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一得一失一人生!明白這點,你再也不會抱怨了

曾仕強:一得一失一人生!明白這點,你再也不會抱怨了

1. 有一得必有一失。

2. 得失由誰做主?

3. 一念之差,自作自受。

|全文共1300字,深度閱讀需4分鐘,受益終生|

現在,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先衡量利弊得失,對自己有利的就去做,對自己不利的就不去做。趨利避害,得而不失,是人人都想要到達的目的。但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告訴我們,有一得必有一失。

我小的時候,住在新營,那裡有兩個牙醫診所很有意思。他們在路的兩邊,剛好正對面。一個牙醫診所從早忙到晚。我每次看到這兩診所的牙醫,他們的臉色都很難看,一個抱怨每天這麼多人來,要站一整天。另外一個也在抱怨人都跑到對面去了,一天都沒有一個病人來,閒了一整天。

其實,天天抱怨,有什麼好的呢?如果他們能夠這樣想就輕鬆愉快了:病人來的多,你就可以多賺幾個錢,將來可以早一點兒退休;沒有病人,你也很高興,因為可以休息一下,這些藥品暫時不銷,可能有一天突然漲價了,那比看病人賺得錢還多。

我親眼見過這樣的事情,有兩家藥房,一家生意很好,一家生意不好。有一次,突然間藥價上漲,平常生意好的這家,因為藥都賣光了,就沒有賺到錢。而另一家,生意不好,平時都賣不出去藥,不得不積攢下來,這次卻賺大了。

有一得必有一失。比如黃金水漲船高,你可以去問問金店的人,到底對他們好不好。其實,當黃金的價格快速上漲的時候,他們基本上是不太賣的,因為賣了,同樣的錢又買不回來。可是如果不賣,它可能一下子又跌了,也沒什麼好處。

老天經常出考題,看人如何因應。因應得好,是你的福分,不是你的能力。但是我們現在受西方的影響,都認為這是我們的能力。當然,一個人是靠福分比較好,還是靠能力比較好,我沒有意見,大家自己去想。

失敗的時候,我們學到很多道理;成功的時候,我們提升自己道德,這樣失敗也是得,成功也是得。可是大部分人都是失敗的時候怨天尤人,成功的時候得意忘形,那樣失敗也是失,成功也是失。

所以,任何情況之下要有所得,你都可以有所得;要有所失,馬上就有所失,這是你自己在做主,不是老天在做主。一念之差,自作自受。當你吃虧的時候,要想到佔便宜的一面;當你佔便宜的時候,要想到吃虧的一面。這樣就好了。

我最小的孩子是學音樂的,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他要去畢業旅行,非常興奮。我就問他畢業旅行有什麼好興奮的,可見做爸爸的不完全瞭解兒子。他說,人家童年都在打彈珠,我卻在彈鋼琴,從來沒有打過彈珠,我以前花了那麼多時間在鋼琴上,人家去玩我都沒有玩過。如果我從小玩到現在,畢業旅行當然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我從小就看別人玩,自己沒有玩,這次去旅行,當然很興奮。

可見,很多事情你不是他,根本沒有辦法去批判他。鋼琴彈得好的人,就沒有打過彈珠;彈珠打得好的人,就不會彈鋼琴。人要在不同的機會當中,抓到對自己有利的,這才最聰明。每一種情況都怨嘆、生氣、罵罵咧咧的人,是最不聰明的。

我們還是那一句話,所有的得失裡面,唯一有保障的,不會被人家搶去的,就是你的品德,其它的都不可靠。衣服會舊,房子會倒,錢會被偷掉,會貶值,而且這些東西,在你死後一樣都帶不走。

因此,人生沒必要以追求這些東西為目標,它們也不是成功的評價標準,只是配合你達成人生目的手段和過程。

得失是人生的常態,這邊得了,那邊便失了,最重要的是你要分清,什麼是真正的得,那就是品德的提升,這個最可靠。

總之,人生是得是失,都由你自己決定,也將由你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