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下,每一个父母的恐慌都无处安放

这两天,被疫苗事件刷屏了。

作为一个妈妈,看着疫苗本上“长春长生”的字眼,愤怒、压抑、恐慌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想每一个家长都能感同身受。

其实,在去年这个疫苗问题就已经曝光了,当时我们问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疫苗工作人员,这个问题后续如何处理,他们的回复是:不知道,等通知。短短的六个字,就把我们给打发了。冷冷的,没有温度。

伴随着不安和隐痛,我们仔细观察了下孩子的日常,幸好没有什么大碍。孩子爸爸赶紧给孩子买了一个“疫苗险”——虽然很有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但是也聊胜于无吧,毕竟除了这个,我们也不知道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每当这个时候,就有一种满满的自责。作为父母,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虽然可能条件有限,但是父母的心大抵都是一样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不仅不能保证给孩子安全放心的奶粉口粮,连关乎生命健康的疫苗都可能是造假的。我们的孩子随时处在一个如此暴露又无法防守的危险地带,任凭那些居心不良、唯利是图的人来肆意伤害。在孩子健康的问题上,每一个家长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发出无声的怒吼——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没得商量,因为这就是“底线”!这就是“原则”!这就是“禁区”!

疫苗事件下,每一个父母的恐慌都无处安放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出事的是“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如果不是因为“狂犬病致死率100%”,那是不是依然又相安无事、不痛不痒地文过饰非?

孩子最近又到了该打疫苗的时候了,看着小豆苗上的提示,我默默地放下手机,不敢看电脑上那些关于疫苗事件的各种发酵和因为“疫苗事件”受害伤残致死的孩童案例。自从第一次看到媒体关于这些孩子因为疫苗安全致病致残致死的报道以后,自从自己有了宝宝当了爹妈以后,就再也受不得半点这样的刺激。那种感觉就好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有人用一把尖刀狠狠地插了下去。作为旁观者,尚且如此,不敢想象,身为当事人又该是如何地“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2011年2月,许伟的妻子带女儿许译文接种了“百日破”的第二针和脊灰的第三剂。5天之后孩子突然出现发热、抽搐等症状,两天下了四份病危通知书,历经三家医院一个多月的治疗,生命体征才得以稳定下来。但此时孩子已经出现脑部萎缩,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失去肢体活动能力,市人民医院的诊断为:病毒性脑病。图片为2013年3月28日,做完第2次脑干细胞移植手术后,许译文唯一的进步就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击打几次小鼓。

疫苗事件下,每一个父母的恐慌都无处安放

在关于生命安全的问题上,任他是谁也不能逾越我们的底线胡作非为!这次疫苗事件被查出来的是长春长生,是其中的一种疫苗,是其中的一个批次。那谁又能保证其他的批次、其他的疫苗、其他的公司生产的疫苗就没有问题呢?打了那么多年的疫苗,谁又知道多少是有效的,多少是安全的,科研资料和数据是值得可信的?问题一出,多少人感慨:原来在利益面前,这一切事实都是可以美化的,可以编造的,可以遮掩的。而我们,只能是作为一个被害者的身份默默地站在这里,握着恐慌,无处安放。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一个不敷衍、可执行、够安全的处理弥补方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一个严格精准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的监管体系和执行。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但是我也希望它永远不要迟到!施害者理应得到严惩,监管部门需要整顿彻查,不然,怎么来安放我们这些父母的恐慌?如何给我们的子女一个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