寺”,這座有著一千二百多年曆史的古寺裡。因設在這裡有著多種有利因系。

午後一點多,我們走進新集鄉政府也正是午休時間。這時恰巧見一群剛下村工作回來的鄉幹部,我們向他們每人發放過宣言書後,介紹了我們到該鄉的情況。一位年輕的幹部熱情地領我們進了鄉黨政辦,後來才知道他叫李東昇,任鄉人大主席。他說:“歡迎您們來到新集鄉,您們重走紅軍長征路的精神可佳,令我們敬佩。您們來到我們鄉也是替我們宣傳了新集鄉。實為難得” 。他向我們介紹了新集鄉的基本情況 ,紅二十五軍長征曾途經新集。紅二十五軍軍部就設在我們鄉梁莊村寨下莊組,舊址還在。鄉里很重視紅色文化,在街上豎有紀念碑。我可以帶你們去這些地方。現在趁著午休時間,還來得及。因為我下午還有個會需要參加。我們看得出來,他是一位幹事認真,雷厲風行的領導幹部。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先看了豎立在街頭的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新集紅色紀念碑。又頂著炎熱向七、八里外的梁莊村寨下莊組趕去。該村幹部也陪同我們一起來到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我們看到軍部舊址房屋已破爛不堪,泥圍牆也塌了,用一捆樹枝堵塞著。現已無人居住,大門緊鎖著。據鄰居介紹:房主劉合運已搬到鴻儀河街上居住多年了,所以年久失修。我們僅從外邊隔著亂樹枝進行了記錄。村幹部對我們說:“這個莊也是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過去全莊還有完整的楚長城,因建南陽油田用石頭,便把莊裡完整的楚長城全給拆除了” 。我們聽後感到十分惋惜,如果保留到現在,它會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我們考察記錄完後,向鄉村幹部談了我們的看法和建議。儘快修繕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他就成了該鄉的一處完整的紅色革命紀念地。為教育影響下一代,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如能趕上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的“班車”,把原圍寨的楚長城恢復性地建設好。將來這裡定會成為不可多得的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古文化旅遊的好去處。他們聽後,感到我們所提出的不無道理,一致贊同。可以向鄉里彙報。

回到新集鄉,我們就要走了。鄉人大主席李東昇緊緊拉著我們手說:“您們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讓我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紅色文化傳統教育,你們重走紅軍長征路,不怕吃苦樂於奉獻的精神,讓我們倍受教育和鼓舞。願您們在漫長的路上,保重身體,順利到達陝北” 。我們向他表示感謝對我們幫助和支持。臨走時,我們向他贈送了一頂紅軍帽。他激動地說:讓我們一起宣傳弘揚紅軍長征精神!

下午三點多,我們進入程灣鄉,向黑明寺進發。路經石頭莊時,村民梁士長熱心地為我們提供了兩根旗杆,我們向他們倆口表示了謝意。這時肚子餓的我們實在招架不住了,便急著尋找餐館。其實,在重走紅軍長征路上,我們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吃飯根本不能按時。用時就用帶的乾糧充飢,但時間長了也受不了。我們就堅持用紅軍長征路上沒吃沒喝的,還要同國民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激勵我們自己戰勝一切困難。

終於在大山深處,離黑明寺不遠的地方找到了一家餐館,老闆很熱情地招呼我們進了餐館。得知我們是重走紅軍長征路的,忙讓兒下廚為我們做飯。在交談中老闆說:“他叫李廣華,今年66歲,是附近村人。向我們介紹黑明寺,以及當年紅軍在這-帶活動的戰鬥的歷史” 。不一會飯菜都做好了,真是飯菜可口,使我們飽餐一頓。待我們說算賬時,他父子倆說什麼也不要。並說:你們重走紅軍路難得來到我們這裡。當年紅軍來到我們這裡,對老百姓可好啦!今天看你們戴著紅軍八角帽,就象當年的紅軍又回來了!這充分說明了他們對當年紅軍的感念,把我們當成了當年的紅軍回來了。我們說:“今天我們重走紅軍長征路,就是要向當年的紅軍學習。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做到秋毫不犯” 。在我們的堅持下還是付了飯錢。

正說著,這時從山下趕來一位老農,向我們說道: 他在山下石頭莊看到我們舉著紅二十五軍軍旗,重走長征路來黑明寺。說什麼也要見見我們。他叫梁勳停,今年63歲。父親梁玉申是紅軍,他是紅軍的後代。說著從懷裡拿出《中共南陽黨史大事記》、《中共桐柏縣歷史》,打開已經摺疊好的頁碼讓我們看。《中共南陽黨史大事記》第73頁記載:紅二十五軍途經桐柏月河、金橋,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經桐柏姚河、湘衝一帶西進棗陽,又轉桐柏的黑明寺、石頭莊,向東北魏家磨溝、新集到歇馬嶺、馬衝一帶,紅軍到程灣時,鄂豫邊工委書記張星江、桐柏縣委書記張西歧到黑明寺與紅軍接頭,並指定梁玉申接受安排了三名傷員紅軍,紅軍到歇馬嶺,張星江和後埠支部書記韓本清趕到歇馬嶺寨下莊,軍首長同他們會見談了話。張星江、韓本清二人作嚮導,帶紅軍進入泌陽,韓本清折回桐柏,張星江同志帶領紅軍過澗嶺店到方城,一直把紅二十五軍部隊送到盧氏,返回工委。

