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指着臣子的大肚问:里面装的是啥?大臣:忠心,此人最终反叛

唐玄宗在位的中后期,奸相李林甫长期执政,为阻止各地节度使凭借军功入朝拜相,从而取代他的位置,于是在藩镇起用外族将领为节度使(按例,宰相只能由汉人充任)。其中,栗特人安禄山因善于逢迎,加上一系列由杀良冒功创造的“战绩”,竟然摇身一变而成为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是当时唐朝最有实力的藩帅。

皇帝指着臣子的大肚问:里面装的是啥?大臣:忠心,此人最终反叛

安禄山貌似忠厚老实,实际上却奸猾阴狠

安禄山外表看似忠厚老实,实际上却奸猾阴狠(“外若痴直,内实狡黠。”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为了能长期保持权势,除了讨好李林甫、高力士等一干权贵外,还拼命地巴结杨贵妃,并经常向唐玄宗大表忠心,称得上一个货真价实的“忠心婊”。安禄山表忠心的水平其实并不高,但在昏聩颟顸的唐玄宗听来却很顺耳顺心。

比如,在天宝二年(743年)正月入朝时,安禄山曾向玄宗上奏说:“去年营州发生蝗灾,微臣忧心如焚,于是焚香向天祷告,若我心术不正,对陛下不忠,那么就让蝗虫吃掉我的心脏;如果我没有辜负陛下,没有欺骗神灵,那么就请上天将消灭蝗虫。果然没多久,便有一群鸟从北方飞来,立刻吃尽这些蝗虫。”玄宗听后对他赞许有加,并将此事交付史官记录。

皇帝指着臣子的大肚问:里面装的是啥?大臣:忠心,此人最终反叛

安禄山之所以能崛起,跟李林甫有很大关系

禄山奏言:“去年营州虫食苗,臣焚香祝天云:‘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祗,愿使虫散。’即有群鸟从北来,食虫立尽。请宣付史官。”从之。引文同上。

比如,在天宝六载(747年)入朝时,唐玄宗某次曾指着安禄山三百斤的大肚子,跟他开玩笑说:“这胡人的肚子如此硕大,朕非常好奇,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呢?”安禄山脑瓜子转得很快,听完皇帝的问话后,马上便回复到:“微臣肚子的确很大,但其中除了对陛下的一片赤胆忠心外,再没装其他的东西!”玄宗听后哈哈大笑,认为安禄山很真诚。

皇帝指着臣子的大肚问:里面装的是啥?大臣:忠心,此人最终反叛

唐玄宗很欣赏安禄山的“忠诚”

禄山在上前,应对敏给,杂以诙谐,上尝戏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尔!”对曰:“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上悦。引文同上。

以上两则史实,只是安禄山讨好唐玄宗的言行当中的经典案例,与之相似的记录还有很多,虽然无比虚假,却很合皇帝的胃口。唐玄宗因为欣赏安禄山的“忠诚”,便不断地给他加官进爵、赏赐财宝,还让他自由出入宫禁,并拜杨贵妃为干娘,可见对他的宠遇之深(“禄山得出入禁中,因请为贵妃儿。”引文同上)。

皇帝指着臣子的大肚问:里面装的是啥?大臣:忠心,此人最终反叛

安禄山经常向玄宗表忠心,但其实早生异心

可唐玄宗哪里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人安禄山非但不是忠臣义士,反而是个野心极大,意图谋朝篡位的野心家。拥有三镇数十万军马已让安禄山产生异心,而在亲眼目睹内地的防守薄弱和朝廷的腐朽后,更是让他蠢蠢欲动。然而,由于此时安禄山最为畏惧的李林甫还在台上,对他的监防甚严,所以一时间还不敢贸然举兵。

等到李林甫薨逝、杨国忠上台后,由于跟安禄山不和,便经常在玄宗面前揭发安禄山,声称他必然会反叛,并怂恿皇帝利用安禄山进京之机将其铲除。而安禄山既鄙薄于杨国忠的才能、德行,又对他揭发自己感到恐惧,于是在局势要滑向失控、玄宗开始对他产生疑心之际,便悍然举兵造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756-763年)。

皇帝指着臣子的大肚问:里面装的是啥?大臣:忠心,此人最终反叛

安史之乱形势图

“安史之乱”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使得大唐江山千疮百孔,盛世难现。为迅速平息叛乱,唐朝不得不默视地方割据武装的兴起,从而演化为持续200余年的藩镇之乱,而大唐便在这藩镇之乱期间走向灭亡。而这一起的始作俑者,便是“忠心婊”安禄山。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