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不問自己人生的3個終極問題,這輩子就白活了……

閱讀本文您將徹悟

1. 人的一生,這3個問題必須面對。

2. 不知道自己該停留在什麼地方,怎麼辦?

3. 為什麼結果如何並不是十分重要?

曾仕強:不問自己人生的3個終極問題,這輩子就白活了……

|全文共1800字,深度閱讀需6分鐘,受益終生|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之前,都是做好了先天的人生規劃的。

但是,來到這個現實的世界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必須忘掉所有未出生之前的記憶,把它打入潛意識。

所以,我們每個人從幼稚期開始,就需要接受啟蒙,經由不斷學習而成長。

孔子教導我們“下學而上達”,也就是經由學習一般為人處世的常識,逐漸向上提升,最好能夠上達到知天命的層次。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至少有3個問題要考慮。

1、此生所為何來?

這一生到底為什麼而來?答案是人人不相同的。既然有答案,卻沒有一定的答案,那就要自己不斷反省,向內心探求,找到使自己心安的那一個答案。

2、怎樣達成這一生的願望?

明白這一生的目標和使命,接下來便要尋找合理、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因為人生苦短,倘若不能配合妥當的方法,恐怕有心無力,到頭來一場空,豈不徒留悔恨?

3、怎樣能夠做到止於至善的地步?

孔子說仁,始終沒有說出對仁的定義,或者具體可行的方法。因為當時正是社會混亂、人心不安的時代。孔子只用簡單的“心安則為之”的原則,並不提出具體的要求,應該是居於安定人心、穩定社會的美意。

實際上“仁”是無止境的,值得一輩子去修持。《大學》把它引申為“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定名為“大學之道”。

用意即在:任何人最好能夠從修己著手,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並且把“尊道有德”,也就是修來的德,推己及人,由親而疏,透過具體的為社會人群服務來造福世界。

但是,每一個人的資質不同,身份地位不一樣,不妨站在不同的立場,抱持同樣熱情服務的心態,止於各自不同的合理點,一方面恪守本分,一方面盡心盡力,才是恰到好處的度。

實際上,你這輩子會怎麼樣,也是早就定好了的,那叫天定。

我們每一個人是做好人生規劃才來的,如果你這輩子來的時候,做好計劃要做某件事,結果你說我不想做了,或者你本來沒打算做某件事,結果拼命去爭取,這都是違背初衷的,大概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出現。

如果說你把計劃錶帶來隨時看,那當然很容易做。但是因為你從母親的產道生出來以後,就忘得一乾二淨。

所以,可以這樣說,你永遠不知道,這輩子該停在什麼地方,那該怎麼辦?

就是那一句話,順其自然而不是聽其自然。我做這件事情,我盡力去做,最後的結果我不干預。

人生的重點,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我們只能管制自己的人生過程,結果卻有賴於天和當時的環境變數,這就是孔子說的盡人事以聽天命。

《易經》六十四卦,象徵宇宙人生循環不已的過程,也以既濟、未濟來提醒我們,人生的結局不過是不了了之。結果如何,實際上並不是十分重要。

人生在世,凡是應該做的,就要儘量去做,不能因為擔心結果,便放棄大好的機會。

現代人普遍偏重收益性和私利性,這也是我們普遍內心不安、憂慮恐懼的原因。

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單純地應該做就做,審慎地尋找合理點,問心無愧,心安理得。這一生自然能夠樂天知命,生無憂而死無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