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你想要什麼?看完董卿的回答就知道跟她的差距在哪了!

董卿:10年後,我只要一個院子、一臺機器、一本書!

十年後你想要什麼?看完董卿的回答就知道跟她的差距在哪了!

很多年以前,巖松採訪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問“為什麼在今天人們依然需要古典音樂”。
十年後你想要什麼?看完董卿的回答就知道跟她的差距在哪了!

那位教授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他說:“因為人性的進化是非常緩慢的。”對於文字,亦是如此。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語句,就會有長久的生命力;而碎片化的信息,雖然可以在幾秒鐘內被刷出、被看到,但它們的生命往往也只有幾個小時。
十年後你想要什麼?看完董卿的回答就知道跟她的差距在哪了!

2014年,在美國的校園裡經常看到一些學生組成小組,每人帶一本書,在草地上朗讀、分享。其實在歐美,朗讀是一種傳統,作家畢飛宇參加完《朗讀者》後給我發了長長的短信,說他去荷蘭、丹麥參加書展,看到世界各地的作家聚在一起,在酒吧裡朗讀文章——有人讀、有人聽,像看電影一樣稀鬆平常。


十年後你想要什麼?看完董卿的回答就知道跟她的差距在哪了!
十年後你想要什麼?看完董卿的回答就知道跟她的差距在哪了!

他說:“在那些人的世界裡,每天的生活似乎還比我們多了一頓飯,耳朵的飯。”教授的話與學生們在草地上朗讀的畫面,成了我的靈感來源。從美國回來後,我想觀眾對我是有新期待的,我能做些什麼?能讓大家看到什麼變化?要不要做一個真正自己喜歡的,不管受眾有多少,至少能讓人看到我所思所想的節目?
十年後你想要什麼?看完董卿的回答就知道跟她的差距在哪了!

答案是肯定的:我想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