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正風肅紀監督對幹部「吃空餉」說不

說起正風肅紀監督工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正風肅紀監督員。事實上,正風肅紀監督工作不僅限於在基層設置正風肅紀監督員,還包括對其他工作的監督。比如,在正風肅紀監督組的監督推動下,對一些喪失原有職能的工作崗位,按照相關規定予以撤銷。康平縣東昇鄉村小組長“集體下崗”,就是這樣一個案例。

東昇鄉取消村小組長崗位

54人“集體下崗”

在農村,一個村子人口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要把黨和政府的政策宣傳落實到位、為村民服務到位,村幹部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日前,東昇鄉黨委審議通過了《關於村兩委幹部定崗定責定資的管理規定》,取消了村小組長崗位,共有54人“集體下崗”。按理說,村小組長是傳遞黨和政府政策的“服務員”,在政府和百姓之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村民們沒了“服務員”,理應對這樣的做法表示反對,可讓人意外的是,東昇鄉的群眾卻拍手叫好,連連點贊。

以前,很多政策的上傳下達、糧食直補、扶貧資金的發放等工作都需要人力來完成,村委會需要在每個村設置固定的聯繫人來溝通各類事情,村小組長這個崗位應運而生。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通過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就可以獲取相應的政策信息,而地力補貼、玉米補貼、扶貧款項等涉農資金,相關部門可以直接把錢打到農戶的銀行賬戶上,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這樣一來,村小組長崗位就顯得可有可無了。

沒了“吃空餉”的村幹部

百姓拍手稱快

“村裡工作人員過多,感覺有些是吃閒飯的。”村民們覺得,村小組長不幹活,還拿著村集體發的工資,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的負擔,對其他村民也不公平。東昇鄉東昇村主任盛國飛說,東昇村村小組長一年費用大概需要兩萬多元,這對於拮据的村財政來說的確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不僅如此,由於有村小組長可以依賴,一些本該村兩委班子成員乾的活兒,也轉嫁到村小組長身上,但村小組長在解決問題上起不了什麼作用,因此,村小組長和村幹部經常互相“踢皮球”。盛國飛說,以前村裡有村小組長,老百姓有啥事兒第一個能想到的就是找村小組長彙報,但由於村小組長這個職位只有上傳下達的作用,並沒有決定權,而有決定權的村幹部卻養成了依賴村小組長的習慣,很少到村裡走訪,老百姓的事兒常常就這樣被耽擱了,村民們心裡就有了怨言。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村小組長問題,以及個別兩委班子成員分工不明確、在位不履職問題,東昇鄉黨委高度重視,下決心加以解決。”康平縣東昇鄉黨委書記呂桂林介紹,鄉黨委以全市開展正風肅紀監督工作為契機,責成鄉正風肅紀監督組對全鄉村兩委班子分工、村小組長履職等情況展開專題調研。在調研中,監督組發現,全鄉共有54名村小組長,他們大部分年齡偏大,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新要求;有的甚至壓根沒有工作;有的工作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有重複。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的標準計算,全鄉範圍內的村集體每年就要拿出16萬餘元用於支付這些村小組長的工資。

摸清情況之後,東昇鄉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出臺了《關於村兩委幹部定崗定責定資的管理規定》,從此,村小組長這一職務在東昇鄉成為了歷史,百姓們也為東昇鄉這一做法拍手叫好。

基層“四風”問題不解決

“最後一公里”難打通

54名村小組長“下崗”後,每年少了一筆穩定的收入不說,從崗位撤下來,他們心裡也不太得勁兒。“我們以前在政策宣傳、服務群眾方面也沒少作貢獻。”有的村小組長“下崗”後,未免有些想不開。為此,東昇鄉正風肅紀監督工作並未只停留在“監督”上,而是繼續深入工作,找“下崗”的村小組長談心,化解他們心中的情緒,使其正確認識崗位職能。經過耐心說服工作,“下崗”的村小組長們逐漸轉變了觀念。他們表示,會運用各級政府的惠民政策,發展新的事業。東昇鄉勝關村原村小組長石程說,撤銷村小組長崗位,能為村集體省下點兒錢,也是為老百姓辦好事、幹實事。東昇鄉勝關村原村小組長張自昌說,村小組長崗位取消後,村幹部經常到群眾家中走訪,為百姓服務更踏實、更實在了。

的確,隨著村小組長崗位的取消,村幹部必須親自到各村屯瞭解情況,幫群眾辦事。通過開展正風肅紀監督工作,東昇鄉讓“吃空餉”的村小組長“集體下崗”,不但減輕了村集體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轉變了村幹部的作風,讓村幹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成為基層群眾的貼心人和“服務員”。

呂桂林說,村級幹部是比針眼還小的“針尖官”,但他們卻是聯繫政府和群眾的紐帶,也是群眾基層自治的代理者。俗話說“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如果基層的“四風”問題不能加以解決,就難以打通正風肅紀監督工作的“最後一公里”。東昇鄉的這一做法不僅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認可,而且為全市其他村提供了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