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都說現在的小孩子很聰明,智能手機、平板拿過來就會玩。

其實對也不對。物質發達的年代,吃穿都是最好的,孩子也受得到良好的啟蒙,真的會越來越聰明。

往回推30年,交通還靠車馬的年代,就算想玩智能科技,科技發展也不會允許,剛滿足的溫飽足以讓一些家庭感覺吃力。

那時候的孩子是成群結隊的在大街小巷裡玩耍,天不亮就起床吆呼,天黑了要等家長吆呼。

那時的孩子,爸媽不在家的時候,都屬於街道。(更多精彩請關注“稀讀”)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陳哲藝導演在2013年的時候指導了這樣一部影片,就叫《爸媽不在家》。

影片講述了被爸媽忽視的孩子與保姆由衝突、生疏 到逐漸培養出感情的故事。

當然了,導演沒有把目光只侷限於一個孩子的成長和一個家庭內部關係上。

在電影中,整個故事發生在1997年那場亞洲金融風暴的背景下,導演藉助一個家庭表現了整個社會在絕境中求生的慾望。

電影2013年在新加坡上映,收穫了一眾好評,國內豆瓣評分也高達7.9。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家樂是一個很聰明的小孩,但在學校裡也是讓老師頭痛的那種小孩,調皮搗蛋,破壞校規。

懷孕的母親每天在公司和家事兩邊忙碌的情況下,時不時還要跑到學校接受老師的“教誨”;家樂父親又忙於工作,無奈之下之得請菲律賓女傭泰莉來到家裡幫忙。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家樂並不喜歡這個女傭,只要一有機會,就欺負她。

泰莉去學校接他,他跳窗戶逃跑,回到家後把泰莉鎖在門外不讓她進去。

和泰莉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家樂偷偷把沒有付賬的商品塞進泰莉的包裡,致使泰莉被人懷疑。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泰莉受夠了家樂的欺負,“是你媽請我來你家工作的,你可以不喜歡我,但是你不能欺負我。”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一次意外家樂被車撞傷,胳膊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的他雖然不願接受女傭的幫助,但因為真的不能自理只能妥協於泰莉。

泰莉幫他洗澡,幫他穿衣,喂他吃飯。有時候還會幫自己瞞住父母不寫作業的事實,家樂漸漸的發現,這個女傭好像並沒有那麼討厭。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1997年7月2日,泰銖貶值,不久後這場亞洲風暴就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韓國、日本等國。

亞洲國家經濟市場普遍蕭條,公司裁員一波接著一波,家樂父親也在這場風暴中失去了工作。

父親的隱瞞使他和妻子之間產生了隔閡,母親在外花錢報名學習又遭到詐騙。生活中的一切開支都壓得這個家庭喘不過氣來。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在父親開口的那一刻,這部電影也走向結局。

妻子對丈夫說“我一直在等你說出來”然後緊緊的把丈夫擁入懷中。而泰莉,也不得不面對重新找工作的選擇。

家樂一家把泰莉送到機場,臨下車時,家樂剪了泰莉的一縷頭髮。在回家的路上,家樂看著手裡的頭髮,久久的回不過神來......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爸媽不在家本該是孩子最期待的時刻,但這部電影拍出來,有一點小溫馨還有一點壓抑。

父母長期缺席使家樂在孩子中顯得過於叛逆和早熟,而也正是這種情感讓他明白什麼叫不捨。家樂剪掉泰莉的頭髮,媽媽以為他不懂事狠狠的說了他,卻不知家樂心底對泰莉深深的感情。

在電影中,家樂有好幾次都表現出對泰莉的依賴:生日照相時,家樂要求和泰莉單獨照相;家族聚會時,家樂走出來陪泰莉一起,把自己的燕窩給了泰莉。

在一旁的媽媽深感嫉妒,卻也無可奈何。

《爸媽不在家》:我還是個孩子,但我也愛著你

整個家庭情感的走向也揭示了金融危機對社會的影響。有點壓抑有點悲傷,但電影並沒有一味的城濅在痛苦中無法自拔,小幽默和人情味也讓金融危機的壓抑變成了突破口,人們都在那裡尋找希望。

從孩子到家庭再到社會,電影突破了單一的桎梏,把本有的縫隙重新縫合,看似滿是瘡痍的恐怖,其實還有新鮮額事物在萌發幼芽,電影敘事平緩,但情感充沛飽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