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东金融为例,AI技术下的财富管理与传统有何差别?

8月8日,由蓝鲸财经、蓝鲸浑水主办,界面·财联社联合主办,上海报业集团指导主办的第一届蓝鲸新金融科技峰会在北京举行。创客猫作为直播媒体到场进行图文直播。

以京东金融为例,AI技术下的财富管理与传统有何差别?

周宇航

会上,京东金融副总裁、财富管理事业部总经理周宇航发表了《AI技术下的财富管理》的主题演讲。周宇航认为,中国的数字化已经在全球领先,其中,金融是数字科技里非常有代表性、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他以京东金融为例,介绍了金融混合数字化科技的应用。

金融科技中,一切都是从数据来启动的,数据是整个业务往前发展的动力。京东金融的数据从哪里来,数据如何用?周宇航指出,京东本身是互联网的应用,可以用互联网捕捉到大量的用户数据,同时作为零售商,京东商城也沉淀了各种消费数据、物流数据、供应商数据,另外,京东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的同时也有大量数据。“围绕这些数据我们通过建立模型,通过在数据当中挖掘需求,通过满足需求来引导诉求的这些途径,实现打造出了我们京东金融的大数据信息。”他表示,数据如何使用就是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云计算等,这才是根本。

“金融科技现在谈了很久,在我看来现在只是其一,远没有达到这种成熟或者说达到了它的终点,现在只是起点。实际真正意义上的把数字和数字科技,把金融科技的能力真正向金融机构进行深层次的、战略级的,基于核心流程的一种绑定,我们认为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周宇航说。

以下为周宇航演讲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周宇航:

首先我想提一下我们中国的数字化。在跟海外包括美国、欧洲一些同行交流中,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实际上中国的数字化已经在全球领先了。这体现在,我们的数字经济目前在全球是排名第二,包括我们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平台、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心、政府今年也已经对我们的人工智能有非常大手笔的投资等等。

我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走出来一批在金融科技、在数字科技领域有建树的公司,应该说是非常振奋的。在所有的数字科技当中,我们认为金融实际上是在这个领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今天的主题就是金融科技,实际上我们想在这块领域中混合数字化科技,今天主要做这方面的简单探讨。

介绍一下京东金融,我们是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数字科技公司,我们的模式是B2B2C,其实我们本质是用2C的能力来服务于B,服务于金融机构。所以本质来讲我们和金融机构是一种利益共同体,我们用一些金融科技的能力,为金融机构带来业务的增长、规模的提升、收入的增长、成本的降低。所以说我们也会服务于金融机构的核心价值,核心的价值链环节流程,向金融机构开放出我们的用户、业务、数字等相关领域。这就是我们做以数字科技的能力来服务于金融行业的一些基本的表述。

我们认为,如果要想做这件事,前提是自身有这方面的能力,下面说我们这几年来的历程。四年前我们就开始用机器学习来做相应的数据处理,包括建模等,现在我们有95%以上的比例都是通过智能风控、自动化运营来实施,我们的平台每年技术投入100%以上,在我看来可能不止这个数字。另外我们的数据风控人数占了总体工作人员50%以上。

一切都是从数据来启动的,换言之,数据是我们的起点,数据是我们的应用,数据也是我们整个业务往前发展的动力。所以这里也体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数据从哪里来,第二个问题数据怎么用,核心就是这两点。

从哪里来?实际对我们而言数据从哪里来很简单,第一我们本身在做互联网的应用,有大量互联网注册用户,我们可以用互联网来捕捉到用户的大量数据。另外来讲,本身京东商城是作为零售商,他的各种消费数据、物流数据、供应商数据在我们的平台中应用。另外我们现在大量服务于我们的金融机构,一些金融服务也会沉淀下来大量数据。围绕这些数据我们通过建立模型,通过在数据当中挖掘需求,通过满足需求来引导诉求的这些途径,实现打造出了我们京东金融的大数据信息。这是一些基本的数据表述,简单看一下主要就是30种以上的数据源,3万种用户标签,包括每天800TB以上的数据增量,这些就构成了数据获取的基础,也就是有了数据。

下面就是怎么用的问题。怎么用无非就是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获得哪些能力,这些能力看上去很普通,无非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云计算等等这些词。其实我们更关注的是把这些能力结合数据,我们如何来应用,这个才是根本。

以京东金融为例,AI技术下的财富管理与传统有何差别?

