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是如何长大的?

宇宙中不断诞生的恒星新生儿很多,但是新生的恒星一般都处于云汽包裹的襁褓之中,这个襁褓就像蚕茧一样把内部包裹得严严实实,人类无法窥见内部到底在发生什么。

恒星是如何长大的?

如今科学家通过红外透视眼——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窥见了距离地球1000光年远的一颗婴儿恒星的襁褓内部,清楚地看到了襁褓内部的景象。

蚕茧一般的襁褓内,刚出生10万年的恒星婴儿闪耀着偏蓝色的光芒,围绕恒星有一个很大的行星盘,这个盘是由大量云汽土石组成的,围绕恒星不断旋转。行星盘上还没有一颗行星诞生,完全是一个比较均匀的盘。行星盘的边缘与襁褓相交,因此这个盘正好把整个襁褓划分成了上下两个半球形的穹窿。这个恒星襁褓其实是很大的,直径达到数百个天文单位(一个日地距离就是一个天文单位),不过在远处观察的话,襁褓看上去的确很小,真的像个蚕茧一般。

穹窿内充满了浓密的水汽,穹窿上还在不断向下滴落冰质物质,砸到行星盘上,就像不断给婴儿输送营养的胎盘一样。但是冰的降落速度却是极快的,速度超过了音速。因此砸到行星盘上的时候,剧烈的冲击和摩擦产生的热量把冰质物质加热汽化。这些水汽在冷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会凝结,之后又滴落……

科学家在持续观察这颗新生恒星,目的当然不是觉得这些现象有意思,而是想看到这个恒星周围是如何形成行星的。科学家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一些个头较大的物质在行星盘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同时行星自身的引力也在不断吸引物质聚集过来,从而经过百万年的漫长时间,形成了行星。另一种理论认为,行星的形成可能就是一种外在力量的波动,波动导致行星盘上的物质突然汇聚起来,也许就是几千年的时间,就会形成木星那么大的行星。

目前,科学家更倾向于后一个理论,因为襁褓上掉落的物质每时每刻都在激荡着行星盘,也许某个情况下,就会激发盘上的物质汇聚起来,从而促使行星开始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