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加入小学同学群,就是脱离社会。”

点击右上方红字“+订阅”,为你写暖床故事,泼酸辣鸡汤。

“你不加入小学同学群,就是脱离社会。”

购于摄图网

01

回家的第15天,我又忍不住和我妈吵了一架。我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克制,一边下定决定:明年一定不在家里过超过10天的假期。

我已经不知道这是今年过年跟我妈吵的第几次架,每次都告诉自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别人为你的负能量买单。每次又都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忍不住大发雷霆。

远距离的少沟通和代沟之间产生的认知差距,让两代人的隔阂和心灵距离也越来越远。一方面在尽可能地找共同话题,一方面却总为对方的行为和思想颇为无奈。

你认为他们不明事理,他们觉得你不接地气。

我回家的第二天,隔壁的小学同学花花和另一个发小过来串门。小学同学之间聊的话题无疑是:

  • 以前的某某某最近在哪里工作,据说待遇还不错,现在有房有车;

  • 几班的谁谁最近结婚,娶了同校的谁谁。以前看着挺会说话,挺受欢迎的一个人,现在觉得吧,除了长得帅点,什么本事都没有。

  • 还有那个衫子,就是个子高高的,特别讨人欢迎的小学语文课代表。你们知道她最近怎么样了?

  • 哎,你还不知道啊,她跟他们公司的直属上司搞到一起了。

  • 她爸妈后来还专门去他们公司闹,让他们领导赔了几十万呢。

  • 要我说呀,其实女生呀,只要长得好看,狠得下心就够了。

虽然是同龄人,但是由于环境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双方的可聊话题可能比亲戚之间的问候还少。有时候因为三观问题,你明明不同意的事情和观点,只能迎面尬笑。

聊不进去的尴尬,没话找话的无趣。本来应该是重逢举杯的事情,最后却是在不断消耗你的能量。

“你不加入小学同学群,就是脱离社会。”

购于摄图网

02

后来走的时候,花花问我:对了,獭獭,你没在小学同学群对吧,需要我邀请你进去吗?

我连连挥手说不,心里想:求你们了,放过我吧。十几年没有联系,谁是谁我真的不记得了。进群还要打招呼寒暄,完了还要加好友私信尬聊,真的还不如让我去加班。

这个时候我妈在旁边插了一句:你为什么不加进去呢?加进去多好呀,多认识点人,以后互相有个照应。而且,你不是在写文章吗,趁机给自己多涨点粉丝。

我跟你说,你不加入小学同学群,就是脱离人群。

我一口老血没吐出来,连忙送走了两位老同学。转过头来看着我妈那张无辜的脸,只能把气咽了下去。

  • 我妈不懂得“圈子不同,不必相融”的道理。

  • 也不明白我并不愿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无效社交上。

  • 更不知道我要将自己的工作不断重复解释给大家的困扰和无奈。

她只是站在她的人生阅历和认知上想要告诉我:多一些朋友总是好的,你可以趁机给自己涨一些粉丝,你看加群你是有利无弊的。却不知道我的时间成本和情绪成本远远大于眼前的这些小利。

妈妈的“多条朋友多条路”在我这里成了最大的困扰和无奈,我却不能因此怪她。

因为她是我妈。

“你不加入小学同学群,就是脱离社会。”

图片@电影《低俗小说》

03

我有时候觉得我们和亲人,尤其是爸妈之间的关系,真的是神奇的缘分。用古话说就是:打断骨头都连着筋。由于是骨肉至亲的血缘关系,便是注定了一辈子的缘分。可是因为子女的成长,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必定是要越来越远。

生活距离越来越远,认知代沟也越来越大,但是感情上呢,却要越来越深。尤其是当你已经跳脱出了原来的环境和认知,看着上一辈还在重复以前的问题和处事方式,忍不住想去沟通和交流,但是得到的只能是一句:

孩子大了,管不住了。

有些事情,明明是错的。你说吧,伤感情;不说吧,自己心里过不去。时间长了,就是疙瘩。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我妈觉得我进传销了。讲的是因为我妈妈对我的工作的不了解,以及对我目前生活状态的不懂,产生的误会。

然后呢,现在我觉得,我妈觉得我进传销了,真的是我妈跟我开得最低级别的玩笑,因为进传销了我还能用回家来证明。

我妈现在跟我开得高级别的玩笑是:我觉得你是冒充的。

一觉醒来,你妈站在你的面前,一脸狐疑地跟你说:喂,你是不是冒充我女儿的。你看着那张认真的脸,忽然悲从中来。

“你不加入小学同学群,就是脱离社会。”

04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嘛,今年我带对象回家见父母了。然后呢,很多七大姑八大姨就过来要喜糖,还要窜拖着我爸妈说,以后在哪里办酒席,应该要多少彩礼钱?如何考验试探准女婿?

虽然男朋友第一次过来就要喜糖谈酒席这些梗我也不太懂,但是呢,我还是怀着沟通+教育的目的,想多和爸妈交流沟通一下。

因为我觉得:我男朋友毕竟只是第一次见父母,大家先认识一下,有个了解。至于详细的事情,以后再讨论,至于彩礼什么的,说真的,意思意思就好了,又不是卖女儿,一竿子买卖。

可能是谈的话有点多吧,讲完之后我妈就一脸狐疑地跟我说:我觉得你变了。

然后呢,有一天早上醒来听我爸讲:我妈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不是她亲女儿,我是和她亲女儿交换了的,冒充她女儿回家的。

再然后呢,有一天我跟我妈说:给我房间装个锁子吧,别不敲门就进来。

我妈说:你房间有锁子你不知道啊,去年300块装的。

我:有锁子啊,钥匙在哪里。

我妈:你该不会是冒充我女儿的吧,家里装锁子你不知道吗?

哭笑不得脸。

天,我一年不回家,我怎么会记得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总之呢?这几件事情就造就了我现在在她心目中是个“冒充假女儿”的身份,而且我一旦讲道理,这个可能值就大一分。稍微有一点我和她心目中我以前的形象不符合,我妈就觉得我是“冒牌货”。

虽然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但是却让我觉得:可悲可叹。

05

之前看《无问西东》的时候,我觉得最可悲的莫过于王敏佳的师母刘淑芬和她老公之间的爱情:因为成长不同步,因为认知差距越来越大,即使最后在一个屋檐下,都无话可讲。

其实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其实也都是在成长的。

只不过有的子女成长较快,父母成长较慢,造成子女回家不认同父母的处事和生活方式,想去沟通和去纠正;有的父母成长较快,子女成长较慢,造成父母过度担心子女的未来,甚至想为他铺好以后的道路。

不论是哪一种,不同步的成长,最终都会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不过也不能怪父母,很多时候,父母能把孩子养大并且送出去,已经花光了他们的所有力气。我们还能够再要求什么呢?

父母与子女之间,注定是一场相爱相杀的说不清的缘分。

未来还长,只能说:且行且珍惜。

-END-


.▼.

*作者:树獭先生,自由撰稿人,专栏作者,树獭先生写作训练营创始人。一枚认真写字的93年姑娘,既喝得了烈酒,又走得了四方。个人公众号:树獭先生,獭,读ta。

新书《趁早把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全网热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