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字经(慈恩宗)

佛教三字经(慈恩宗)

(慈恩宗又名法相宗、唯识宗)

唐玄奘,游西域,学瑜伽,祖弥勒;

传戒贤,大论师,亲传授,历年时。

归长安,传窥基,通因明,善三支;

《成唯识》,作《疏记》,破邪宗,伸正义。

有现量,有比量,究竟依,圣教量。

遍计执,依他性,二者离,圆成证。

此一宗,号慈恩,先谈相,后显真。


唐玄奘,游西域,

玄奘大师,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姓陈。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备历艰苦,游历西域。

学瑜伽,祖弥勒;

《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创作。

传戒贤,大论师,亲传授,历年时。

戒贤音译“尸罗跋陀罗”。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唐玄奘在贞观十年( 636)至那烂陀寺从其学法。

归长安,传窥基,

历时十七年,回到长安。传法于窥基。窥基(632---682),字洪道,鄯阳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尉迟恭之侄。

通因明,善三支;

因明学是佛教用来诠解哲学思想的形式方法。三支者:宗、因、喻。

《成唯识》,作《疏记》,

《成唯识论》是佛教论书。又名《净唯识论》,简称《 唯识论》。 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 难陀、德慧、安慧、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 十大论师分别对《 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破邪宗,伸正义。

此书一出,破除邪宗,正义全伸。

有现量,

无分别智,了法自相,名真现量。有分别智,于义异转,名似现量。

有比量,

藉相观义,有正智生,名真比量,虚妄分别,不能正解,名似比量。

究竟依,圣教量。

所说的现量比量。印证无违,方可自然。

遍计执,

遍染净法上,执我执法,故名遍计所执性,属非量。

依他性,

依他众缘而起,故名依他起性,属比量。

二者离,圆成证。

远离遍计执及依他性,识心圆明,入圆成实性,属现量,即是真如自性也。

此一宗,号慈恩,

因玄奘大师住在慈恩寺得名。

先谈相,后显真。

相不自相,全从识变。识不自识,全依性起。相识俱空,不真何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