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谈是两年前“看见青春”四大高校健谈会的最后一场。这四场只有最后一场是对谈的形式。其实,那时候的李健是有点不擅长暖场,活跃气氛什么的,但健哥在这场对谈中更多的是扮演着主持人的角色,引话题、活跃气氛、强行圆场等等他并不擅长的事情,而靳东则扮演着演艺圈老干部的角色“侃侃而谈”。那时候的我还因为靳东的演技对他颇有好感,对最后一场的对谈所呈现的效果也只是觉得可惜和遗憾。

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两位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艺人,当这两个人坐在一起畅谈的时候,听他们的对话本该是一种享受,然而靳东却深深让这场与李健的交谈变得很尴尬,谁是真的文化人一看便知。当时李健作为主持人跟靳东聊了很多话题,但大多数时候两人都显得相当不默契,可以说是在尬聊,而且靳东说的很多话有些欠思考。

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比如靳东在说到自己早年干过唱歌、开酒吧、做餐厅等许多不务正业的事情,成名实属不易时,李健接话说他的成名经历和黄渤有点像,结果靳东直接回话:“黄渤,对,颜值差点儿,别的都挺像的。”可能是听到李健尴尬的笑声,靳东最后又补充了一句,“但愿黄渤看见后不要来找我。”

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如果看过「李健对话盛可以」那场访谈,不难发现,李健和靳东的那场已经很收敛、很克制了。那场李健和盛可以有的放矢、以一种似缓实急的节奏,交流探讨了下大概二十多本国外作品,很难想象靳东要是在现场该如何融入他们的交谈。

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而在后面聊到音乐时,靳东表示自己跟李健差了十万八千里,李健非常谦虚地表示没有那么多,结果靳东来了句“那就暂定为九万多公里吧”。然而,十万八千里换算成公里才五万四千公里而已,真是太尴尬。

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我认为靳东先生确实有一些知识储备,只不过,他并没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自我认知。关于表演,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表演,只是做给别人看而已,有的人完全相信自己的表演和剧情,靳东就是这样的人,他坚信自己的人设,并期望得到社会关于他有文化的认可。不能说靳东是欺骗者,但他表演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己。演员是活在聚光灯下面的,无时无刻都在被大众聚焦,大部分人都是很乐于去撕公众人物光鲜外衣的,更何况你破绽百出。努力搭人设就是在做加法,每一次表演,就是在一层一层地垒一个很空虚的高塔,说不定哪天就轰然倒塌。

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再说回人大那一场。诚然,那段文不对题的freestyle是压垮靳东人设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这个能归咎于李健吗? 结合当时的情景,面对学生提出的两个平行的问题,李健把命题和半命题结合的「论冯唐译版飞鸟集」和「在负面评价的风口浪尖如何自处」这个烫手山芋留给了自己,转手把“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品味、且言之成理即可”的「书籍推荐」抛给靳东。再加上前半段三番五次的圆场和兜底,李健真的是太难了。

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李健老师从来没有夸大或炫耀过自己的一切,包括学历,包括经历,包括知识,包括家庭。相反,他努力的学习“节制”。但从他的谈吐中,便可了解个大概,毕竟举止可以练习,但言谈就真的是底蕴了。就像他一直说自己早就把“男神”的称号转让出去了,足以体现双商之高——以玩笑的口吻可以不伤害任何人,且十分幽默,把“男神”转让出去则表明自己坚定的态度与某种意义上不可亵渎的风骨。这样的高双商便来自于深厚的底蕴与随之而来的自信和智慧。

同为老干部的李健和靳东,“人大对话”之后为何会引起粉丝对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