《中共桐柏縣歷史》第一卷,第58一59頁記載:程灣的鄧河,位於湖北、河南兩省往來的交通要道上,張星江、王成秀等以此作為活動的重要區域。通過-段深入細緻的工作,1933年4月,發展了鄧河街的何老八及張金生、郭九平、熊修身等人入黨,成立了中共鄧河支部,何老八任書記。同年春,王成秀又先後在三岔口,大籠等村發展劉天松、劉天慶、劉天現等19人入黨,成立了中共大籠支部,王成秀任書記。同時,王成秀還結識了石頭莊、黑明寺等村的陳守貴、梁玉申、梁勳蘭、程秀山等一群為人正直、勇於鬥爭之志士,並以他們為骨幹,在張星江的指導下,於1933年4月成立了鄂豫邊遊擊支隊,由陳守貴任隊長。這支有22人,6支長槍的游擊隊,經常活動在黑明寺、湘衝一帶,打擊土匪和地主豪紳,深得民心,隊伍很快發展到70餘人,20餘支槍。並於同年秋,發展遊擊骨幹分子程秀山、梁勳蘭、陳守貴、梁玉申、梁玉秀等人入黨,成立了中共黑明寺支部,梁勳蘭任書記。黨支部成立後,加強對游擊隊員的思想教育,增強了游擊隊的戰鬥力。

梁勳停繼續介紹說:父親一直跟著張星江、張西歧在革命隊伍中,後來參加抗日戰爭。在五師突圍與部隊失散,在外躲了幾年。最後回到家鄉。從此,再也沒能與組織聯繫上。父親梁玉申沒能等到十一屆三中會後落實政策恢復紅軍待遇,便去世了。但當時母親還健在。後來母親也沒能等到紅軍家屬的待遇也去世了。儘管我們向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反映多次,要求落實我們家紅軍待遇,至今也沒有落實解決。我們只求組織上承認我們是紅軍家屬就足矣,不會向組織上添任何麻煩。況且我和孩子都是共產黨員。

我們說:看了南陽、桐柏黨史記載,你父親在我們黨紅軍時期就參加了革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桐柏時,曾幫助紅軍領路、安置傷員等。這都是為黨作出了貢獻。值得我們崇敬他老人家。對於要求落實紅軍家屬待遇,也沒有向組織上提出一些過高的要求。這也體現了你們全家的思想覺悟高。你們可依據黨的歷史的事實,向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如實反映。相信終會得到正確的結論。但作為你們當後人的,要充發揚你父親在革命戰爭年代中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團結鄰里,搞好互助。在農村奔富路上當好致富代頭人。相信組織上,終有一天會落實你們家的紅軍待遇。他聽了我們說的這番話後,會心地笑著說:“中、中,可牢中阿!” 他臨走時,我們還贈送了他幾頂紅軍帽。

隨後,飯館老闆李廣華領著我們去了黑明寺。寺廟遊人少,因這裡比較偏僻。方丈見到我們的到來,介紹了該廟始建於唐,盛於明清。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毀壞廟裡的設施嚴重。年代久遠的石碑,被砸成二截等等。1934年11月22日,紅二十五軍軍部設立在這裡,部隊在潭窩包宿營。

看時間還早,李廣華領我們去八九里地開外的白蓮窪。在白蓮窪一條公路的坡下,安葬著紅軍王連長烈士墓。來到烈士墓前,拿出從家鄉帶的金河南酒,按照祭奠儀式灑酒、鞠躬緬懷祭奠。讓領路的李廣華感動的也落下了淚水……

趁天色還沒完全黑下來,我們對白蓮窪紅軍住過的地方、鄂豫邊省委多次召開會議、療養傷病員的舊址遺蹟等進行了詳佃的考察和記錄,還和當地群眾進行了座談。我們回到住處,已經八點多了。

不忘初心 兩位老黨員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

重走紅25軍長征路李建設李長萬在桐柏縣新集鄉與鄉人大主席李東昇及鄉幹部在紅25軍駐

不忘初心 兩位老黨員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

李建設李長萬在桐柏縣新集鄉與鄉人大主席李東昇及鄉村幹部在紅25軍軍部舊址前分別留念。

不忘初心 兩位老黨員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

重走紅25軍長征路李建設李長萬在桐柏縣新集鄉與鄉人大主席李東昇分別留念。

不忘初心 兩位老黨員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

重走紅25軍長征路李建設李長萬在桐柏縣程灣黑明寺紅25軍軍部前與方丈合影。

不忘初心 兩位老黨員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

在桐柏縣程灣黑明寺紅25軍軍部前與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合影分別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