首先是以数据+人工智能为驱动力的,叫:推进能力。这里主要是以财务管理作为例子来说。首先在数据为底层的基础上,我们借助于若干种能力,建立起了几种数据应用。比方说我们的风险模型,什么样的产品和什么样的用户去匹配,包括底层资产是否安全。我们如何对用户进行用户的量化运营,以数据为能力去进行一种运营,避免了传统意义上拍脑袋式的运营方式,包括我们如何对用户进行构成。这个用户你究竟需要什么,可能我们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会发现我们比用户更加了解他自己。

另外我们很多底层资产,也可以通过企业增信的能力,对底层资产加以风险识别。也可以通过智能投入的能力,协助用户更好地跟他和产品之间形成一种匹配关系,从而帮助用户更科学地获得他的一些资产组合。所有这一切我们把它再灌输到我们的一条产品线上,就构成了智能财富端的板块。

另外来讲,我们也不断在探索,比方说我们的用户能力如何在C端进行实践。今天,我们如何用数据来实现营销?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探索。传统的营销方式是如何的?传统营销方式首先在销售人员方面,无论是代理人员还是理财顾问,先是找到用户,敲开用户的门,跟用户聊天,了解用户的信息,然后再把用户带到路演会、产品说明会的现场,更多去唤醒他的需求,最后实现诉求。

这些跑了几十年的传统行为,我们认为是有效的,只是说我们能不能用一些新的方法,以数据为基础,把这些有效变成更加有效率的运算。

第一步,我们在通过为用户建立账户的情况之下,对实现用户的一种识别,我知道这些用户究竟是谁,他需要什么。这就是一种基本的用户识别,张三他是个什么人,他有哪些需要,他本身年龄是怎么样,家庭怎么样,收入怎么样等等,我们都可以作出基本的判断。

然后我们要做什么?我们再像销售人员拜访用户一样,实现对用户的触达。这种行为我认为无非就是让我们能接触到用户,让用户感知到我们的存在,让用户感知到原来有这样的产品可以适用,或者这样的服务适合他。然后我们再寻求为他实现一种交易,这种交易的过程可能又分成了很多中间的环节,比方说我们可以实现在线的投教、在线的产品说明会或者在线的路演会等等,会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实现一种量体裁衣式的用户交易,最终我们实现在线交易。交易之后我们通过这种持续对用户售后或者投资后的管理和服务,粘住用户,实现用户的周期管理。

整体这样的情况,我们把所有的这些行为初算出来,首先在我们自身的金融平台上,我们去尝试之后,再把这种能力抽离出来。我们就可以从单纯的代销产品走向对金融机构进行输出,整体输出。

换言之就是为金融机构提出了赋能,赋予了这样的能力之后,我帮助你来向你的用户销售你的产品,或者说提供服务。这样一来,这件事情的意义就变得更大了,否则只能是这个平台有些自己的独门绝招,但是如果说一旦把它放到了更大的场合底下,可能就会变成什么?我可能就为保险行业、基金行业,甚至为银行行业带来一些整体化的或者与众不同的,甚至不太一样的解决方案。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和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或松或紧或多或少的合作。

比如我们跟银行的合作。我们把我们账户用户的信息,和一张银行卡之间建立起了绑定,然后再用这张卡去服务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各个行业,包括支付。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这背后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大,为什么?因为他们两者连接的基础是什么?是基于大数据,基于对用户的深刻洞察和理解,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泛金融领域的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通和融合。

金融科技现在谈了很久,在我看来现在只是其一,远没有达到这种成熟或者说达到了它的终点,现在只是起点。实际真正意义上的把数字和数字科技,把金融科技的能力真正向金融机构进行深层次的、战略级的,基于核心流程的一种绑定,我们认为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为创客猫现场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