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民在自家祖墳挖出五層青石板,考古隊:全部撤離我們接手了

在中國封建社會,墓誌銘是記錄死者生平事蹟的石碑,一般都會放入墓穴之中,以求死後可以留名。根據考古發掘顯示,墓誌銘一般是王公貴族或是達官顯貴們才能使用的,而墓誌銘的內容也都會請當時社會有名望之人撰寫、雕刻,平民百姓很少能夠享用這種待遇。

浙江農民在自家祖墳挖出五層青石板,考古隊:全部撤離我們接手了

不過在浙江省的一個小山村,考古隊發掘了一座明代普通讀書人的墓葬,墓主人既不是王侯將相也不是達官顯貴,在他的墓中卻出土了一塊精美的墓誌銘,上面的內容是由兩位朝廷一品大員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所寫。此事讓考古隊大惑不解,究竟這位墓主人是何方神聖,能夠享受一品大員的服務?一切的起因還要從一件遷墳事件說起

浙江農民在自家祖墳挖出五層青石板,考古隊:全部撤離我們接手了

浙江省新昌縣為了修建高速公路,要對城南鄉石溪村進行整體搬遷。村子北面的仙女山傳說是塊風水寶地,自古就是附近十里八鄉的墓地,上面光是墳頭就有數百座。而這次拆遷仙女山也在範圍之內,所以村裡啟動了遷墳工作。

8月的一天,村幹部帶領一批村民再次來到仙女山,對一些年代久遠的祖墳進行遷移。在挖一座規模最大的墓時,眾人遇見了困難,按照常理一般墳墓上面只蓋有一層石板,可眼前的這座大墓已經挖開了三層石板,還沒有見到墓室,眾人清理了石板中間的雜物之後,發現了一個鑲嵌在石板上的石盒子,上面還有清晰的字跡。

浙江農民在自家祖墳挖出五層青石板,考古隊:全部撤離我們接手了

村幹部感覺這可能是文物,於是就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第二天一大早,新昌縣文管辦的考古隊就趕到了現場,通過對石板上的文字進行辨認,得知這是一座明代的古墓,鑲嵌在石板上面的墓主人的墓誌銘。

考古人員介紹說,保存如此完好的墓誌銘和墓誌蓋,在新昌的考古史上還是頭一次出現。根據墓誌中的記載,這座明代古墓的墓主人名叫張謨,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處士”。根據史料記載,處士指的是有才能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後來指的是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浙江農民在自家祖墳挖出五層青石板,考古隊:全部撤離我們接手了

不過最讓考古隊趕到震驚的是,這位普通讀書人的墓誌銘和墓誌蓋,竟然是由兩位一品大員親手書寫的。寫墓誌蓋的是當過明朝兵部尚書的呂光洵,墓誌銘則是中過榜眼、後來官至禮部尚書的潘晟所作。

這個發現讓現場的考古專家異常興奮,為了揭開古墓中的謎團,考古隊決定封鎖現場,完全接手仙女山上的遷墳工作,並立刻開始搶救性發掘。整座古墓保存的非常完好,並沒有被盜,在挖掘過程中他們發現,為了密封整座墓都用桐油、石灰、糯米等東西進行了填縫。

浙江農民在自家祖墳挖出五層青石板,考古隊:全部撤離我們接手了

當考古隊掀開第五層石板之後,終於露出了4個墓室,可讓考古隊趕到失望的是,古墓中並沒有出土一件文物,只有幾具腐朽的屍骨。失望的考古人員說這應該與明朝中期提倡的薄葬習俗有關。

這時有村民拿出了《南明張氏宗譜》,裡面記載墓主人張謨的兒子叫張愛山,和呂光洵、潘晟都是朋友,在父母去世之後,張愛山邀請了自己的兩個朋友幫忙寫了墓誌銘和墓誌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