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海岸·鮮美煙臺丨八仙過海顯神通,蓬萊閣上仙緣聚(上篇)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到的“仙山”

就是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

仙境海岸,鮮美煙臺

正因為有了蓬萊的仙道文化

而平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這一回,讓我們先從八仙過海的傳說講起……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八仙

他們都是誰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八仙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唐代《太平廣記》,後經過民間廣泛的流傳和諸多文人騷客的描繪,到明代吳元泰創作的小說《八仙出處東遊記傳》才正式確定了八位仙人。

八仙,共七男一女,即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柺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及何仙姑。八仙來自民間,是世俗社會不同階層的代表,曹國舅是皇親國戚,漢鍾離是將軍,呂洞賓是儒生,藍采和是優伶,鐵柺李則是以乞丐面目出現的官吏,韓湘子是年輕出家的富貴弟子,何仙姑則是民間婦女,張果老是長壽者,仙術無窮。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他們蔑視權貴,同情人民,懲惡揚善,造福百姓。

傳說八仙遊走於各地,懲惡揚善,劫富濟貧,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的傳說

BAXIAN

傳說八仙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歸來,在

蓬萊閣上飲酒作樂。酒至酣時,鐵柺李意猶未盡,對眾仙說:“我們何不乘著酒興漂洋過海遊玩一番呀?”眾仙激情四溢,齊聲附和。呂洞賓說:“我等既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憑個人道法,意下如何?”眾仙聽了,欣然贊同,一齊棄座動身而去。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八位仙人聚到海邊,個個亮出了自己的法寶。逍遙閒散的漢鍾離,把手中的芭蕉扇甩開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遊哉地向大海深處漂去。清婉動人的何仙姑步其後塵,將荷花往海里一放,頓時紅光四射,花像磨盤,仙姑亭亭玉立於荷花中間,風姿迷人。眾仙誰也不甘落後。吟詩行俠的呂洞賓、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隱跡修道的曹國舅、振靴踏歌的藍采和、巧奪造化的韓湘子、借屍還魂的鐵柺李紛紛將寶物扔入海中。瞬間,百舸爭流,各顯神通,逞雄鎮海,悠然地遨遊在 萬頃碧波之中。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八仙遨海,頓時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 興海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藍采和不甘示弱,與之爭鬥,終因寡不敵眾,被抓住關進龍宮。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里打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

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白雲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卻奈何不了他們。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準備再戰。恰巧南海觀音從此處經過(或說專門來調停),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八仙過海的傳說,不但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山海傳奇,而且被結晶成一句廣為傳頌的諺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人們對八仙無比喜愛,蓬萊有關他們的傳說除了八仙過海,還有很多,甚為豐富,如狗咬呂洞賓的來歷、九頂會仙山、鐵柺李收伏蝗精度李吉、蘇東坡訪八仙、銅井的來歷、蓬萊閣下的橋、天后宮唐槐等。

蓬萊閣

四大名樓之“人間仙境”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八仙和蓬萊的妙緣始於蓬萊閣,相傳他們就是從此處渡海的。在虎踞丹崖,雲擁浪託的煙臺一角,便真建有一處“蓬萊閣”。這似佇立在仙境般的亭臺樓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 年),原為海神廟,由於地勢高峻,祭祀有所不便,於是將廟西遷,在原址上修建起了巍峨壯觀的蓬萊閣。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蓬萊閣坐落於丹崖極頂,閣樓高15米,坐北面南,系雙層木結構建築,閣上四周環以明廊,可供遊人登臨遠眺,是觀賞“海市蜃樓”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閣中高懸一塊金字模匾,上有清代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蒼勁大字,東西兩壁掛有名人學者的題詩。位於蓬萊閣下的仙人橋,結構精美,造型奇特,傳說為“八仙”過海的地方。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閣南有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龍王宮等道教宮觀建築,均依丹崖山勢而築,層層而上,高低錯落,與閣渾然一體,總建築面積達18900餘平方米。

閣東有東南建觀瀾亭,為觀賞東海日出之所,西側海市亭,因為觀望海市蜃樓之境而名,又因其三面無窗,亭北臨海處築有短垣遮護,亭外海風狂嘯,亭內卻燃燭不滅,故又名避風亭,亭內牆壁上嵌有袁可立《觀海市》詩石刻九方。整個建築陡峭險峻,氣勢雄偉,朱碧輝映,風光壯麗。是山東著名的旅遊勝地。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登閣遠眺,芳草萋萋,海水濤濤,一日之間,景色多有變換。清晨,紅日初升,霞光萬丈;午後,樹蔭照水,斑駁可愛;黃昏,晚潮萬頃,蔚為壯觀。

若能賞四季變換,更是風月無涯。春天,亭閣樓宇襯新綠;夏日,繁林蔥鬱隱蟬音;秋季,雕欄玉砌惹餘暉;冬來,萬顆冰晶綴瓊枝,好一個人間仙境!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蓬萊閣自古為名人學士雅集之地,閣內各亭、殿、廊、牆之間,楹聯、碑文、石表、斷碣、琳琅滿目,比比皆是,翰墨流芳,為仙閣增色不少。如此寶地,無怪蘇軾來蓬萊做官匆匆五日,就對此地讚賞不已,留下了“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

”的千古詠歎。更無怪秦始皇、漢武帝或御駕東巡或派人至此,尋仙問藥,以求長生不老……

蓬萊閣裡,可不光有仙人故事、海市蜃樓。它與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一起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臨海連天、仙霧飄繞、雕樑畫棟、滿目琳琅……它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它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它是一項不可多得的藝術奇蹟。

海市蜃樓

蓬萊奇景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蓬萊當地導遊說,每年四五月份,若有機緣,便可看到“海市蜃樓”奇觀。他說,他有幸見過一次最震撼的“海市蜃樓”,如一幅高清屏幕,將一個碧水環繞的海濱小城俯瞰圖映射在海上方。城裡有鱗次櫛比的建築群,高樓大廈、燈塔、寬廣的街道清晰可見,時有人在其中走動穿梭,金碧輝煌的廟宇樓閣,後又逐漸轉換成海邊小島,依稀有船隻點綴其間……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攝影:高遠

正是由於海市蜃樓的時常光顧,蓬萊仙境在世人心中,更添幾許夢幻,更多幾分神奇,往往引得人去一探究竟。

蓬萊

“海上三仙山”之一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巿(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這大大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派人到蓬萊尋仙問藥的故事,流傳至今。

若他們還活著,入了這蓬萊的三仙山風景區,定會以為自己美夢成真已登仙界,進了神仙的後花園。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三仙山風景區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中“蓬萊、瀛州、方丈”這三座海外仙山的神話傳說,採用“一池三山”的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園內設有三和大殿、蓬萊仙島、瀛州仙境、方壺盛境、珍寶館、萬方安和等景點,這些建築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章法嚴密,其規格佈局可謂完全再現了世人對海外仙境的想象。園中珍藏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 ◆ ◆ ◆ ◆

八仙與蓬萊的更多精彩故事

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煙臺旅遊頭條”上線啦~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丨八仙过海显神通,蓬莱阁上仙缘聚(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