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蕭邦,美美的喬治·桑——電影《一曲難忘》影評

《一曲難忘》是1945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講述了音樂家肖邦

的生平。

鋼琴神童肖邦出生在當時正被沙俄侵犯的波蘭,孩提時代就被其音樂老師埃爾斯納斷定為音樂奇才,而老師不斷鼓勵他去巴黎發展。

長大後肖邦積極投身波蘭的革命運動,失敗後和老師逃亡巴黎。其間結識了同時代的青年鋼琴家李斯特,後來在女作家喬治•桑的大力幫助下,肖邦開始揚名巴黎。

喬治•桑給了他最初的掌聲和熱烈的戀情,帶著他隱居在靜謐的鄉間,後來又把他安頓在自己的島上別墅中讓他靜心創作。在這裡,一首又一首的華爾茲,小夜曲的曲譜寄到了浪漫的巴黎。

但就在這時,肖邦的祖國波蘭在敵人的侵略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他的老師、親人、鄉親們也都要拉他加入。不過喬治•桑斷定肖邦是世間少有的音樂天才,而且現在他早已病怏怏的,再投入愛國戰鬥,無異於慢性自殺,因此竭力勸阻他。

肖邦的老師和早年的戀人一再激勵他,幾經矛盾下,肖邦離開了喬治•桑,到柏林,羅馬,維也納,斯德哥爾摩……一個又一個城市去巡迴演出,以所得錢款支援愛國者。結果很快病情加重,終於在巴黎的一次演出中摔倒了。

臨終前,肖邦想見喬治•桑最後一面,託人請她,可是她厲聲拒絕:這下你們滿意了吧!世上還有什麼東西能彌補他的偉大的生命嗎?世界上永久失去了一個天才!

十一月的肖邦,靈魂一路向北漂移,肉體再也彈不出自己的《夜曲》,再也彈不出鋼琴裡的浪漫,再也見不到麥芽糖一般的喬治·桑。

按一般的欣賞習慣,可能很多觀眾會認為這部電影主要是歌頌肖邦的愛國主義精神,而把喬治•桑當成自私又可鄙的批判對象。其實,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當自己的民族遭受危難時當然要挺身而出,當然要進行無畏的抗爭,為了個人的私利不顧祖國甚至不惜出賣民族利益的無恥之徒當然要受到永久的唾棄,這些都是沒有異議的。歌頌肖邦的愛國熱忱也是絲毫沒有異議的。

但另一方面,電影藝術家對肖邦因為連日演奏而喪生的結果更感到痛心惋惜,因此,他們又公允的表達了喬治•桑的理由——

“你的天賦是創造音樂,供那些不如你的人去演奏。利用你的天賦,否則你會迷失方向,並且失去一切。對你的天賦就是要自私,留在這兒,寫你的音樂!”

我想,看過電影的都會對肖邦的死抱有深深的憐憫和惋惜,這也是沒有異議的。

這部電影其實表達了歷史上一切真正的天才都會遇到的困境:一方面要消耗於現實中的鬥爭,不然自己何以在世間立足?另一方面,天才也要展現自己獨特的價值,展現自己遠遠高於普通大眾的才情。

天才只是個人,沒有和聲。天才一意孤行,不接受眾人眼光。天才心在九天,不在世情……

對於天才們來說,像肖邦這樣遇到國家民族災難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面對平穩的世間生活。但尋常歲序、庸常年月也會照樣面臨很多選擇,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兩難的選擇。

這樣做難,那樣做也難,究竟怎麼選擇?電影藝術家把他的困惑誠懇地交給了觀眾,觀眾也在兩難的未知選擇中思索、徘徊、嘆息……


附註一:本部電影雖說講的是肖邦生平,但假如把它看成傳記電影似也不妥,因為此片虛構成分居多,很多情節和史實相去甚遠。但電影畢竟是藝術,怎麼寫這是電影藝術家的權利。

附註二:電影劇照來一打。不得不說,電影裡的喬治·桑很美。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喬治·桑——電影《一曲難忘》影評

肖邦和喬治·桑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喬治·桑——電影《一曲難忘》影評

美美的喬治·桑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喬治·桑——電影《一曲難忘》影評

肖邦和老師埃爾斯納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喬治·桑——電影《一曲難忘》影評

肖邦和喬治·桑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喬治·桑——電影《一曲難忘》影評

肖邦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喬治·桑——電影《一曲難忘》影評

肖邦和李斯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