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码之父:中国企业和科学家对高科技行业的贡献,是我亲眼目睹的

“中国的科学家,以及中国的高校们在过去很多年做出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各个学科、各个科学领域和工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亲眼目睹的。”

近日,被业界誉为“Polar码之父”的毕尔肯大学电气工程系Erdal Arikan教授来到了华为公司深圳总部,并在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对话中,由衷表达了上述赞叹。

在Erdal Arikan教授看来,华为公司就是其中的翘楚:“Polar码能在短短十年内就走出实验室,成为一项标准,离不开华为领导和工程师的远见卓识以及在技术方面做出的贡献。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作为研究人员,最大的奖励莫过于见到我们的构想成为现实。”

Polar码之父:中国企业和科学家对高科技行业的贡献,是我亲眼目睹的

Polar码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其核心优势在于,在各种码长码率下,它的性能都是业界最好的,尤其是对于5G编码性能的提升上,其在降低译码复杂度、以及接收终端功耗领域的价值,都几乎无可替代。

而在业内首次提出Polar码的学者,正是Erdal Arikan教授。

在2008年正式为业界带来这一革命性概念后,Erdal Arikan教授又于2009年发表了经典论文《Channel polarization: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apacity-achieving codes for symmetric binary-input channels》,这一论文后来荣获了由IEEE颁发的IEEE 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 Paper Award等重量级奖项。

此后,由于Erdal Arikan教授在Polar码方面持续做出的贡献,他还获得了Claude E. Shannon Award——该奖项也被广泛认为是信息论方面的最高荣誉。

Polar码之父:中国企业和科学家对高科技行业的贡献,是我亲眼目睹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Erdal Arikan教授直言是华为的努力加速了Polar码成为一项业界标准的进程,这绝非是这位“Polar码之父”造访深圳时的客套之言,而是其一贯的基于事实认知的观点。

早在2010年,已充分预见到Polar码作为优秀信道编码技术潜力的华为,就在Erdal Arikan教授的理论研究上,大力发展实践领域技术成果,甚至在Polar码的核心原创技术上有过多项实践技术突破。

持续的量变,创造出了质变。在举办于2016年的3GPP RAN1#87次会议上,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被最终确定,而华为公司主导的Polar码,则被会议通过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

这并非华为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独创性成果的孤例。2017年9月,华为就曾发布了新一代芯片“麒麟970”,这被业界视为是“全球第一款手机AI芯片”。

冰山之上的革命性技术成果,无不来源于冰山之下另外九分之八的技术研发投入。在最近的十年中,华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已超过394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排在全球第三位,超过了大部分硅谷科技巨头的研发投入。

而华为针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更是让多数国内同类企业相形见绌。

Polar码之父:中国企业和科学家对高科技行业的贡献,是我亲眼目睹的

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前15强排行榜为例。在该榜单中,排名榜首的华为,其研发投入为103.63亿欧元。而在榜单中排名第2至5名的国内其他巨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23.29亿欧元、20.92亿欧元、18.61亿欧元以及16.36亿欧元。换言之,第2至5名的研发投入总金额,也不及华为一家的投入。

在与Erdal Arikan教授的对话中,任正非强调:“信息社会的未来是无穷的,我们现在才刚刚起步,华为会继续通过各种形式支持更多像教授这样的科学家,引燃更多科学的灯塔,使得企业和大学的合作,最终能造福人类。”

毋庸置疑的是,当国内拥有越来越多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时,中国企业和科学家对高科技行业的贡献,将会愈发为世界所惊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