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有名大诗人,他的诗语文课本上都有,但他却是文坛千年蒙羞

知识分子历来是一个民族的大脑,有骨气的文人则被人誉为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文人丧失了礼义廉耻,出卖了道德良心,他就会被人骂为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唐朝诗人宋之问就是这样一个被后人讥笑了千百年的癞皮狗。

唐代一有名大诗人,他的诗语文课本上都有,但他却是文坛千年蒙羞

杀亲外甥夺诗,宋之问和刘希夷两人是血浓于水的舅甥关系,刘希夷早年丧父,寄养于外祖父家,他把舅舅宋之问当作了自己最亲最敬的人。

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的诗,呈送给舅舅,想征询他的意见。宋之问看后大为惊叹,当他读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几句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句时,他更是爱不释手。

宋之问为了霸占此诗,竟起了杀人灭口的歹心,在深夜,他用一条装满了沙土的布袋压死了外甥刘希夷,刘希夷被害死时还不到三十岁。宋之问本想窃取此诗留名诗史,但没想到《全唐诗》的作者有意的把刘希夷的原诗和宋之问改动几字的山寨版放在了书里,让后人永远记住了这桩罪恶的诗歌谋杀案。

唐代一有名大诗人,他的诗语文课本上都有,但他却是文坛千年蒙羞

从这段杀亲夺诗的故事里,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但宋毕竟没有浪得虚名,他的诗作也十分了得,不论是在宫廷里所献的应制诗,还是被贬途中所写下的伤感诗,其中都不乏佳作和佳句,甚至可以将其称之为诗作高手。其代表作之一《渡汉江》,想必读者早已耳熟能详: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代一有名大诗人,他的诗语文课本上都有,但他却是文坛千年蒙羞

但宋教授更看重的是仕途,全部心思用在巴结权贵上,甚至不惜丧失人格。他跟着武则天到处巡游,以为武则天很看重自己,便厚着脸皮提出要做北门学士,以便进一步接近圣上。武则天没有答应,为此宋之问感到十分委屈:鞍前马后阿谀奉承,没功劳也有苦劳。于是就写诗发牢骚。武则天得知后,对臣下说,我不答应他,只是因为他有口臭。

宋之问的小人行径,在卑鄙无耻之中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宋自然不会得到善终。唐玄宗天元年中,干脆令他在流放地自裁。当赐死的诏书送达时,宋双腿打颤,汗流浃背。最后不得不“饮食沐浴就死”。

唐代一有名大诗人,他的诗语文课本上都有,但他却是文坛千年蒙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